位面餐館通古今[美食] - 位面餐館通古今[美食] 第17節 (1/2)

入夏后才是雲南菌類大量上市的季節,四月菌菇量少價貴,而張偉帶來的這一大袋足有一百斤重的菌菇,他只花了三百塊錢,價格只是本位面的一個零頭。
袁圓父女還有錢老全都充滿好奇,由蘑菇價格聊到蘑菇如此之多的成因,誰都知道孢子還有菌絲對環境極端敏感,難道張偉所在的位面環境特別優良?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神奇地避過了幾次大的自然災害之外,張偉的位面各種環境保護公約不但締結得早,各國恪守不渝,環境雖然沒達到理想要求,也比袁圓和錢老所在的位面要好得多。
三人聽后若有所思,老袁開口總結,“你們沒有太大的自然災害,最大原因也要歸結到你們環境保護得好。”
一次晚餐,大家收穫良多。
送走錢老和張博士,老袁繼續陪女兒處理蘑菇,不同蘑菇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羊肚菌、竹蓀這些適合晒乾的就先放著,明天天好拿出去曬,雞樅也放著等白天開火熬雞樅油,香噴噴的雞樅油跟米飯麵條是絕配。今晚把能焯水冷凍的趕緊焯水,只能食鮮的也用保鮮膜封存,放到冷藏室冷藏。
袁圓動作麻利,沒用太久就把蘑菇處理好。關上冰櫃的門,把自己在處理蘑菇時生出的一個想法說給父親聽,“爸,張偉的研究所在菌絲研究領域領先我們位面很多,而且民間蘑菇種植技術也要比咱們這裡更加普及,我在想,我們能不能跟他進行合作,野生大黃魚這種極品食材太過扎眼,偶爾賣賣還可以,多了太招搖,不像蘑菇適合推廣,受眾廣,成本低,也是致富的一條捷徑,可以作為我們的以餐廳養島計劃的第一步。”
袁虯生對於自己定下的原則也是恪守不渝,女兒想要做的,凡是合理可行的,他都無條件支持,“等張偉下次來,你跟他好好研究研究,做個可行性分析,我這邊提前讓馬總助把公司先註冊上,放心,位面系統想要低調,爸爸會把註冊這塊處理好的。”
至於向張偉位面看齊,推動環保什麼的,袁家父女根本沒往那處想,袁家人首先是商人,商人務實,環保哪是一個小人物說能推動就推動的,先做好自己的事,等以後有機會認識更多位面的人,有好的機遇,能出一份力,他們當然義不容辭。
處理完蘑菇九點多一點,不急著回屋睡覺,天井裡有兩把搖椅,父女倆一人霸佔一個,舒服地倒上去。
頭頂是被天井圍城四四方方的夜空,深藍色的天幕上星子璀璨,地面的角落有夜蟲低鳴。
靜靜地享受片刻,老袁打破沉默,“等找到合適的職業經理人,爸爸就退休,過來陪你一起開餐館。”
袁圓果斷拒絕,“爸,你是戰鬥型選手,這麼早退休,容易得老年痴獃。”
“……”
想到女兒會拒絕,沒想到理由這樣式兒的。
餐廳用不上老袁,商場才是老袁的舞台,這個話題可以打住。
袁圓凝望夜空,輕聲開口,“爸,營業這些天,我們也算見識了位面的冰山一角,來客跟咱們的時間不同步,發展不同步,位面宇宙各有各的緣起緣滅的因由,時空真是一門深奧難懂的大學問。”
老袁難得正經,引了句佛語,“生死在瞬間,有生即有滅。”
袁圓側過身注視仰躺的父親,“爸,如果時空之門能帶我們回溯到生死瞬間就好了。”
女兒說話很少拐彎抹角,袁虯生怎麼會不明白,她說這些其實在變相安慰他,死去的妻子是他心中不能觸碰的痛,一想起就痛徹心扉,如果真有一種辦法能讓他回到妻子遇難的那一刻,他願意犧牲所有去換取。
沒有等到父親的回應,老袁又陷入自己的回憶,袁圓默默躺回去,思緒回到最後一次見母親的場景,時間隔得太久,具體的情形早就忘了,只記得最後一個畫面。母親穿著一件大紅色連衣裙,站在客船的甲板上,頭頂是明晃晃的太陽,日光太盛,把母親的面容都模糊掉了,憑欄揮舞手臂的樣子像是一道剪影。
她當時只有六歲,不能理解這種難解難分的母子親情,只覺得好曬,要不是爺爺一直壓著她肩膀不讓動彈,早就跑出碼頭跟小夥伴玩去了。沒想到從此天人兩隔,她再也沒有媽媽了。
她記事不算早,母親在她心中的形象也是通過父親偶爾的轉述,才逐漸豐滿起來。父親說她跟母親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母親喜好打扮,熱愛時尚,如果現在活著,她們母女走在街上保準會被認成姐妹倆。
父親還說,母親脾氣火爆,性格堅韌,在商場上有拚命三娘的稱號,論才能一點不輸給他,要不是因為早逝,公司的董事長現在說不定是由母親來當的。
母親廚藝一點不好,但是又喜歡美食,是聽說他有個大廚老爸,才答應他的追求,他長得不行,也不是靠才華,竟是靠拼爹才從一眾追求者中脫穎而出,抱得美人歸的。
袁圓能夠想象出母親年輕時恣意張揚,自信洒脫的樣子,如果她還活著,一定會是個驕傲的母親,因為她的女兒也有一手好廚藝,她的女兒願意天天不重樣地給她做好吃的。
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袁圓二十三年人生最大的遺憾。
又有一隻小蟲加入合唱大家庭,夜蟲唧唧,合奏出一首輕柔的夜曲,悼念屋主消逝的摯愛。
886輕咳一聲,“有隻淡色庫蚊的口器了離你的右手腕只有0.01厘米的距離,你爸左腳背上那隻馬上要撐死了。”唉呀媽呀,憋死寶寶了。
袁圓:“……”
隔天的營業格外熱鬧。除了錢老,閃電俠買水大叔可能走出大漠,今天沒卡點來,來的是老熟人劉家祖孫。
老袁和劉桂英兩個社牛終於見面了。
“這大兄弟長得真好,鼻頭有肉,天庭飽滿,天生的福相。”劉桂英誇讚道。
竟被人實心實意誇長得好,老袁的嘴快咧到耳朵根了,“哪裡哪裡,您老能找到位面餐廳,才是最有福氣的人。”
劉桂英連錢老先生都沒放過,“老先生您是教書的吧?俺一看您就想起早些年村裡教書的私塾先生,什麼叫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您這樣的。”
錢程擠擠眼,“你這眼力真是杠杠的。”
這下輪到劉桂英吃驚了,這老頭瞅著也不像他們那旮沓的呀。
錢程解釋,“我年輕時在你們東北插過隊,你們東北話有毒,我們一起插隊的,沒待兩天,口音全都被帶溝里了。”
來自不同時代不同位面的兩位客人,竟然可以因為相似背景有了共同話題,也是神奇。
“插隊是什麼意思?”劉桂英抓住了錢老先生話中的重點。
由插隊說到未來十幾年的動蕩。劉桂英前兩回來,光顧著享受美食,換東西填飽肚子,根本沒想到要過問未來發展。早前聽袁圓說自己的位面一年光衣服就扔了十億噸,心裡想的是自己那裡過了眼前這道坎,發展只要大差不差,將來肯定越過越好,一年十億噸扔不上,五六億噸衣服總能扔上了吧。
沒想到餓肚子只是開始,未來還有無數個艱辛的日子在前面等著。
老太太只恍惚了片刻,重又打起精神,知道結果又怎樣,難道還不活了?
袁圓最欣賞劉大娘這一點,生命力跟山裡的凍蘑一樣強勁,安慰道:“大娘,位面發展軌跡不一樣,興許你們那裡出現變數,不會經歷我們兩個位面的動蕩,不管怎麼樣,先吃東西,吃飽了才有力氣合計以後的事。”
劉桂英雖然覺得出現變數的可能性不大,小袁的心意她領,狠狠點頭,“苦是吃不完的,飯可要一口一口吃好。”
客人的情況不允許大吃大喝,今晚還是家常菜當家。姑蘇的錢老先生對菜肉餛飩不會陌生,北方地區尤其東北是餃子的狂熱擁躉,對餃子的近親餛飩,應該也能接受良好。
果然狗蛋小兄妹三個聽說吃餛飩,高興地摟作一團,“今天又過年啦。”
菜肉大餛飩現包現煮才好吃,麵皮是一早就準備好的,餡料也簡單,袁圓做家常菜肴喜歡順應時節,菜肉大餛飩的菜選當季的就好,島上自家種的矮腳小青菜,切碎擠干水分,拌入攪打上勁調好味的肉糜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