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餐館通古今[美食] - 位面餐館通古今[美食] 第17節 (2/2)

從小到大袁圓不知道包了多少餛飩,動作行雲流水,四角麵皮對摺,再對摺,翻轉相粘,元寶狀的大餛飩圓鼓鼓、胖嘟嘟,在托盤裡排排站,等待下開水鍋。
燒水的間隙,蒸上一條稍稍腌制入味的新鮮鮁魚,她準備再加一道東北人和在東北插過隊的老人都喜歡的菜肴。
餛飩很快煮好,往湯碗里撒上一把蝦皮,撕上些紫菜,將煮好的餛飩撈出,澆上自己熬制的高湯,讓這碗菜肉餛飩的鮮美更上一層樓。
魚也同時蒸好,去骨留肉,油鍋放入大豆醬和甜麵醬混合醬料,炒香放鮁魚肉,翻炒后,稍稍添點水燉煮一會,水分炒干,家常版咸香下飯的鮁魚醬就做好了。
袁圓動作麻利,前後不過半個小時,菜品備齊,可以開吃。
大蔥蘸大醬愛好者劉桂英沒急著吃餛飩,拿上一片饅頭片,抹上鮁魚醬,一口蔥,一口鮁魚醬配饅頭,老太太吃美了,給了個大大的贊,“鮮靈,這滋味真是沒誰了。”
錢老先生有樣學樣,陶醉地咀嚼片刻,從咸鮮的鮁魚醬和小蔥辛辣的味道里,找回了記憶里的味道,粗放、大開大合的北方風味。
三個蛋蛋還沒到習慣和喜歡大蔥蘸大醬的年紀,他們的主攻對象是菜肉大餛飩,用勺子笨拙地挖出一大顆,胡亂地吹了吹,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肉香和菜香盈滿口,又鮮又潤,吃了一顆再喝口湯,這是他們有限的人生記憶里排名第一的好味,跟餃子一樣的好味。
看客人吃得香香的,老袁都看饞了,菜肉餛飩就算了,那個鮁魚醬配饅頭怎麼看起來那麼好吃,“囡囡,咱這又不缺鮁魚,我怎麼從沒見你爺爺做這道菜?”
袁圓想起往事,嘴角翹起,“鮁魚醬是一道傳統的膠東菜肴,爺爺跟魯菜大師王爺爺因為黃海鮁魚和東海鮁魚哪個最鮮,論證了好久,賭起氣來連膠東菜都不做了。”
果然是他家老爺子,心理年齡最多八歲。
袁圓見父親蠢蠢欲動的小眼神,趕忙制止,“沒見人家錢老先生嘗了一塊就放下了嗎,劉大娘他們多補點碳水很有必要,何況他們跟咱們這裡還有時差。現在八點半,你要再吃,就成了胖胖的鄉鎮企業家了。是誰昨天跟我說,自己要瘦成周星馳來著的?”老袁天生自帶喜感,瘦也要瘦成喜劇明星。
有人因為過剩要戒碳水減肥,有人因為匱乏需要補碳水續命。
美美地補了一頓碳水和蛋白質,劉桂英從懷裡掏出一個藏藍色小布包,打開層層包裹,露出裡面的野山參,“小袁,這根山參你想不想要?”
只問想不想要,沒問能不能換東西,這是兩碼事。老太太也沒為了博同情提起村裡人快要斷頓的事,她不懂什麼是道德綁架,但深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分寸要拿捏好。
野山參他們山裡人隔三差五總能挖到,手裡這根年頭是久了點,劉桂英稀罕是稀罕,但也沒太過稀罕。
倒是袁圓幾個,見到品相這樣完整的野山參俱都驚愕地睜大眼,這可是大寶貝啊。
袁圓從爺爺那裡了解過野山參知識,不說野山參極為苛刻的生長條件,單說它們令人髮指的生長速度,每年平均增重0.5克,一旦氣候改變,不但會停止生長,還會縮重。所以野山參難尋,個大的野山參堪比參中大熊貓。
劉大娘帶來的這根參,炫紋超過十個,血絡清晰,五形六體俱是上佳,沒有百來個年頭,長不了這麼周正,是野山參中的極品。
別說袁圓,連識貨的老袁和錢老先生都興奮極了,百年人蔘啊,早就絕跡了的,沒想到今天見到真容。
老袁已經了解過886鑒寶小能手的功能,慫恿閨女拿過去鑒寶。
在886的系統鑒別下,這棵人蔘的年份為112年,以袁圓的位面標準衡量,不是極品,是真正的絕品人蔘,價值8萬一克,參重108克,共計864萬。
早前說到那十億噸紡織品垃圾時,劉桂英被普及過數學單位概念,冷不丁聽到這麼大的數字,哪怕她心裡素質再好,兩眼一翻,好懸,差點沒抽過去。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9-15 15:42:12~2022-09-16 17:39:0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一彩老婆、星說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33857126 2瓶;taylor 1瓶;
第21章 邊牧苟富貴
幹了一碗餛飩湯,劉桂英好不容易穩住心神,巨大的喜悅湧上心頭,娘嘞,八百多萬吶,把他們劉家河大隊所有人合一塊值不值這老些錢?
所有人中,只有老袁最了解野生人蔘的市場價格,其實886報的是中間價,不算太高。野生人蔘因為玄乎其玄的藥用價值,很受富豪們追捧,他曾經參加過一場小型拍賣會,一根參齡剛過百的人蔘,品相沒劉大娘手裡的好,被搶瘋了,最後成交價是8.5萬一克。要是這根參上了拍賣場,極有可能賣出10萬一克的高價。
跟閨女對視一眼,父女二人意見一致,這根人蔘他們要了。
袁圓乾脆道:“百年野生人蔘可遇不可求,劉大娘您要是誠心換,我無條件接受,想換什麼吃食,您儘管提,給我點時間,我去籌措東西。”
劉桂英沉默半晌,吞了口唾沫,艱難開口,“其實,大娘不是誠心換。”
袁圓:您老逗人玩呢。
老太太低頭把帕子重又疊好,把人蔘小心收回懷中,開口解釋道:“小袁啊,這根參不是俺家的,是俺們大隊長的,原本俺以為這根參拿到你們這裡頂天能值個萬八千的,要是換些粗糧回去,一家多多少少分點,這個冬天也不會那麼難過,但是沒想到這根參值好幾百個萬八千,這麼值錢,哪怕是用來救命的,俺也不好替人做主,回去問過人蔘的主人再答覆你。”
數額巨大,主人應該有知情權,劉大娘這麼做沒錯,大家表示理解。
來一回少一回,雖然著急回去問大隊長意見,劉桂英沒忘了兌換糧食,前天採的凍蘑,估計是今年最後一茬蘑菇,劉桂英想留著以後再用,上回那兩千多塊錢的干蘑菇還剩下好多,足夠她換南瓜。
袁圓把島上剩下的野生南瓜全摘了,劉桂英一次性全換走,蘑菇還有剩,老太太沒要求再換魚和肉,吃一回是新鮮,要是老吃,家裡人再笨也該察覺出不對了。紅糖是好東西,正好袁圓回城採購時有針對性地採購了好多,劉桂英把剩下的蘑菇全換了紅糖,這東西鄉下人都認,而且關鍵時刻能夠救命。
全程圍觀的錢程想起自己經歷過的困難時期,當時他十幾歲,正是發育長身體的時候,全身細胞叫囂著要吃東西,餓得睡不著覺的滋味至今還刻骨銘心。最困難時,他也扒過樹皮,吃過玉米芯磨出的粉子充饑。
觸景生情,錢程更能感同身受,他想要幫幫劉桂英那個位面的父老鄉親,“小袁,我手裡有些積蓄,不知道能不能通過你的傳送通道,送些食物給桂英的鄉親們?”能力有限,能幫一點是一點。
關於顧客之間是否可以交換食物的問題袁圓曾經問過886,那廝的話術就沒變過,系統鼓勵技術交流,物質交流只限在餐廳經營者和顧客之間進行。
所以只能謝過錢老先生的好意,“系統規則不允許顧客之間交換和饋贈食物,”袁圓想到那根人蔘倒沒怎麼替劉大娘的鄉親們擔心,“錢爺爺,您等等看,我覺得劉大娘肯定會把人蔘再拿回來的。”
人蔘也只有放在現代位面才能顯出價值,何況人蔘的藥用價值也是有保質期的,等不到升值的時候。
袁圓判斷得很準確。
劉桂英回去安置好南瓜,第一時間去找大隊長,拐了八道彎,隱晦地提醒劉永和這根百年人蔘將來會很值錢,正好大隊長他爸劉長川也在,老劉頭一臉啼笑皆非,“四弟妹,你是不是傻?”
老罵別人傻的劉桂英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跟傻字沾邊,嘴上從來不吃虧的老劉太太反嗆:“就你聰明,聰明得腦袋上都不長毛了。”
老劉頭摸摸自己鋥亮的腦袋瓜,嘿嘿笑,“你看你,說你傻你還急眼。難道俺說的不對?你白在劉家河待這麼多年了,人蔘藥效能維持多久你不知道?大部分能維持兩年就不錯了,像俺這種專門學過炮製藥材的,頂多能把人蔘藥效多維持兩年,俺見過最長的放了六年。放太久,人蔘的藥效早跑沒了,還放幾十年?到時候這根參還不得放成木頭渣子啊。”
劉桂英:“……”
她被八百萬給鎮住了,還真把這茬給忘了,也就是說,就算不在小袁同志那換人蔘,這棵人蔘也沒法存手裡太久,最後的歸宿無非是收購站。收購站給的千八百塊和位面餐廳的千八百萬,孰多孰少,傻子都知道。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