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董卓果然再議廢立之事,我挺身而出道:「今上即為未幾,並無失德之處,你欲廢嫡立庶,想造反耶?」董卓聞言大怒,拔劍怒道:「天下之事決斷之權皆在我手,我今日行此廢立之事,誰敢不從!你莫非以為我的劍不利?」我毫不示弱,亦拔劍在手,怒道:「你劍鋒利,我的劍又何嘗不利!」與董卓在席間針鋒相對。
李儒見之,急忙勸說董卓:「事未成,不可輕殺。
」董卓遂收劍,我冷笑一聲,環視一眼在座百官,倒提長劍出了宮門,又將印綬懸在宮前,轉身便趕回袁府。
董卓隨後對我叔父言道:「你侄兒甚是無禮,我看你面子,姑且擾了他,只是這廢立之事太傅以為如何?」叔父道:「一切聽憑太尉吩咐。
」自此董卓廢立之勢已成。
我一路快馬加鞭趕回府邸,早有劉氏與一王下人等在府門前,待我回來,便即起身出京前往冀州。
方出京數里,便有黃門隨後趕上,宣旨封我為祁鄉侯、渤海太守,即日便前往赴任。
渤海地處河北,屬冀州。
我原先便打算前往冀州,如此一來正合我意。
我快馬加鞭往冀州趕去,路上又遇到了朱靈和一小隊人馬,原來叔父動用他的力量,硬是讓朱靈帶人混出城來,他知我手中無兵無將,到了渤海人生地不熟,只怕無人可用,便讓朱靈趕來助我。
我們一行人風塵僕僕到了渤海郡,渤海是個大郡,下設浮陽,中邑,章武,柳國,陽信,高成,定國,童鄉,千童,重合,重平,高樂,東光,阜城,修市,南皮,景成,參戶,束州,東平舒,文安,安次二土二縣,郡治設在了南皮。
我們到達南皮時已是深秋,落葉趁著秋風一片一片落到地上,馬車經過時發出沙沙的聲音,我將家眷安放在了新近置下的宅子了,便帶著朱靈去了郡守府。
站在郡守府外,我透過大門看著裡頭一片蕭條。
邁步跨入大門,竟未有人出來迎接,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小吏,一問之下卻得知郡守府的屬官全被調走了,再細問下,方才知道是被刺史韓馥以其他郡屬官不夠的名義給調走了,非但如此,連糧食也被運走了大部分,現在留給我的,便只有一個空空如也的郡守府,外加只夠三個月的糧食。
朱靈在一旁怒不可遏,道:「大公子,這韓馥分明是想將您趕走,他不敢明著來,只敢下這樣的阻招,不如我們就此稟明老爺,治他的罪。
」我擺了擺手,在郡守府內轉了一圈,心中暗自思索對策。
這韓馥的心思我很清楚,我威望遠在他之上,如今到了冀州,他自然怕我鳩佔鵲巢,這便先下手為強,若是能將我就此逼走再好不過,就算不走,相信他還另有阻招。
眼看已是正午,竟無一人前來郡守府參見,想來也是,我初來乍到,即使是袁氏的大公子,在這地方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反而我若是有一絲不妥的舉動,相信不要多久就會傳遍天下。
我坐在堂中,不斷思索著應對之法。
其時朱靈從堂外進來,言道:「大公子,府外有一人求見。
」我問道:「可曾問得姓名?」朱靈回道:「問過了,他姓逄名紀字元圖,說有一份大禮要送給公子。
」送禮?我有些不明白。
隨口道:「請他進來吧。
」朱靈領命出去,不一會便帶入一人,我見此人不過三土多歲,面黑須微,青衣白巾,做一儒生打扮,又見其兩手空空,遂道:「先生既說有大禮相送,不知禮在何處?」那儒生只是微笑不語,我心中更加疑惑,遂起身至堂下,深施一禮,懇切道:「方才是紹孟浪了,還望先生高姓大名,有何教我?」那人聞言哈哈大笑,言道:「久聞袁本初禮賢下士,頗有周公之風,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說著又整了整頭巾,對著我施了一禮,道:「在下逄紀逄元圖,見過大公子。
」我將逄紀扶起,二人便就堂上入座,我開口問道:「先生此來,必有事教我,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逄紀微笑道:「某此來正為大公子心腹之事。
」我一愣,所謂心腹之事,便只有無官無糧一事,可他只有一人,又如何能為我變出屬官與糧食來。
最新找回4F4F4F,C〇M最新找回4F4F4F.COM最新找回4F4F4F.COM逄紀知我心中疑惑,又道:「不瞞大公子,紀從鄴城來,恰好聽聞一事,想著此事對大公子定然有用,便急匆匆趕了過來,想來正被我趕上。
」我急切道:「不知先生所說何事?」逄紀站起來繞著堂內走了一圈,道:「大公子方來渤海,郡守府屬官與錢糧便皆被調走,這韓馥分明是不想讓大公子在這裡久居。
」我看著他在堂中來回踱步,心裡都快要冒火了,這人到底想說什麼,若真有什麼辦法,還賣什麼關子?!逄紀見我眼中似乎有些微微冒火,也不再故弄玄虛,直言道:「大公子,不知大公子是否曾聽說麴義此人?」我想了想,道:「聽說過,乃是韓刺史部將。
」逄紀又道:「上個月可以說是韓馥的部將,可惜現在已經不是了。
」我疑惑道:「莫非此人已經另投他處?」逄紀搖了搖頭,道:「麴義此人有大將之才,然則為人甚傲,非明主不得驅之。
韓馥一介庸才,如何能使喚的了麴義,二人互生罅隙,前些日子麴義公然帶兵反叛韓馥,韓馥派兵擊之,數次被麴義擊潰。
如今麴義雖強,但卻缺一容身之處,若是大公子派人將麴義招降,得此一支強兵,即使韓馥再使阻謀,也不敢對大公子下手。
若大公子日後要對韓馥下手,正可驅使麴義為先鋒,此驅虎吞狼之計,大公子何樂而不為。
」我聞言大喜,出席再拜,欲請逄紀入太守府為主簿。
逄紀欣然接受,口稱主公。
我心中更是歡喜,急忙設宴為逄紀接風,逄紀卻道:「主公且容後幾日再設宴,待得紀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將麴義說降之後,還請主公為我二人接風設宴。
」我聽聞逄紀欲親自前往招降麴義,心中大喜,又喚來朱靈帶一隊人馬隨身護衛,細細囑咐,朱靈領命護送逄紀出城而去。
幾日後,叔父為我準備的一些門客也陸續到了渤海。
其中有一人姓許名攸字子遠,乃是當日與王芬合謀之人。
叔父言其有大才,只是尚是待罪之身,在京中恐被人害,遂與門客一同到了渤海。
我接到叔父來信,親自出城相迎,遠遠便見一支車隊緩緩而來,內里有一文士,在眾門客中猶如鶴立雞群,甚是顯眼,想來定是許攸無疑。
我接過車隊,又與許攸詳談一番。
言語中得知許攸頗有大志,只是苦於沒有門路,無法施展抱負,今到渤海,見我如此禮賢下士,當下便拜我為主公,我又得一大才,心中實在歡喜。
門客到了之後,我終於一解沒有屬官的窘境,又封許攸為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