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 - 第26節

「過幾日,卑職再來拜訪田都督,今日還有選拔之事,卑職先退下了。
」說完,扭著屁股就走了。
那被搶了牆角的田爾耕便只好帶了手下去抄長春院,又把教坊司的女人都帶了出來,進了宮往太液池旁的豹房去了。
卻是王體王拿了棺材本兒給皇帝稍稍整理了一下豹房,差不多可以住人了。
而在王清宮中,正對坐兩個貴氣逼人的年輕人,一個是一臉疲態的朱由校,一個是緊張極了的朱由榔。
「啊~由榔,皇叔該是出發了吧~」朱由校沒話找話說道。
(桂王是四月就藩,這裡情節需要,嘻嘻。
)「回皇上的話,父王五更便走了。
」朱由榔世子妃都娶了,本來都打包好了行禮要隨福王去衡州就藩。
臨出門卻被父王告知,皇帝召見,意思大約卻是要留在京中聽用。
這讓他無比緊張,該不會留下當了質子了吧。
「衡州路途遙遠,又走水路、走行山道,真是辛苦皇叔了。
」朱由校又打了一個哈欠,將身子很不雅地斜躺到矮几上,「對了,由榔可知咱們這朱家現在有多少人口?」「啊?」朱由榔卻是從來沒學過這個,忙不迭地說,「皇上,臣不知。
」「有兩百萬啦。
」朱由校悠悠說道,「咱們這朱家皇族現如今已有二百萬啦,可真是一大家子呢。
朕前些日子問了管賬的,咱們朱家一年就得吃掉大明一半的稅賦。
」「啊!」朱由榔嚇了一跳,「臣倒是也聽說有些皇叔好生養孩子,可不知怎麼竟有這般多皇親。
」「由榔,你可知朕昨日做了個什麼夢?」朱由校根本就沒睡覺,做什麼夢? 春夢唄。
「臣不知。
」「朕夢見,咱們朱家把百姓的糧食都吃完了,百姓沒了吃食,沒了活路,就造反來搶咱們碗里的飯、碗里的菜、碗里的羊雜湯了~」「皇上,這……皇上洪福齊天,朝有能臣,外有良將,區區民變,當不在話下,且皇上仁厚,天下臣民都是敬仰,哪會做那抄家滅族的不忠不孝之事。
」「呵呵,由榔心腸還是這般純良。
」「皇上謬讚。
」「不過,朕還聽說件笑話事兒。
」「臣洗耳恭聽。
」朱由校也不賣關子,當即說道。
「那是下面府縣報上來的,說是衙門進來一個乞兒,說自己是成祖二子朱高煦的後人。
」「荒唐!我朱家後人哪能做著行乞的骯髒行當。
」朱由榔生氣了,怎麼的,還有人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冒充皇親的。
「那縣官自然也是不信,不過本著愛民的祖訓,當即便只下令打了一頓,將那乞兒扔出衙門。
接著你猜怎麼著?」「皇上,後事如何了?」「結果第二日那乞兒又來了,還說自己是鄱陽王的後人。
」「這乞丐真是膽大。
」「那縣官又將他打了一頓,還關進了牢房,那人日日在牢房中發牢騷,縣官被他弄得心煩意亂,就將此事報了知府衙門,那知府卻是個頂真的人,還真差人去追尋了一番,結果你猜怎麼著?」「結果如何?」「那乞兒身份卻是真的,不過,卻是枝蔓上的瓜,疏遠了。
」朱由校繼續說道,「但那也是我朱家的血脈啊,知府只得當菩薩一樣供著,那乞兒見有知府保他,言行日漸張狂,不但每日在酒肆勾欄吃那霸王餐,還騙了黃花閨女的身子,做出醜事。
結果那乞兒還不自省,越加放肆,那知府實在遮攔不住,這才向朕告狀來了。
」「這人真是好不要臉皮,丟盡我皇家顏面。
」說完這個,臉上突然神色一凝,本來還義憤填膺的樣子,現在卻是額頭冒出細汗,心中惴惴。
見著朱由榔已經覺察自己的意思,朱由校嘖吧嘖吧嘴唇,「由榔,依你所見,這大明這樣的乞兒多麼?這樣的無賴多麼?若是現在不多,將來會多麼?」「啊~~~~」朱由榔長嘆了口氣,起身行禮道,「皇上,臣明白了,我朱家皇祖如今卻是被自個兒圈養的豬牛,日漸痴肥,來日便是刀俎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皇上與我這般深談必然有所改革,皇上高瞻遠矚,臣不及萬一。
不過想必皇上也有謀划,臣自當竭盡全力為皇上前驅。
」朱由校總算出了一口氣,這朱由榔是除了朱由檢之外,心腸最軟,本事最大的,不加利用起來,實在說不過去。
趕緊起身扶起朱由榔,「由榔,此事涉及祖宗家法和朝廷法度,曲折頗多,但為了我朱家萬世基業,卻只得迎難而上。
不知由榔願不願與朕攜手並進,砥礪而行。
」「臣萬死不辭,如何作為,還請皇上示下。
」「既然我朱家的才俊當不了官,打不了仗,便大大方方去做了商人罷。
」「這……」堂堂大明世子居然要去行商?這怎麼使得。
看出朱由榔的擔憂,朱由校趕緊去「由榔莫急,朕哪會真的讓你去拋頭露臉,朕讓你去天津,是和那鄭芝龍做買賣,至於拋頭露臉之事,你便找那天津八大商人,或是扶持些人出來,其中利潤,你佔一成。
」朱由榔也沒什麼經濟概念,一成?好像有些少呀。
追問道。
「卻不知道皇上讓臣做什麼買賣?」「福建的瓷,江浙的絲,江西的茶,交趾的米,渤泥國的香料,東倭的白銀,北海的鯤,佛郎機的軍火,崑崙的黑奴,都可做得。
」只聽皇帝說書一樣倒出來,一堆的詞兒,只是越聽,那朱由榔汗出的越多。
「哈?那豈不是和那等海匪無異?」「瞧由榔說的,咱們的氣派怎麼也得比那些小打小鬧的海盜壯闊多啦。
」朱由榔越聽越怕,這不但要破了太祖祖訓,還要和海匪同流合污,朱由榔心想還不如死了算了。
不過嘴上還是道,「臣,遵命。
」心裡卻是嗚呼哀哉,完了,上了木匠皇帝的賊船。
等朱由榔戰戰兢兢地走了。
一臉喜色的朱由校喚來隨侍太監。
「你可知何人最擅農事?」那太監雖然在,懂些文墨,卻也有限。
搜腸刮肚一番,皺眉回答道。
「啟稟陛下,當是神農!」英明神武的皇帝不禁頭大,神你個頭,老子還拓拔野呢! 心裡便想,這太監隊伍還真有些素質低下的感覺,智囊團什麼的得趕緊拉扯出來了。
此時不禁想起了湯若望,皇帝還是忍不住對歪果仁下黑手了。
於是開口說道,「去,將龐天壽喚來。
」坤寧宮,皇后張嫣正靠在一旁的香妃椅上看著正在清掃的宮女太監,心裡滿意極了。
搬離了慈安宮,重回坤寧宮,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做了這大明國母,天下女人的楷模。
這讓她對皇帝又是恨又是愛,這個壞人,就會折騰人。
而當那一箱箱的銀子金子也被搬了進來,皇后更是臉上都笑開了花。
她家境清貧,哪裡想到過,她還能掌握如此巨大的財富,頗有些當家做主的感覺。
在一般人家,不都是女主人管賬么? 只是皇帝那甚麼《春明計劃》卻是要讓自個兒在宮中辦賞花會,又讓自己給宦官宮女漲俸祿、加棉衣、添柴碳,還開什麼「超市」、「棋牌室」,真是讓人頭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