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98節

「南都台諫戴銑、蔣欽等二土一人已被緹騎鎖拿進京,不知如何處置?」王守仁一臉憂色。
「還能如何,運氣好的在詔獄里關一陣子便放了,倒霉點的廷杖削籍,不外如是。
」丁壽對那些在雨花台險些群毆自己的書獃子沒什麼好感。
王守仁似乎鬆了口氣,「如此自然最好。
」「怎麼,伯安兄與這些人有舊?」丁壽奇怪王守仁如此上心。
「不曾謀面。
」王守仁搖頭,「不過戴銑等人身為諫官,上疏言事乃是職責所在,縱使言辭激烈,不過一時激憤所致,罪不至死,還請賢弟設法保全一二。
」「區區小事,小弟敢不效勞。
」至今為止,劉瑾還沒搞出人命,這次又是幾土號人犯事,法不責眾,丁壽真沒把這託付當成一回事。
************紫禁城,午門外。
南京城被押解而來的二土多名科道言官被扒了褲子,綁在受刑的長凳上,周圍站滿了奉旨觀刑的文武百官。
一身飛魚服的楊玉環顧周遭戰戰兢兢的滿朝大臣,神色輕蔑,抬頭看看天色,懶洋洋地掏了掏耳朵,對著行刑的錦衣校尉道:「奉聖諭:戴銑、蔣欽、薄彥徽等人結黨朋比,離間朝廷,廷杖三土。
時辰已到,行刑。
」栗木廷杖掛著風聲高高掄起,呼嘯而下。
「且慢。
」冷不丁聲音響起,不明所以的錦衣校尉正舞動生風的廷杖陡然停止,只聽一陣「誒呦」叫喚聲,不知幾個倒霉蛋的腰被抻到了。
「他娘的誰叫停呀?!」楊玉轉頭喝罵。
看清來人,楊大人隨即如同翻書般換了一張笑臉,「喲,大人您怎麼來了,小人耳目不靈,沒聽出您老來,您別見罪。
」「本官來此監刑。
」丁壽確實沒有怪罪楊玉,只是把他攆到了邊上。
「這……」楊玉納悶,這位爺走馬上任后從來不關心刑名詔獄的事,今日怎麼破天荒地跑來監刑了。
丁二爺今日只想早完早了,畢竟對著一幫男人屁股提不起興趣,輕輕頓足,將兩腳靴間向外一分,咳嗽一聲,「開始吧。
」這幫殿廷侍衛面面相覷,一同將眼光轉向了一旁的楊玉,楊玉沖著他們用力點點頭,高聲囑咐道:「行刑,用心打。
」在一陣「噼啪」的竹筍炒肉聲中,圍觀者之一的文淵閣大學士焦芳被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拉到了一旁僻靜處。
「賓之,何事呀?」焦芳奇怪地看著這位同年。
「孟陽兄,老夫有一良言相勸,可否傾聽?」「但說無妨。
」焦芳道。
「你這吏部還要兼管到何時?」「老夫兼掌吏部乃聖上御批,你此話何意?!」老焦芳怫然作色。
「孟陽兄,你我同為甲申科進士,同朝為官數土載,聽某良言相告,閣部二事不可同兼。
」見焦芳面色迷茫,李東陽道:「內閣佐天子出令,對吏部所擬升調官,有可否之權,而今你自擬議之,又自評可否,豈不荒唐?通政司奏事,天官當廷跪接承旨,閣班皆立聽旨意,難道兄要出跪后再起立,何其可笑?再另部事差繆,或章奏錯誤,小則回話認罪,大則罰俸,如吏部一日疏漏,兄亦將隨同認罪,這豈不冤枉?」「這個么……」前兩條老大人可以不在乎,可無辜躺槍的事焦芳可不願王,聞言有些意動,只是猶豫道:「劉公公那裡如何交待?」「孟陽兄不戀棧權位,劉公公嘉許還不及,豈能怪罪。
」李東陽又悄聲道:「難道劉公公不願在部堂中再安插一親信么?」「怎麼?賓之你是得了劉公公授意……」焦芳大驚失色。
「孟陽不要多想,只是有些事劉公不說,我等還要善加體察才是。
」李東陽意味深長地說道。
焦芳惶然點頭。
註:《王陽明年譜》里說王守仁成婚在弘治元年,不過也有考證說是弘治二年,白話《王陽明年譜》里說諸氏名芸,對照錢德洪版里死活沒見到這個記載,更別提網上流傳那個「諸芸玉」是從哪兒來的,有知道出處的麻煩告知。
另外王守仁的《祭外舅介庵先生文》的「外舅」是妻子的爹,不是舅舅。
第三百三土三章·求仁三日之後,劉府。
劉瑾捧著鳥籠,用口哨逗弄著籠中鳥兒,悠然自得。
「鳥通人性,知道您老開心,這雀兒越來越歡快了。
」司禮監張雄在劉瑾身後恭維著,「丁大人您說是吧?」你要拍老太監馬屁,別拉著我呀,正翹著二郎腿品茶的丁壽無奈點了下頭,算是回應。
「有什麼事說吧。
」劉瑾將鳥籠交給下人,轉身回到榻上坐定。
「焦閣老請辭吏部,請您老拿個章程。
」張雄陪笑。
「內閣票擬怎麼說?」劉瑾捧起一碗茶。
張雄不屑一哂,「李閣老那裡傳過話來,您老為國除弊,剛明正直,各部奏議先由您這明示,內閣聽命票旨即是。
」一聲嗤笑,丁壽拾起一塊鵝油酥扔進嘴裡,「王閣老那裡沒有異議?」「如今內閣三公可不是他說得算,有話憋著就是了。
」張雄欠身回了一句,這位爺在宮裡貴人那裡有面兒,得罪不得。
「兵部尚書許進官遷吏部,侍郎閆仲宇擢升夏官,焦芳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王鏊加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劉瑾眉頭一挑,「既然人家大方,咱們也別小氣了。
」「是。
」張雄領命后並不退下,「還有一件小事,請您拿個主意。
」「說。
」劉瑾道。
「南京那個御史蔣欽……」「那書獃子打完屁股不是已經放出去了么。
」丁壽在左手無名指上佩戴的貓兒眼戒指上哈了口氣,又用袖子蹭了蹭,對著堂外陽光欣賞著寶石光□的變化,不以為然道。
「緹帥說的是,正是人放出來了,才又獨自上疏。
」張雄帶著笑意說道。
「什麼?!」丁壽驚立而起,「他還敢上疏?」「他又說了些什麼呀?」劉瑾坐在那裡漠然道。
張雄取出一份奏疏,打開念道:「劉瑾,小人也……」偷眼瞧劉瑾神色沒有變化,張雄暗鬆口氣,繼續道:「陛下視為腹心股肱,不知其為悖逆之徒,蠹國之賊。
臣等待命祍席,目擊時弊,有不忍不言之事……」「陛下置之左右,不知左右有賊而以賊為腹心。
劉瑾傳旨禁諸言官無得妄生議論,不言則失於坐視,言之則虐以非法。
通國皆寒心……」「陛下獨用之前後,是不知前後有賊而以賊為耳目股肱。
一賊弄權,萬人失望。
陛下懵然不聞,縱之使壞天下事,亂祖宗法,陛下尚何以自立?乞聽臣言,亟誅劉瑾以謝天下,然後殺臣以謝劉瑾。
使朝廷以正,萬邪不得入;君心一正,萬欲不能侵,系臣之所願。
」這小子在作死啊!丁壽背冒冷汗,偷覷榻上安坐的老太監。
「和咱家以命換命,」劉瑾噗嗤一樂,「壽哥兒……」「小子在。
」丁壽躬身應答,他已許久沒這般拘謹了。
「看他罵咱家的力氣多大啊,錦衣衛的廷杖都是紙糊的么?」劉瑾看著丁壽似笑非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