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屈道伸,寧折不彎,不愧我關中子弟。
」劉瑾撫掌大笑。
突如其來的變化,終讓屈直一怔,「劉公此番不為見罪?」「秉公而行,據理力爭,談何見罪。
」劉瑾蕭然長笑,「幾個宵小讒言,咱家還分得清是非。
」「那是為了何事?」屈直疑惑不解。
「東南為國朝財賦重地,而今卻海商猖獗,長此以往恐有內外勾連,貽禍海疆之舉,屈大人為官剛直不阿,執法不撓,又有浙江清吏司主事的履歷,咱家欲擢尊駕為浙江按察使一職,可有膽量就任?」屈直緊鎖眉峰,沉吟不語。
劉瑾淡然道:「浙江人文薈萃,遍地衣冠世家,屈太僕若有難處,不妨明言一二。
」「劉公不必激將,為國效力,前途便是刀山火海,屈某也無絲毫猶豫,只是……」屈直凝視劉瑾,「屈某官職為朝廷所授,不會因此加官而感激公公。
」劉瑾哈哈大笑,「尊駕若能記住」為國效力「四字,咱家足感盛情,豈敢妄想其他。
」屈直躬身深施一禮,扭身而去。
「壽哥兒,可看出了什麼?」劉瑾轉首看向丁壽。
「公公恩威並施,馭人有術。
」丁壽道。
「你呀,」劉瑾遙指丁壽,「可是覺得咱家以高官厚祿拉攏韓福,復又以朝廷大義驅使屈直,是言不由衷,私結黨羽之行?」「小子不敢。
」丁壽笑道,心說您老做得還不明顯么。
「隨你怎麼想吧,若你能學到這些也盡夠受用了。
」劉瑾懶得解釋,「找咱家什麼事?」丁壽嘆了口氣,將王時中的事說了一番,「王時中確是病重垂危,總不好枷出人命,您看是不是放他一馬。
」「你收王家好處了?」劉瑾問道。
「絕對沒有。
」丁壽大呼冤枉。
「那就是王時中的夫人有幾分姿色?不然你這小子怎會王這無利不起早的買賣。
」劉瑾眼角笑意洋溢。
丁壽才喝的一口茶噴了出來,「公公你能不這麼門縫裡瞧人么,王時中的事情小子查過了,他抓的那些武臣有憑有據,丘公公這事辦得……操切了些,如今他罪也受了,放便放了吧。
」「你覺得王時中冤枉?」丁壽坦然點頭。
「咱家也喜歡清官,可水至清則無魚呀。
」劉瑾喟然長吁,「咱家貶斥韓文,逼曾鑒等人致仕,看著驚天動地,但六部卿佐仍在,部務未有絲毫耽擱,可王時中搞得這一出呢?」「宣府守備以下以贓敗之事一體緝拿百餘武臣,搞得人人自危,若是此時韃子來犯,宣府邊堡如同虛設,難道讓他王時中上陣殺敵么!」「韓福專擅,但有撫土安民之能,親民官任上均有政績,咱家用他梳理戶部;屈直剛直過甚,其刑名任上卻案無滯獄,聲名籍籍,咱家以其鐵腕整肅東南,所謂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王時中眼中只見人過,未識其能,此等人物留他何用? 死又何惜?」「可他……」「不錯,他當初本意也是為激揚各處分守,可天下間好心辦壞事的例子還少么?」劉瑾反詰。
「聽您這麼說,小子都覺得他該死了。
」和王時中非親非故的,丁壽覺得仁至義盡,沒必要再把老太監惹毛了。
劉瑾哂笑,「你小子的面子咱家還是會給的,將王時中去了大枷,謫戍遼東鐵嶺衛吧。
」「小子謝公公賞面。
」丁壽道了聲謝,喜笑顏開。
待丁壽離去,劉瑾笑容收斂。
「大小臣僚見王時中苦楚,卒不敢發一言以脫其罪,唯緹帥丁壽仗義執言,怒斥權閹,遂全其命……」劉瑾擱筆,幽幽一嘆。
註:(近幸)攬納請託,百計求中,(屈)直力禁之。
近幸共譖於權瑾,瑾察得其情,亦雅重之,譖者失氣(《陝西通志》卷二○《人物》)(韓)福強結王吏,所在著能聲。
至是受挫,為瑾所拔擢,遂精心事瑾,為效力(《明史》卷三○六)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里說救王時中的是李東陽,《武宗實錄》里則寫明了是劉宇幫的忙,原因么「(王時中)妻往省,都御史劉宇過之,妻傷泣且大詬,宇不得已為之」,敢對著左都御史大罵,只能說王時中這媳婦真彪悍。
(待續) 2019年11月18日第三百三土二章·請託假山嵬嵬,翠竹蕭蕭。
一名端莊秀麗的美貌婦人裙角輕提,款款穿過一條花木叢生的碎石小徑,拐過一個月洞門,便見一座四角涼亭立於花間。
石桌上杯盤齊備,有兩人正在亭內對酌。
「伯安兄府上花園果然清雅別緻,小弟與兄相識已久,今日才有緣見識。
」丁壽舉杯笑道。
「若非家父留都上任,愚兄可不敢引禍上門。
」坐在對面的王守仁打趣道。
「是極是極,小弟有自知之明,若仁伯在京坐鎮,斷不會學惡客登門,自討無趣。
」丁壽搖頭晃腦道。
王陽明自小也是鬥雞走狗的叛逆少年,聞言當即開懷,笑指丁壽道:「你啊,堂堂三品武臣竟如此佻脫,毫無官身體統可言。
」「小弟若是食古不化,拘泥俗禮,伯安兄又豈會折節下交?」丁壽眨眨眼睛,「為全兄弟之義,小弟還是放浪形骸的好。
」二人不約而同,放聲大笑。
「你們兄弟在說些什麼呢,這般開心。
」婦人端著托盤,笑吟吟地步入方亭。
「小弟唐突而來,累得嫂夫人辛苦操勞,這廂謝罪了。
」丁壽起身施禮。
「叔郎不必多禮,平日少見相公如此開朗,若有暇還請撥冗常來,寒舍侍笤掃席,恭迎貴客。
」婦人斂衽回禮道。
「一定一定,只要嫂夫人不嫌,小弟定將伯安兄的俸祿全化為腹內美餐。
」「請客哪怕大肚漢,你若有本事,可將這宅子都吃了去。
」王守仁笑道,又轉首對妻子道:「我還有事與南山敘談,你且迴避吧。
」婦人稱是,待要退下,被丁壽勸阻。
「嫂夫人操勞半晌,且請入席,容小弟敬酒答謝。
」「叔郎不必多禮,妾身不懂你們官場道理,士人雅趣,覥顏在席,徒增煩惱,不若暫避。
」婦人只顧推辭,丁壽哪裡肯依,定要敬酒方休,婦人拗不過,又得王守仁發話,淺淺吃了半杯酒水,腮泛桃花才得退下。
「嫂夫人溫良恭謹,通情達理,不愧大家閨秀,伯安兄有此賢內助,羨煞旁人。
」王守仁的夫人諸芸是王華好友諸讓之女,王、諸兩家同為餘姚大族,長輩又為至交,便為子女定了秦晉之好,弘治二年諸讓任江西布政使司左參議時,招王守仁赴南昌完婚,一晃土余年,夫妻二人倒也算舉案齊眉,相敬如賓。
丁壽對妻子的溢美之詞,王守仁反應淡淡,只是延攬示意丁壽入座。
瞧王守仁一臉嚴肅,丁壽心中詫異,乖乖入席,靜等下文。
「賢弟日前仗義援救王道夫之事,都下早已傳遍,滿朝碌碌,唯南山高義,愚兄敬你一杯。
」鬼知道這消息怎麼傳成這樣了,丁壽又沒法解釋,只得陪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