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門之外。
肩背以下被綁縛得嚴嚴實實的蔣欽伏卧於地,周邊是虎視眈眈的錦衣校尉。
楊玉看著面沉似水不發一言的丁壽,心中惴惴。
「大人,此番怎麼個打法?」瞧著毫無懼色,對著自己怒目而視的蔣欽,丁壽輕嘆一聲,「照規矩來吧。
」「是。
」楊玉領命,準備上前行刑。
「留他一條命。
」丁壽突然輕聲說了一句。
************北鎮撫司,詔獄。
傷上加傷的蔣欽兩股血肉模糊,伏在牢房雜草上昏昏沉沉,啤吟不絕。
沉悶的靴聲在甬道中響起,兩側邏卒紛紛行禮,丁壽一概不理,徑直走到了蔣欽牢房門前。
「蔣欽,你可知罪?」神智模糊的蔣欽強睜開眼睛,看清丁壽容貌后,一聲嗤笑,「蔣某盡言官之責,何罪之有?!」「你已被削籍,再不是言官了,還敢再胡言亂道么?」「可我還是大明子民,」蔣欽突然厲聲道:「一日不死,一日要盡言責。
」「榆木腦袋,愚不可及!」丁壽恨不得撬開這小子的腦袋,看裡面裝的是不是一堆稻草。
「爾等緹騎鷹犬,如何曉得微言大義。
」蔣欽輕蔑地將頭扭轉一邊,不屑一顧。
「若非丁某這等鷹犬,你挨了六土廷杖后還能與我逗嘴皮子!」丁壽憤懣中夾了一絲委屈,老子為你頂了多大的雷,還沒落一句好,裡外不是人。
蔣欽思之後,一聲嘆息,「緹帥援手王道夫之事,蔣某也有耳聞,可見良心未泯,何苦依附權閹,為虎作倀。
」蔣欽轉目丁壽,眼光中混雜著不解與惋惜。
「管好你自己吧。
」這時候想拉老子上船,晚了!丁壽拂袖而去,對一旁的獄卒只叮嚀了聲「給他上藥治傷」。
************又是三日,牢門內外故人依舊。
丁壽立在欄檻外,俯視牢內,「你要見我?」氣色稍見好轉的蔣欽仍舊不能起身,只是用手肘半支起身子,苦笑道:「蔣某有傷在身,請恕在下失禮之過。
」看這傢伙不再咄咄逼人,不知為何丁壽心中竟有種輕鬆的感覺,「無妨,安心調養,待出獄后再敘不遲。
」「緹帥美意,在下怕只有辜負了。
」蔣欽勉強保持笑容,「在下討要紙筆,獄卒皆怕緹帥怪罪,不得已只有厚顏當面請討了。
」「你要紙筆作甚?」丁壽忽然醒悟,「你若怕家人擔心,我可安排探視。
」「不必讓他們見我這等落拓模樣,蔣某隻想握管再上一疏。
」「你當真不怕死?」丁壽矍然道。
「死有何懼!」蔣欽洒脫一笑。
「莫說你這道奏疏到不了御前,便是陛下真地看了,以對劉公的寵信,也是石沉大海,不起絲毫波瀾,而你……」丁壽呼出一口濁氣,語含憐憫,「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劉公公的脾氣算不得好。
」「既受國恩,便該仗義執言。
」蔣欽道。
「別信什麼文死諫武死戰的屁話,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古有名言。
」丁壽並不打算放棄勸解。
「聖人教訓: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蔣欽道。
「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
」丁壽又道。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蔣欽再道。
「我……」二爺肚裡那點王貨如何是這兩榜出身的對手,沒幾句話便啞口無言。
「緹帥不必多言,欽只求筆墨紙張。
」丁壽無奈,命人送來筆墨,蔣欽謝過。
「蔣子修,家中還有何人?」丁壽忽然問道。
「糟糠之妻,老父高堂。
」「著啊,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你三番上疏,凶多吉少,若有不測,妻無所養,老無所依,談何孝道?」「這……」蔣欽語塞。
丁壽萌生一絲希望,「今夜你不妨好好想想,明日再給本官答覆。
」************翌日一早,丁壽便急匆匆來到詔獄。
蔣欽仍舊伏卧,注視著牢內案上殘燈。
「如何了?」丁壽眼神期待。
蔣欽喃喃如同自語「昨夜方一提筆,便聞聽隔壁凄凄慘慘,似有哭聲傳來。
」「怕是傷重幻象,兩側牢房並無人犯。
」話雖如此,丁壽還是左右牢房各掃了一眼。
「擱筆之後,哭聲少息,再度提筆,哭聲又起,這油燈的螢火也變成了綠色……」不理丁壽,蔣欽自顧說道。
饒是丁壽膽大,此時也不覺後背冷風颼颼,心驚膽戰。
「我想莫不是上疏會有大禍臨頭,故而先人示警,告誡子孫?」「不錯不錯,定是如此。
」丁壽連連點頭,高啊,這麼樣的台階都能想得出來,誰說人是死書獃子的。
「蔣氏祖上先靈未泯,憂心子孫罹禍,斷了血脈香火,故而厲聲以告,蔣兄勿悖祖先苦心呀。
」「故而在下誠心虔祝蔣氏先靈:既已委身事主,何忍緘默負國,貽羞先人,自古忠孝難全,請祖宗恕子孫不孝。
」蔣欽從懷中掏出一份奏疏,「你猜如何? 哭聲果止,蔣氏先祖既諒,還請緹帥務將此疏呈上。
」看著蔣欽嘴角浮起的嘲弄笑意,丁壽竟沒有動怒,而是不顧監牢內的潮濕污稷,挨著欄檻席地而坐,平視牢房內的蔣欽,「你想好了?」蔣欽點頭,「除死無大難,此疏非上不可。
」「老實說,我對你們這些讀死書的窮酸沒什麼好印象,何況初見時還差點被你鼓動圍毆……」想起雨花台竹林會面,蔣欽也是忍俊不禁,「若非拜這兩次廷杖所賜,蔣某對閣下這錦衣武臣亦有同感。
」「可這麼眼睜睜看你送死,還真有些不落忍,所以——這東西你還是自己留著吧。
」丁壽起身拍拍屁股,抬腿走人。
「緹帥若不代在下呈此奏疏,蔣某便一頭撞死在牢內。
」蔣欽高聲道。
丁壽驀然轉身,疾步走到牢門前,氣急敗環道:「你到底圖些什麼?劉公公威權日重,內閣六部九卿多少部堂大員都俯首聽命,不敢攖其鋒芒,你一個七品御史,還是留都坐冷板凳的,憑什麼這麼玩命!」「便是因為袞袞諸公中聰明人太多了,蔣某不得不如此。
」蔣欽沉默片刻,抬首道:「千載浩然正氣,百世衣冠風流,板蕩之際,士大夫中若無一二殉道之人,豈非讓天下人恥笑吾輩名教中人儘是奴顏媚骨,卑躬屈膝之徒,欽唯有一死以換士人風骨長存,清名不玷。
」「在下求仁得仁,萬望緹帥成全。
」蔣欽忍痛掙扎站起,整襟正冠,向丁壽深深一拜……************「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昏暗狹長的甬道似乎沒有盡頭,丁壽輕輕踱步,以指尖夾著的奏疏敲打著節拍,聲音越來越激越高昂,在詔獄內不停迴響。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第三百三土四章·殺心「臣與賊瑾,勢不兩立。
賊瑾蓄惡,已非一朝,乘間啟釁,乃其本志。
陛下日與嬉遊,茫不知悟,內外臣庶,懍如冰淵。
臣再疏受杖,血肉淋漓,伏枕獄中,終難自默,願借尚方劍斬之……」丁壽念至此處,抬眼觀察劉瑾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