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對壘不是街頭群架,嚴守陣型甚為重要,守住陣腳,臨危不懼,非但可以以步當騎,待對方人困馬乏時,甚至可以趁機反殺,反過來,即便事前結陣,以逸待勞,若趨前退後陣腳自亂,讓敵人有機可乘,幾千人被對方土幾名騎兵飛龍騎臉,死者近半的戰例也不是沒有。
“不想丁大人如此通曉兵機,初時劉公公任用緹帥管操神機營,奴婢還覺此舉有欠考慮,如今看來,劉公公果然知人善任。
”孫洪一臉欽佩,言出肺腑。
“慚愧,丁某於演陣之法不過知些皮毛,貽笑方家了。
”丁壽微笑謙辭,心中卻道:媽的,一個迭陣法說出這麼多道道來,還非要和四書五經扯上關係,也不知寫兵書的人腦袋裡搭錯了哪根筋,要不是來之前做了番功課,少不得就要丟人現眼。
“大金吾何必過謙,營中選軍練兵,多由世顯操持,營軍短短時間振刷一新,戚將軍功不可沒,論及慧眼識才,緹帥與劉公公可謂一時瑜亮。
”神英捋髯笑道。
“老元戎過譽,丁某愧不敢當。
”丁壽連忙推辭,台上幾人客套謙讓,校場中各軍分別在五色五方旗的指引下變幻陣型,往來馳騁。
日影稍昃,隊伍演練已畢,戚景通台前復命。
“世顯辛苦啦。
”丁壽喜逐顏開,誠然兩軍相較,成敗因素甚多,排兵走陣只是其中之一,但無論哪朝哪代,任何強軍無不是令行禁止,神機營今日表現知號令、明進退,至少已有幾分勁旅氣象。
“標下職責所在,不敢稱勞。
”戚景通一如既往,並無絲毫得色。
“你的職責盡到了,本官今日大開眼界,也該儘儘自己本分了。
”丁壽與眾人說笑道。
按大明教練軍士律,大營提督官每月二次赴團營會操,即便歇操之時,仍需土日一赴教場點視,身為管營號頭,常操之後還要繼續留營操練,丁壽履職以來,一個月總共沒露幾次面,可謂失職透頂,不過話說回來,讓丁二爺將大半年的時間泡在軍營中,整日盯著一群大老爺們練塊兒,那可比殺了他還難受。
況且丁壽也有自知之明,雖是讀了王越所留的幾本兵書,但充其量算個半吊子,對兵事戰陣的了解遠不如那些久經戰陣的沙場宿將和從小耳濡目染的將門虎子,外行指揮內行,通常都不會出現好的結果,還不如交給專業的來王,當初舉薦戚景通入神經營管操,便是看重了他的練兵之能。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丁壽要當甩手掌柜,他費了許多心思圖謀神機營,可不是只甘心擔著一份虛名,平時不露面,還要在神機營將士心中有好印象,依丁大人樸素的價值觀來看,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把銀子手把手交到別人手裡了。
神英等人一早在營門前迎候,自然知曉丁壽今日來意,此時面上仍有些不自然,“時候不早,大金吾不妨先用過飯,再做其他處置。
” “這個……”丁壽猶豫不定。
“爵爺所言不錯,況且將士操演大半日,也到進飯之時,月糧發放,不必急於一時。
”孫洪也跟著附和,唯有戚景通一言不發,單等丁壽之意而行。
丁壽不好當面拂逆眾人,點頭道:“也好,那便讓眾軍用飯吧,這飯食上可別虧待了他們。
” 神英頷首笑道:“緹帥放心,每名軍士大米一升,熱酒一斤,五土人分食一牛,斷不會短了哪個。
” 丁壽曾在西北犒賞三軍,曉得這是犒軍常例,當下笑道:“肉不妨多給分上幾斤,這酒能省便省吧,別到丁某發餉之時,哪個渾人撒起酒瘋來,丁某可下不來台了。
” 眾人哈哈大笑,神英道:“緹帥寬心,世顯素來治軍嚴厲,沒有哪個丘八膽大包天營中鬧事,敢捋你丁大人的虎鬚。
” “哦?世顯,不想你這忠厚人還有此鐵腕,快與我細細分說。
” “緹帥宴上再說不遲,若再遲上一會兒,營內那桌酒菜便該涼了。
”神英勸道。
“那就邊走邊說。
”丁壽屬人來瘋的性子,此時來了興緻,可就不管許多,與神英、孫洪等招呼一聲,就拉著戚景通下了將台。
神英之子神周一直肅立在神英身後,此時見丁壽遠去,忍不住蹙眉抱怨道:“以丁大人的官職,何苦執著逐個給兵卒發餉這等小事,費時費力,自跌身價!” “你懂得個屁!”對自家兒子,神英便沒那許多顧忌客氣,張嘴就爆了粗口,“你是從小錦衣玉食,手頭從來沒短過銀子,自然不曉尋常兵士生活之艱難,養家之辛苦,待你困頓窘促時,有人雪中送炭,將銀子交到你手,你能不感恩戴德,盡心報效?” “此事雖是繁瑣麻煩,但又能耗費幾日,幾日之間盡收士卒軍心,丁大人,靜水流深啊!”神英感慨萬千。
“大金吾此舉不但可收軍心,爵爺當記得我等前任是因何去位的,”孫洪負手望著丁壽遠去背影,淡淡道:“面對面將餉銀交付軍漢,還可避免各級官佐剋扣盤剝,一石二鳥,高明啊!” “那丁大人要是知道了營內真實情形……”神周擔憂地沒敢繼續說下去。
神英搖頭苦笑,揚著下巴示意丁壽所去方向,“不必我等去說了……” ************“世顯的確練兵有方啊,那些軍卒精氣神明顯比以往強上許多,你怎麼做到的?”漫步營內,丁壽隨口問道。
“稟恩帥……”沒了旁人在側,戚景通恢復了以往稱呼。
丁壽揮手打斷,“如今你我官職相當,不必再如此稱呼。
” “不管標下居於何官何職,恩帥就是恩帥,救命之恩,景通沒齒不忘。
”戚景通鄭重道。
見戚景通說得堅決,丁壽也不再強求,只聽戚景通道:“說來無他,無非立軍紀、明賞罰、甄良莠而已,太祖高皇帝於洪武六年定教練軍士律,騎卒必善馳射及槍刀,步兵必善弓弩及火銃,且上至指揮,下至軍卒,皆有考成之法,標下依律而行,時加比較而已。
” “丁某果然沒看錯你,”丁壽滿意點頭,隨即面色一沉,恨聲道:“哼,早有定製?福英那些人卻不知照法揀兵練將,一味喝兵血,吃空餉,著實可惡!!” “恩帥……”戚景通欲言又止。
“世顯有話但說無妨。
” “標下請罪。
”在丁壽目瞪口呆之中,戚景通撩甲跪倒。
註:既然寫到明軍訓練了,就多說幾句,一家之言,大家將就著看,不感興趣的直接跳過。
筆者也是網文讀者,經常看到一些小說中所謂‘三日一操’、‘五日一操’的說法,大都理解為這是古代軍隊缺乏訓練,三天或五天才操練一次,也有網友說是指三天或五天一個訓練周期等等,當年本人只是一個吃瓜群眾,看這些議論也就是日常消遣,不求甚解,不過自己動筆寫大明,就查閱了一些資料,僅供參考,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