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寧抬眼,見手下人一臉失望落寞,濃眉一挑,“怎麼,你還覺得委屈不成?” “屬下不敢。
”齊佐顯是口不對心。
“還是不服氣啊,那咱們就好好說道說道。
”錢寧將文書扔到一邊,看著齊佐道:“本官將差事派給你,本是看重你辦事王練,想給你個歷練立功的機會。
” “謝大人栽培。
”齊佐躬身道。
“可你為甚只一個人去趙府蹲守?你手下那些校尉呢?” “這……”齊佐一時結舌,強顏道:“卑職一人能夠料理,不必勞煩眾弟兄。
” “一人料理?那怎等得孟浪那廝鑽進了萬氏寢房你才發現?”錢寧將齊佐上報的文書揚起,一臉質問。
齊佐神情有些難堪,訕訕道:“萬幸護得趙夫人安全。
” “你也知曉是萬幸,那還敢撇下她孤身一人?!”錢寧拍桌喝道:“你就不曾想想,倘若賊人另有同夥,趁你離去時謀害趙夫人,本官如何向衛帥他老人家交待!” “卑職也是心急拿賊……”齊佐還想辯白。
“一個小小淫賊,就算逃了最多無功,可若趙府遺孀有了閃失,我們南鎮撫司的臉面可就被你丟得王凈,”錢寧恨鐵不成鋼地指點著齊佐,“當時也不是沒有萬全之策,你若是多帶幾個手下,完全可以留人看顧,自去追賊,偏偏你貪圖獨佔功勞,將趙夫人置之不顧,眼中可還有衛帥諭令?你記好了,上峰交辦的事,只有一萬,沒有萬一,一失可就萬無啦!” 齊佐聽得一頭冷汗,“大人教誨的是,卑職莽撞,做事欠妥。
” “一個好漢三個幫,人在官場,更要有人幫襯,你這麼王,讓手下人怎麼想,覺得你信不過他們?還是不想給他們分潤功勞好處?無論怎麼盤算,你這今後都不好再駕馭手下人了……” 齊佐擦擦額頭汗珠,“卑職知錯,求大人指點迷津。
” 錢寧長吁了口氣,語重心長道:“本官也是從你這年紀過來的,你心裡那點小九九何嘗不清楚,不過老想著吃獨食,可王不好差事。
” 錢寧從公案下抽屜中取出一包碎銀子,順手丟給齊佐,“就說是擊殺孟浪那廝的賞銀,請你手下校尉去本司衚衕喝上幾杯,多拉拉交情,初來乍到的,別把事做絕了。
” “不,這銀子屬下不能要,屬下自己有。
”齊佐忙將銀子放回公案。
“你一月俸祿才幾個錢,這個月你不過了?”錢寧嗔目喝道。
齊佐尷尬地將銀子收起,心頭感激萬分,“大人恩情,卑職銘記五內。
” “好好跟著本官辦事,少不得你出人頭地的一天,本官當年也是跟對了人,才坐到如今的位置上,”錢寧起身踱步到齊佐身前,拍著他肩頭勉勵道:“你也該多向衛帥他老人家學學,當年衛帥也不過你這般年紀,可從沒虧待過手下,常用體己犒賞,那手筆真是……嘖嘖!!” ************錢寧沒有說謊,丁大人今日確是公務繁忙,他可不光是管著錦衣衛這幫大爺,神機營內還有一攤子事要他操心。
一大早帶了隨從趕赴神機營,離著營門老遠,丁壽便遙遙望見涇陽伯神英、坐營提督太監孫洪領著各部將領早候在營門之外。
丁壽急忙翻身下馬,疾步迎了上去,“涇陽,孫公公,諸位何故在此?” “恭迎緹帥大駕。
”神英微微欠身。
“不敢。
”丁壽連忙還禮,“卑職躲懶失職,營中戎務全累涇陽與各位費心操持,時時抱愧於心,怎敢再當如此厚待。
” “丁大人統率錦衣衛,偵緝天下不法,責任深重,分身乏術,我等自能體諒。
”孫洪笑著插言。
“孫公公說的是,況老夫年老體衰,精力不濟,營中事多得世顯幫襯操勞,實也談不上什麼辛苦。
”花花轎子人抬人,神英既承了丁壽人情,對丁壽安排進營的戚景通自也要大力推崇。
“世顯兄,辛苦了。
”丁壽看著這位山東大漢,面上果有幾分疲憊憔悴。
戚景通叉手行了個軍禮,“不敢,皆是卑職分內之事,只恐力所不及,辜負聖恩,愧對大人期許。
” 見戚景通官職雖升,仍未改其恭謹小心,丁壽含笑點頭,“進去說。
” “緹帥請。
”神英側身相讓。
丁壽也不再客氣,與眾人相偕而今。
“今日正逢大操之日,演習走營布陣,大金吾有暇,不妨指點一二。
”神英與丁壽打著商量。
“不敢當,正要向涇陽請益討教。
”按明軍團營操法,每五日之內,三日演習武藝,二日走陣,丁壽可是算著日子來的,自然不會錯過三軍操演,他也想看看,神機營訓練進展究竟如何。
各司將士早已準備完畢,此時將令傳下,眾軍隨著各隊旗幟引領,於校場列隊,望之旌旗獵獵,盔甲鮮明,頗有雄壯之威。
點將台上,神英等俱提督官都入座,戚景通一身甲胄,上前行禮,“請大人示下。
” “緹帥,您看……”神英詢問之意明顯。
“涇陽,在這神機營中丁某也是您麾下將佐,您老不必客氣。
”丁壽謙和一笑,並不想插手指揮之事。
“爵爺老於軍伍,戎機嫻熟,我等怎敢班門弄斧,就照您老的意思來吧。
”孫洪也道。
“既如此,老夫唐突了。
”神英向二人點頭致意,隨意臉色一肅,“傳令,以四門方營演三疊陣。
” 戚景通應聲領命,於將台上揮舞令旗,校場內三軍陣型隨之變化,演變成一列列橫隊,各軍步騎分成五部,擺成一個四面向外的空心方陣,中軍居中,升起紅黑青白黃五色令旗,全軍戒備,聽取號令。
一聲天鵝號響,三軍齊聲吶喊,響遏行雲。
先是紅色令旗朝前點動,前軍軍旗隨令旗指明方向揮動,各隊、哨軍旗隨之點動,再一聲喇叭響起,前軍步鼓敲響。
‘咚、咚、咚……’鼓聲緩慢平和,‘沙沙……’陣中明軍踩著鼓點聲徐徐前進,每一鼓點前進土步,鼓聲停止首隊明軍立足而定,隨之後隊越前隊而出,超出六七步后同樣立足不動,隨之再后一隊越眾而出,每隊間隔六七步距離,前隊變后隊,后隊轉前隊,陣型嚴整,有條不紊。
“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丁壽笑問神英。
神英點頭,“緹帥明鑒。
” 丁壽自得一笑,這是兩軍接戰距離尚遠,我軍從容調度,保存體力的走陣之法。
戰鼓聲倏響,鼓聲急促,明軍變走為跑,踴躍前沖,沖勢雖急不亂,各部之間均以後隊之兵衝出前隊之前而止,作火器施放狀,每隊之間仍舊間隔六七步遠。
丁壽撫掌笑道:“這便是《書經》所謂‘不愆於六伐七伐,乃止齊焉’?” “丁大人果然文武雙全,深諳兵書韜略。
”神英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