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劉天和確是被難住了。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區區一場文會,沒的就辱了你的名聲,那朝中袞袞諸公難道不比你愛惜羽毛?他們都不拒劉公之邀,你又擔心個什麼!” 戴大賓說辭入情入理,劉天和被說得有些意動。
“況且退上一萬步,當日貢院門外當著萬千舉子,丁大人為你據理力爭,你如今只為坊間若有若無的一些非議,就嚴詞拒絕他一片好意,可是教人心寒齒冷啊……”戴大賓戳點著劉天和心坎道。
劉天和驟然一身冷汗,“寅仲說的極是,劉某險些便成了忘恩負義之人。
” “這麼說劉兄是改主意了?”戴大賓希冀問道。
劉天和決然頷首,“去!” “丁大人,我兄弟二人都去赴會,還要勞煩您老費力引薦……”戴大賓三步並兩步地衝出廳門叫嚷。
************劉府花園佔地頗廣,園內四時花卉爭奇鬥豔,亭閣樓台古香古色,小橋迂迴山水齊備,宛如一座精緻的江南園林。
此時園中遊人如織,多是峨冠博帶,寬袍大袖的士子鴻儒,往來談笑,清音朗朗。
園中假山山巔的一間歇山式敞軒內,劉瑾與眾閣部大臣身著便裝,居高眺望,指點著園中各處,言笑晏晏。
“賢才雲集,如此盛況,足見劉公公人心所望,老朽所主辦之文會可是望塵莫及啊!”李東陽面帶微笑,捋須褒讚。
“李相是往咱家臉上貼金了,公之門下桃李遍及海內,宇內名士多為李相門生,豈是咱家所能比肩,”劉瑾垂目低眉,淡淡道:“如今園中之人,不是心有所求,就是心有所懼,真心沖咱家而來的,怕是土之一二都未見有啊!” 眸光一轉,劉瑾瞥向身側,“王相以為如何?” 哼,這閹人倒有自知之明,儘管王鏊心中不屑,還是勉強展顏道:“公公說笑。
” 劉瑾仰頭打了個哈哈,“既是說笑,王相也不妨開心些,如此愁眉苦臉的,旁人還道尊駕與會心不甘情不願呢。
” 王鏊艴然變色,李東陽及時來打圓場,“聽聞公公為今日之會還專譜了新詞,不知老朽等可有耳福聆聽佳音啊?” “李相抬舉咱家,填詞作曲非非我所長,這新詞令么確是有的,不過是出自王敬夫之手。
”劉瑾笑。
“原來如此,”李東陽‘哦’了一聲,笑對許進道:“季升兄麾下真是人才濟濟啊。
” “王敬夫這等本事可不是在吏部學的,老夫不敢貪功,”許進打趣了一句,又惋惜道:“可惜那康德涵未到,‘康王’同台,才不負今日盛會。
” 眾人所說之王敬夫指的是吏部文選司主事王九思,同為文壇七子之一,出身書香之家,天資聰穎,學識淵博,尤長文學詞曲,康海則精通音律,有‘琵琶聖手’之號,他二人既為同鄉,又志趣相投,相交莫逆,並稱‘康王’。
“怎麼,康翰林今日沒來?”焦芳微微訝異,劉瑾對鄉黨素來照拂,三秦士子多受其恩,如今這王九思都到了,早已被朝中視為劉瑾一黨的康海反而缺席,實在令人意外。
“閣老有所不知,康母沉痾纏身,康德涵侍奉湯藥,無暇分身。
”翰林院侍讀學士費宏解釋道。
焦芳頷首明了,國朝以仁孝治天下,康海若撇了染病高堂跑來燕集游會,那才真箇不為人子。
“便是他有暇前來,咱家也不好強人所難迫著康狀元彈琴助興,曲通人心,有些事還是心甘情願的好。
”劉瑾笑容意味深長。
“公公高見。
” “劉公雅量寬宏。
” 眾人七嘴八舌恭維不停。
“好了好了,”劉瑾微微擺手,止住了一片阿諛奉承,“既然諸公有興緻,不妨就傳樂班上來,請諸位品鑒一二。
” 眾人齊躬身道:“公公請。
” 劉瑾轉身回了敞軒,金紫銀青一眾大員魚貫於後。
“賓之,劉瑾搞這麼大陣仗,究竟葫蘆里賣了什麼葯?”王鏊拉住李東陽悄聲問道。
李東陽看看左右,輕聲道:“劉公公有幾個小輩子侄,平日視如己出,如今一女已至標梅,據聞欲要覓一佳婿為偶……” 王鏊立時會意,譏嘲道:“原來劉太監一家挑女婿,竟要滿朝公卿作陪,哼,好大的排場!” 李東陽望著劉瑾背影,神情落落,喟然道:“兒女前生定,今生命不辰,你我亦為人父,這份關愛之情,當也感同身受!” 李東陽生有三子,俱都早逝,如今的兒子李兆蕃是從弟弟李東溟房中過繼,王鏊見他神情凄苦,當是憶及亡人,欲待勸慰又無從說起,唯有無奈輕嘆。
************山腳池邊的一間涼亭內,戴大賓翹首企足,望著雅軒內群星捧月的無須老者,一臉急切渴望。
“劉兄,丁大人哪裡去了?” 劉天和正在涼亭內與兩個人聊得投機,聞得戴大賓言頭也不回,不在意道:“不知。
” 那兩人中年長的男子抬眸見戴大賓滿臉焦急之色,好心提醒道:“適才翰林院劉大人有事相請世叔,戴先生若有急務,可去那邊水榭尋找。
” “不急不急。
”戴大賓急忙擺手,尷尬一笑,心中對劉天和一通埋怨,本來丁壽說話算話,領著二人進了園子,徑直就要去尋劉瑾,偏在半路遇見兩個熟人,相互引薦寒暄,劉天和一聽那兩人是太醫院供職的,登時就來了興緻,與二人攀談討教起醫術來,這一耽誤,丁南山不知何時又沒了影子,自己總不好貿貿然上去尋劉瑾毛遂自薦吧。
想至此他又翻了個白眼給口若懸河的三人,那姓梅的太醫對錦衣帥以晚輩自居,想來關係不淺,套套交情還情有可原,那個姓李的不過太醫院區區吏目,也值當這般熱絡,劉天和真是自降身價! “劉先生對傷寒之症頗有見地,言聞受益匪淺,請受在下一拜。
”取長補短,李言聞有茅塞頓開之感,向著劉天和深施一禮。
劉天和急忙還禮,“在下不過愚者千慮,偶有一得,怎敢當先生如此大禮,先生若是不棄,喚我表字養和即可。
” 李言聞自言不敢逾矩,二人又是好一番推讓,終於在梅金書勸和下各敘了表字,戴大賓不通醫術,邊上聽得如雲里霧裡,此時見終於有了空隙,才想插言將劉天和拉走去尋丁壽,只聽李言聞又道:“養和兄適才所言治療眼疾之撥雲散,可否明示?” “子郁算是問對了,這方劑可算愚兄妙手偶得,專治風毒上攻,眼目昏暗……”劉天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劉兄,這……”戴大賓一時又插不進嘴去,哭的心都有了,丁大人,您老何時回來啊! ************游廊環抱的池塘中有一水榭涼亭,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劉春將一名青年士子引薦丁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