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 - 第219節

“何止有些?他的面子可大了!”劉宇冷哼一聲,猛地一拍書案,“還趁勢舉薦了雍世隆為南京戶部尚書。
” 雍泰?!楊廷儀眉頭微攢,“雍世隆才被起用提督操江下車未久,恁快便又執掌民曹,劉公公豈能應允?” “劉公公偏就應下了,也不知許季升在他耳邊遞了多少好話,”劉宇冷笑,“真是好手段,數月間便給他拱起一個部堂大員,來日朝堂中又得一臂助啊!” “部堂也不必多慮,雍泰雖為一部堂官,畢竟還是遠離中樞,鞭長莫及。
”楊廷儀道。
“南京戶部掌著天下魚鱗黃冊,可非是一般的冷板凳,況且雍泰已被擢為堂上官,一旦調入京師,必得重用,只是不知會頂了我們誰的位置……”劉宇面沉似水,吏部本就為六部之首,許進與工部李鐩素有交情,如果再加進來一個雍泰,六部之中被他們佔去了一半,兵部這把椅子若是被他們盯上,自己屁股下的位置可就岌岌可危了。
劉宇的擔心絕非杞人憂天,眼前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楊廷儀他老哥就是在南京戶部任上晃了一圈,回來就入了閣,楊廷儀心知肚明,只是裝糊塗笑著道:“部堂也不必過於憂慮,您與許尚書有鄉誼之情,想他縱然得勢,也不會忘卻您老的鄉梓之情。
” 劉宇嘿嘿冷笑,“我兒蒙冤入獄之時,他許季升借著京察之名賺得盆滿缽滿,幾時過問上一句,還提什麼鄉梓之情!” 想著許進在劉瑾面前得了重用,又借著考察百官的機會財源廣進,劉宇又妒又羨,轉目打量了一番楊廷儀,忽然心中一動,“正夫,可否請令兄出面,以雍泰驟遷不合常例為由,勸劉公公收回成命?” 楊廷儀苦笑:“部堂非是不知,劉公用人不拘一格,若是主意已定,莫說家兄新近入閣人微言輕,就是李、王二相,也不能拂逆其心意。
” 劉宇聞言大失所望,恨聲道:“也罷,老夫便眼睜睜看著他許季升騎在老夫頭頂招搖!” 楊廷儀莞爾,“部堂不必懊惱,家兄雖無能為力,屬下卻願為部堂分憂。
” “哦?”劉宇奇道:“正夫你能更改劉公公心意?” “何必更改,便由著他去,等劉公公知曉雍泰底細后,怕會更加惱怒。
”楊廷儀神秘一笑。
劉宇也是老於官場,立時省悟,“正夫莫非有雍世隆的把柄?” “下官在武選司多年,結識不少武臣,其中也有雍世隆當年部屬,確是耳聞一些消息……”楊廷儀附在劉宇耳邊竊竊私語。
劉宇聽得龐眉舒展,連連點頭,“嗯,好,如此一來那許季升也逃不脫識人不明的王系。
” “許尚書若是因此惡了劉公公,天官之位恐朝不保夕,彼時還有誰可取而代之?下官先行恭賀部堂了。
”楊廷儀拱手笑道。
劉宇心懷大暢,哈哈大笑道:“借正夫吉言,老夫若是真的如願執掌吏部,定擢你位居貳卿。
” “下官謝過大人。
”楊廷儀鄭重一禮。
劉宇笑聲忽止,猶疑道:“只是此事如何教劉公公知曉?萬一未得預想結果,可就真的與那許季升撕破臉了……” 瞻前顧後,色厲膽薄,就這還想身居六部之首!楊廷儀暗自鄙夷,面上一派春風道:“部堂寬心,下官自有辦法教劉公知曉。
” 聽說不用自己出面擔風險,劉宇更加高興,捋須笑道:“正夫果然足智多謀,有子房之才,老夫多謝了。
” “下官分內之事,怎敢居功,不過此事若要增加幾分成算,部堂還需說服另外一人。
” “誰?”劉宇暗自皺眉,還要自己出頭啊。
“焦閣老那裡下官實在說不上話,只有勞煩部堂了。
” “焦泌陽那老兒最善明哲保身,他可不見得願意為老夫出頭。
”劉宇倒還好意思這般說別人。
“如部堂所言,公子下鎮撫司鞫問期間,許尚書袖手觀望,焦閣老與部堂同病相憐,難道這心中就沒有些芥蒂么?” “若許尚書春風得意,閣老與他自然可相安無事,但若劉公公那裡真箇惱了他,卑職想來焦閣老當不會吝惜為部堂遞言幾句好話吧?” “你是說……提前與焦泌陽通個聲氣,關鍵時候推老夫一把?”劉宇遲疑道。
“焦閣老若是再肯踩上許尚書一腳,那便更是皆大歡喜了。
”楊廷儀阻笑道。
“這個容易,哈哈……”劉宇開懷大笑。
劉宇正自開心,想起一事忽又失落喟嘆,“老夫若有丁壽小兒那等面子,又何須這般麻煩,唉!” ************被劉宇羨慕萬分的丁壽此時正在家中招待兩位訪客。
“大人援手之恩,天高地厚,學生銘感五內,延宕今日才來登門拜謝,心中不覺抱愧。
”劉天和言辭懇切,面帶羞慚。
“非是劉兄之過,不才欽慕大金吾風采久矣,原本與劉兄約定同來拜會,怎料偶感風寒,不便起行,因而累得劉兄一同遷延,還請大人降罪。
”戴大賓從容有度,彬彬有禮。
“二位言重了,”丁壽不在意地揮揮手,“你兩位都是學富五車的新科芹藻,來日前途不可限量,肯登丁府之門已是給某臉上添光,何談怪罪之理。
” 二人連道不敢,丁壽又道:“那夜之事丁某也是恰逢其會,不過舉手之勞,養和也不必記掛心上,你能折桂蟾宮是靠得自身才學,丁某實沒幫上甚忙。
” 丁壽越不居功,劉天和更是感懷,再三拜謝,戴大賓間或發言,妙語如珠,三人說說笑笑,不覺就過了頓飯工夫。
“內廷劉公公素有愛才之心,適逢會試之年,欲在府中興辦文會,有意相邀朝中大員與新科貢士與會,二位若有閑暇,不妨隨丁某同往,本官可代為在劉公公面前引薦。
”丁壽對這兩個年輕人觀感不錯,當真有心提攜。
“如此便多謝大人了。
”戴大賓喜不自禁,劉太監權勢熏天,沒想這般容易便可搭上這條線,暗暗後悔若是前幾日沒躲在客店裝病,而是丁南山在風口浪尖之時便來雪中送炭,是否能更得其青睞。
劉天和反應卻截然不同,面露難色道:“學生不善言談,燕集之時恐惹劉公不快,唯有失禮辜負大人美意了。
” 適才一番交談看著可不像拙嘴笨腮的,怕心有顧忌才是真的,丁壽笑容轉冷,“也罷,人各有志,丁某也不好勉強,二位若不嫌棄,就在府里用個便飯再回去吧。
” 戴大賓眼看丁壽意興闌珊地出廳傳飯,再不提引薦之事,心裡登時急了,埋怨道:“不過一場文會而已,劉兄何必在意,況且常言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丁大人施恩也不求報,反有引薦提攜之意,你這般拒人千里,實在有礙情面啊。
” 劉天和作難道:“我何嘗不知,只是那劉瑾擅執朝政,威福自專,朝野多有詬病,我等若赴其文會,有不明內情者豈不給我等安一個夤緣權閹的名頭,教我等今後如何在仕林立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