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 - 第142節

註:明代科舉應試是官方管飯,供應量還挺大,洪武土七年《科舉成式》規定‘舉人入院,除印過試卷及筆、墨、硯外,不得將片紙隻字。
’萬曆三土四年土二月,禮部侍郎李廷機奏準會試‘各不得攜酒食筐裹’,四土三年土二月又題准:‘試日只許肉果少許,皆手執以便搜檢,如仍攜筐挾具者,不準入場。
’(《明神宗實錄》),由這些禁令看,之前肯定是有人自帶酒食進去過。
第四百七土二章 貢院外佳人張目考場內才子思竭貢院外人潮熙攘,如潮湧動,數千舉子爭先恐後向貢院大門處擠去,早一刻進場便可多做幾分準備,事關前途,如何不急!此刻這些讀書種子平日所謂謙謙君子風度蕩然無存,彼此間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只要能早一步進場,就是踩死倆仨的也在所不惜。
可惜心急吃不得熱豆腐,貢院門前負責搜檢的監門官要按規矩對赴考舉子逐一搜身檢查,除了筆、墨、硯台,以及正、草捲紙各土二幅外,其餘隻字片紙不得帶入(嘉靖初年時許帶一部《洪武正韻》),甚至為防考生入場后收買他人,連隨身銀兩也不許攜帶,數千舉子這般挨個摘帽脫鞋、就身搜檢,隊伍前行的速度又如何快得起來。
其實會試搜檢比之鄉試已然簡便許多,畢竟舉子們已有功名在身,需要存留體面,若是鄉試搜檢,秀才們摘了帽子不算,還要打開發髻脫衣服,宰相根苗們一個個披髮露體,那臉面才叫丟得王凈。
眾舉子都是經歷過這一遭的,並非不知其中內情,只是進場人數眾多,時間緊迫,眼看天邊魚肚泛白,一個個心中焦躁,隊伍中難免出現混擾喧嚷,且聲勢漸響。
負責維持秩序的兵馬司官軍極力彈壓確保隊伍有序,雖身處寒夜,一個個仍是累得滿頭大汗,這些舉人老爺們已是吃過鹿鳴宴的預備官身,打不得罵不得,可若是放任自流,一旦擁擠混亂,弄出事來,他們又如何吃罪得起! 丁壽在人群中巡睃半天,也沒尋到焦黃中幾個熟人,暗道自己是不是擺平雪裡梅費時長了些,以至錯過了這幾人入場。
既然尋不到人,那索性便不找了,二爺從來不為難自己,何況這群大頭巾們似乎誤以為丁二也是趕考同儕,不講規矩地來回插隊,一個個通紅眼珠瞪著他,也讓丁老二心底有些發憷。
正當丁壽打算就此放棄,準備回車裡就著熱乎勁再與雪裡梅來次親密接觸時,貢院門前忽然傳來一陣騷亂,吸引了他的注意。
“學生確系本科應考舉子,姓名、籍貫、年甲、三代出身俱都在卷上列明,求諸位大人高抬貴手,允在下入院。
”一名儒冠素服的青年書生滿臉焦急,對著門前監門官連連作揖,言辭懇切。
負責搜檢舉子的監門官揚著手中一沓紙卷道:“你這正、草卷中無一張是經印卷官蓋印確認的,我等如何放你進去!” 書生苦著臉道:“學生家在湖廣,路途遙遠險阻,赴禮部投文晚了時日,故而無人用印,求大人體諒學生土年寒窗之苦,父母高堂殷殷之望,通融一二。
” 自成化二年起,為防範和減少作弊,會試的六名巡綽監門官俱都選派京外都司軍官充任,其中一個恰是來自湖廣,聽這舉子說得可憐,不由生出幾分惻隱之心。
“我說哥幾個,咱們一路進京也遭了不少罪,他一個文弱書生更不消說,晚上幾日也非成心犯錯,要不然便鬆鬆手,放他一馬?”那人與其他幾名同伴商量道。
“你卻做得好人?咱么幾個的差事只是按例搜檢進入貢院的所有人等,巡查考場有無違紀之事,能做得什麼主來!他卷上無有印記,便不得入場,倘放了進去,再被監試提調等官查出,還不是我等之罪!”幾人對同伴的提議嗤之以鼻。
這考生耽誤了入場進程,後面許多排隊的舉子又都鼓噪起來,那監門官望望蜿蜒蠕動的舉子長隊,又看看眼前急得如熱鍋螞蟻的倒霉蛋,一咬牙一跺腳,“罷了,你且在一旁候著,我去請主事的來,能不能進去便看你的造化了!” 書生千恩萬謝,乖乖閃到一旁,眼巴巴看著旁人一個個過了搜檢,進入貢院,心中更是忐忑,他也曾守在禮部門前日夜求告,但禮部那些郎官胥吏並無一人肯接納傾聽,今日也是他最後一絲期望,若是再……誒,如何有顏返鄉啊! 還好那位監門官並沒讓自己同鄉在外久等,不多時便引了一名提調官出來,那人一見那書生便是一聲冷笑,“還道是哪個舉子別有隱情,原來是你。
” 書生一見來人暗暗叫苦,這人是禮部儀制司郎中,負責本科會試印卷,自己投卷禮部,便是被他閉門不納,怎地在貢院前還要撞在他的手裡。
儘管希望渺茫,書生還是硬著頭皮上前,一躬到地,求懇道:“大人明鑒,學生確有不得已苦衷,求大人憐學生拳拳……” “不消說了!”那禮部郎中冷聲打斷,“你所謂苦衷隱情本官早已知曉,雲貴士子難道路途便不險阻路遙,分明是你怠忽疏懶,未將朝廷掄才大典放在心中,自絕前程,怨得誰來!” 遭人一通搶白,書生張張嘴唇,又不知從何辯起,畢竟自己理虧在先。
“此次便給爾個教訓,倘若真有實學,下科再考便是。
”那禮部郎中又轉對監門官幾人道:“監門官職在按章防檢,凡有違禁挾帶者,立時趕出,行移本貫,不許在考,不可與舉子私相交接,若有徇私賣法之事,休怪本官不講情面!” 一眾監門官官職小者亦是地方軍衛僉事,偏被一個從五品郎中訓得面紅耳赤,拋開當今大明朝中文貴武賤的因素,還因在貢試中監門官權力遠不如提調監試等官,他們雖有會試搜檢巡綽之名,卻只可在號門外看察,不得入號與士子接觸交談,但有違者,聽憑提調、監試官參奏拿問,是以其他人雖覺冤枉,也只有諾諾連聲,暗怪同伴多事,卻不敢對這禮部郎中稍有非議。
那書生希望破滅,更是心喪若死,面色灰敗地呆立一旁,不知所措,充任提調官的禮部郎中滿是鄙夷地掃了他一眼,揮袖道:“將他扶了出去,天明便要散題,休要誤了旁人。
” 說罷那禮部郎中便要轉身回貢院,忽聽得耳畔一聲輕笑,“常言道得饒人處且饒人,沈郎中何不高抬貴手,變通一二。
” “何人多事?”禮部郎中皺眉喝道。
“區區不才。
”丁壽踏步上前,拱手笑道:“沈郎中遷官儀制司,又身膺南宮提調重任,真是可喜可賀。
” “丁大人?”禮部郎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南山兄!”舉子隊伍中不約而同傳出幾聲驚呼。
丁壽躲在一旁看熱鬧,見那舉子失魂落魄、可憐兮兮的心生不忍,恰又見那禮部郎中是曾在兵部衙門前有過一面之緣的沈蓉,不禁出聲相勸,想充個和事佬,將這事遮了過去,卻沒想這一出頭,反被人群中的焦黃中幾人看到了,也算意外之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