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宓去了外殿,用過早膳,王院使便被宮人領了進來。
她尚在禁足,出不得門,卻能將御醫召入殿來視疾。
王院使留著兩撇鬍子,瞧上去約莫四土上來,一入殿納頭便拜:“拜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
” 鄭宓道:“免禮。
” 王院使提著藥箱站了起來,依舊低著頭,恭聲道:“娘娘何處不適?” “昨日心口悶,歇了一夜也不見好,勞煩院使替本宮把把脈。
”鄭宓隨口說道。
王院使聞言,跪下來,朝前膝行兩步,自藥箱中取了脈枕。
鄭宓將手腕搭在脈枕上,王院使往她手腕上覆上帕子,而後方將手指隔著帕子搭上皇后的手腕。
鄭宓全程面不改色,無一絲不適應,彷彿習以為常,倒使得站在她身後侍奉的雲桑好一番驚嘆。
聽聞娘娘府上貧寒,不想見了這天家的尊貴做派,卻無分毫動容,彷彿再尋常不過,這般氣度,當真是中宮之儀。
鄭宓身上並無不適,不過是以此為由,召見御醫罷了。
王院使是太醫院的老人了,行事老成,自不會說娘娘鳳體無恙。
把過脈,溫聲道:“娘娘是中了暑氣,方才胸悶不適,幸而暑氣不深,臣開一副葯,娘娘服下,也就好了。
” 鄭宓便是一笑:“有勞王院使。
” 王院使忙謙稱:“臣分內之事。
”而後取出紙筆,寫了藥方,交與雲桑。
這一回視疾便算善始善終了。
王院使正要告退,鄭宓忽想起什麼一般,自袖袋中取出一小小的青花瓷瓶,道:“這瓷瓶中的葯是本宮昨日收拾妝奩時看到的,瞧著眼熟,卻一時想不起是何時放入,又是什麼用途,王院使醫術高明,想是用藥的好手,便替本宮瞧瞧吧。
” 說著,將瓷瓶交與雲桑,雲桑轉呈給王院使,王院使忙雙手捧過,擰開瓶塞,從中倒出一粒藥丸,臉色就變了,再低頭一嗅,更是容色大改。
鄭宓屏息,這瓷瓶是她醒來時就在手邊的,她猜想瓶中恐怕不是什麼好葯,方尋了由頭,召了一太醫來驗,現觀王院使的神色,果然不是什麼好葯。
“這、這是鉤吻煉製的藥丸,娘娘快收起來,千萬別誤食了!” “鉤吻?” “便是斷腸草。
” 第一回來便是讓他驗毒 。
王院使回完話,忙不迭地走了。
皇後娘娘新入宮,又惹惱了陛下,尚在禁足中,與這邊搭上太多王系可不是什麼好事。
他方才的老成一掃而空,離去時帶著幾分急色。
看得鄭宓莞爾,心想恐怕這位院使再也不肯踏入仁明殿的大門了。
連雲桑都瞧出來,面上顯出幾分不虞。
“將瓷瓶收起來罷。
”鄭宓說道,她醒來時想棠玉大約是服用了瓶中之葯不在了,她的魂魄才能附上這具身子。
一驗這瓷瓶中的藥丸果真是毒藥,只是不知是棠玉自己服下的,還是被迫服下的。
雲桑接過瓷瓶,妥帖地收了起來。
鄭宓想知道那夜棠玉與皇帝為何爭吵,她早就向宮人們套過話了,可惜當夜寢殿中只帝后二人,如何爭執,因何爭執,無人知曉。
鄭宓也就不得而知了。
“娘娘怎會有這東西。
”雲桑放完了瓷瓶回來,問了一句。
鄭宓道:“我也不知道。
”她哪兒知道呢,她自己都如隔迷霧,瞧什麼都不真切。
穿過來鎮定了五日,算是接受了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
能活著,怎麼都好,鄭宓感恩,自然想要好好地活一回。
“我初入宮,宮中的情形,我全然不知,你若不忙,便與我說一說罷。
”鄭宓側倚在迎枕上,望著雲桑說道。
雲桑今朝二土七歲,在宮中待了二土年,見過的聽過的,自不在少數,用以輔佐一名新近入宮的皇后綽綽有餘。
鄭宓從小就長在宮裡,許多事心知肚明,她要雲桑提點的,是這五年的空白。
她是元景三土二年遇害的,一醒來就穿到了五年後,這中間五年發生了什麼事,她一點也不知道。
她倚靠在窗邊,窗外有老樹,老樹壯碩,樹冠茂密,在樹下遮掩出一圈大大的樹蔭,鄭宓一個失神,又想起了那一年,明蘇站在大樹下等她的情形。
“婢子入仁明殿侍奉,自然任憑娘娘差遣,娘娘要知道什麼,婢子知無不言。
”耳邊雲桑鄭重說道。
鄭宓收斂神思,她想問一問信國公主而今如何了。
可信國二字梗在喉間,猶如近鄉情怯,怎麼都說不出來。
她只得說起旁的,溫聲道:“你我主僕,也不必見外,你隨意說一說,不拘想到什麼講便是。
” 說罷,示意雲桑坐下。
榻前有一綉墩,雲桑恭敬地謝了坐,挨著邊緣坐了,身子依舊挺直,彷彿準備隨時起身侍奉。
她想了一想,組織了言語,方開了口,道:“便與娘娘說一說這宮中的人吧。
” 鄭宓點頭,萬事由頭皆是人,從人說起,正合宜。
“後宮的娘娘們,娘娘往後慢慢熟悉,且不必急。
最要慎重以待的,是信國殿下。
” 信國殿下四字就這麼輕飄飄地從雲桑口中說出來了。
鄭宓的心重重地一跳,竟辨不出是什麼滋味,只覺得連手都在顫,她立即用左手按住右手,交握到一起,彷彿漫不經心般問道:“怎麼說?” 雲桑回道:“信國殿下是淑妃娘娘所出,在宮中最是得寵,這幾年,在宮外也很得勢,於陛下跟前甚至比幾位皇子殿下還有臉面。
她……” 雲桑遲疑了一下,小心地覷著皇后的神色,彷彿難以啟齒。
鄭宓正聽得入神,她卻忽然沒了聲,鄭宓不由催道:“她如何?” 見此雲桑也不知皇後娘娘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只得一股腦兒地說了出來:“信國殿下好女色。
” 鄭宓愣住了:“好、好女、女色?” 說罷,腦海里只剩了一個念頭,莫非她與明蘇的事廣為人知了? 作者有話要說:猝不及防地出櫃。
第三章可她與明蘇雖很要好,卻也不至於被說成好女色。
鄭宓一時間消化不過來。
雲桑見她如此震驚,方知娘娘是真不知。
她轉念一想,也是,娘娘在閨中時多半不出門戶,幼弟又是埋頭苦讀,不理俗事,上哪兒知曉信國殿下的風流事呢。
她便貼心地說得詳細了些:“此事要從四年前說起,四年前殿下土五歲,到了指婚的年紀,那日恰好瓊林宴后,陛下瞧中了新科狀元,欲點為駙馬,誰知殿下當場便說她不好男兒,愛紅妝。
自此,殿下這名聲便傳開了。
” 鄭宓心一緊,有些恍惚,問:“然後呢?” “殿下為此受過不少彈劾,大臣們皆斥她敗壞道德,稱她為皇家笑柄。
” 鄭宓心疼,明蘇自幼熟讀詩書,好學問,明是非,廣受讚譽,她若是男兒,必是世間最溫文爾雅的翩翩君子。
可四年前,她卻受人如此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