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急火燎地往前趕路,可是腦袋卻是一片空白,不知該想什麼,該期盼什麼,也不願想自今日後,會有什麼發生變化。
她急匆匆地趕到紫宸殿外,看到了玉階上站著的那人。
霎時間,期盼有了,天空彷彿明朗廣闊起來。
明蘇提著劍,走到她身前,鄭宓便看著她一步一步地走近,她們四目相對。
她的身後是數萬精兵,人人皆著甲胄,手裡都握著刀,氣勢洶洶。
明蘇停住了腳步,她目不轉睛地看著鄭宓,而後將劍丟到了一旁,跪下了:“兒臣拜見皇後娘娘。
” 身後數萬精兵一齊跪下,呼喊之聲響徹雲霄:“拜見皇後娘娘,娘娘千歲。
” 然而鄭宓卻只看得 到她身前的明蘇,她彎起唇,俯下身,啞聲道:“起來,快起來。
” 明蘇就著她的攙扶站起身,一把將她抱到了懷中,鄭宓閉上眼睛,靠在她的肩上,這麼久了,她從未如此刻這般安心。
她聽到明蘇在她耳邊輕輕地喚:“阿宓……” 一聲又一聲,帶著不安,帶著壓抑的欣喜,帶著深切的愛。
鄭宓驀然掉下眼淚:“是我,明蘇,我回來了。
” 第五土八章明蘇真想抱著鄭宓永遠都不鬆開,可是不行,身後眾多將士還跪著,殿中皇帝還在,今日發生了這樣大的事,還得善後,那些龜縮在府中的大臣,也是時候召他們入宮來了。
接下去的事,既多且雜,少不得耗費心力,且她到底是逼宮篡位,拖得越久,便越易生變,自然是越快定下越好。
可明蘇抱著鄭宓真的不想放開。
鄭宓拍拍她的肩,柔聲道:“去吧……” 明蘇緩緩地鬆了手上的力道,她退開一些,望著鄭宓,她的臉上殘餘著淚水,明蘇抬手替她輕輕地拭去。
鄭宓任由她的指腹在她面容上停留了片刻,方抬手將她的手握在手心,又催促了一聲:“去做你該做的事吧。
” 明蘇點了點頭,退開一步,站到她的身旁。
鄭宓便直面那數萬跪地的精兵,她抬高聲音,望向眾人,高聲道:“眾卿免禮。
” “謝娘娘!”將士們的聲音整齊劃一,震耳欲聾,他們一齊起身,甲胄的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
鄭宓環視眾人,容色莊重,帶著略微悲傷,沉聲說道:“賢妃與五皇子意圖謀逆,賢妃在宮中劫持了陛下,屢番偽下詔令,欲與五皇子裡應外合,幸而信國公主與眾卿奉詔來救,解了宮中之困。
” 底下的將士,不通政務的,只當自己當真是追隨信國殿下平了五皇子的謀逆。
唯有寥寥幾名將軍心知肚明,公主已是勝者,勝者豈能有污名,謀逆的罪名只能由旁人來背。
這是心照不宣的話。
而這些話,除了皇帝,唯有皇后說出方最為名正言順。
將士們伏拜,齊聲道:“臣等萬死不辭!” 鄭宓便轉向明蘇,道:“陛下抱恙,不能理政,朝中大事,皆託付公主了。
” 明蘇領命:“兒臣必不負陛下與娘娘所託。
” 話到此處,算是將大權粗粗有了個交接,與了明蘇便宜行事之權,但更進一步,還需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方可。
明蘇便將大事一件件委派下去,先由京防軍接替禁軍,守衛宮城,再分出五萬大軍接手京城四門。
而後便是派人將五皇子捉拿,再將幾位重臣請入宮來。
分派完后,數萬精兵立即散了開去,只留下兩隊,在紫宸殿外守衛。
明蘇與鄭宓走入殿中。
淑妃站在大殿一側,正愣愣地出神,不知在想什麼,聞得步履聲,她朝殿門望了一眼,看到明蘇,先是有些恍惚,而後方有微微的少許笑意。
明蘇立即行禮,上下查看她是否安好。
淑妃知她擔憂,拍了拍她的手,寬慰道:“我無事。
在押送至北門的中途,皇后掌控了紫宸殿,命人截住了我,將我帶到了這裡。
” 她沒受什麼委屈,驚險也只是虛驚一場。
明蘇這才安心。
淑妃卻是細細地端詳了她一番。
明蘇一向在文事上用功,於武事甚少沾染,故而今日是她頭一回穿戴甲胄,佩長劍。
可這一身軟甲,這一柄寶劍穿戴在她身上,竟是意外的適合,使她瞧上去一身的凜然正氣。
“真好看。
”淑妃欣慰道。
明蘇怔了一下,才發覺她在說什麼,頓時面上飛紅,訥訥的,不知該說什麼,轉頭望向了鄭宓。
鄭宓與她笑了笑,明蘇心頭滾燙,又覺羞澀,微微低了下頭。
“好了,你與娘娘,定還有事忙,我便不添亂了。
” 淑妃說罷,便出去了,但也沒走遠,在偏殿守著,以備在她們需要人手時來幫忙。
這段時日,宮裡宮外消息不通,兩邊無音訊往來,明蘇與鄭宓相互惦記著,如何行事,憑的竟是默契。
明蘇還有許多事要問,但她也知眼下還不是時候。
“陛下在裡頭?”明蘇道。
鄭宓點了頭,舉步往內殿:“你隨我來。
” 皇帝已被移到了內殿的軟榻上,這軟榻原本是他處理政務間隙休憩所用,故而綿軟舒適,躺在上頭,很易入眠。
然而此時,他躺在上頭,便似躺在針上一般,憤恨地瞪著守在榻前的無為。
明蘇跟在鄭宓身後入殿。
皇帝一見鄭宓進來,眼中的憤恨驟然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疑惑與他自己都未發覺的懼意。
無為朝二人行了一禮,鄭宓點了點頭,無為便退下了。
鄭宓說道:“殿內我命人看守。
” 明蘇會意,介面道:“殿外有京防軍,無你我手令,無人能靠近紫宸殿。
” 這是要軟禁他?皇帝盛怒,他瞪著明蘇,怒斥:“無君無父的畜生!” 明蘇卻似聽不到,鎮定與鄭宓商議:“大臣們很快便會到了,娘娘最好與兒臣一同去見。
” 鄭宓頷首。
她二人土分鎮定,好似早已將今日之況在腦海中推演了無數遍,皇帝越發地心驚,方才皇后說她是鄭宓,皇帝當時驚懼。
但靜下心來,又想人死豈能復生,必是這賤人哄騙他。
但皇帝卻無分毫 寬心,今日反的若是明寅或明辰,他都能端住皇帝的架子,可偏偏卻是明蘇。
見她二人自顧商議,絲毫未將他放在眼中,皇帝按捺下暴怒,放緩了聲:“明蘇,你過來,朕有件事要告訴你。
” 說著嫌惡地瞥了眼皇后,卻好歹壓制住了怒意,和聲和氣道,“你先讓她出去。
” 明蘇卻連個眼神都懶得給他,只與皇后說話。
皇帝見哄不住她,又改了口:“你既已在此,想必宮中已是你的了,可你想要名正言順地掌控朝堂,坐上朕的位置,卻少不得朕的首肯,你叫她出去,你我父女好好談談,不必鬧得兩敗俱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