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看破陳軍戰法的於謹命令宇文直率一萬士兵與梁帝蕭正德一起留守競林,自己則與大將田弘立刻領軍五萬出發,大軍先向江陵方向以迷惑陳軍,在半道上即刻前往華容。
準備伏擊陳軍。
而在陳營,陳文帝起初聽聞北軍有動作,土分不安,想叫人騎快馬追回徐因風。
但後來聽說北軍是往江陵方向時,緊張的心情才有所放鬆。
取消了召回突襲部隊命令。
不久於謹在華容三面設伏大敗陳突襲軍,二萬陳軍幾乎全軍覆沒,主將徐因風戰死、副將任忠拚死衝殺,才率三千殘部衝出重圍。
突襲部隊的全軍覆沒,令陳軍主力上下皆恐,謀士徐陵想以死謝罪,但被陳文帝制止。
陳文帝再度召開御前軍事會議,會議上,有將領提出堅守,但是人反人認為此刻湘州方面戰局不明朗,一旦北周援軍正在趕往江陵,屆時陳軍後果將不堪設想。
有人提出撤出烏林,全軍返回建康,但也有不少反對的人,反對的人認為如果一旦撤退,此次攻略將前功盡棄,而且主力一旦撤離,於謹如果在後面追擊,那麼陳軍必將全軍覆沒。
最後有人提出主力渡過曲水,然後與周軍背水一戰,這樣尚還有可能取得勝利,但反對的人認為這樣過於冒險,而且於謹可不是泛泛之輩。
眾人爭論不休,直到散會,也沒有達成統一的建議。
第二天升帳陳文帝將經過一夜的思考候的決定告知大家,即渡過曲水,與周軍背水一戰。
命令下達后,各將領回營準備,一個時辰后大軍準備完畢,就在大軍即將離營出發前一刻。
這時何春策馬向前,來到皇帝的御架附近高聲說道:“聖上萬不可渡河背水一戰。
” 陳文帝一聽有人阻止自己渡河決定,於是拿住韁繩,回頭一看,是陳可尚的義子何春,由於何春的軍職太低,所以昨晚的御前軍事會議他不能參加,而自己渡河背水一戰決定恐怕是他的義父今早告訴他的。
陳文帝笑道:“何校尉阻止寡人渡河,莫非自己有什麼高見。
” 何春言道:“陛下渡河,欲背水一戰,恐有三大敗。
” 聽聞此言,陳文帝臉上的笑容頓時散去,沉聲追問道:“那三大敗?” 何春大膽說道:“今日的形式與漢初井陘之戰時頗有相似,但是卻有本質上的區別。
昔日,漢大將軍韓信,以萬人在綿蔓水東岸列背水陣。
最終擊敗趙國。
靠的韓信奇正並用,背水列陣,拔幟易幟,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最終以少勝多。
” “當年韓信運用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的戰術之所以能成功,因為正是韓信代漢軍征戰從無敗績,士氣高昂。
所以韓信兵少師疲依然能夠取勝。
而我軍昨日華容慘敗后,損兵折將,士氣低糜。
而北軍真好相反。
此一敗也。
” “曲水西岸多平原,而我軍以水軍為主,其次步兵,而騎兵只有五千餘人。
反觀北軍多為北方善騎之士。
如果我軍貿然渡河決戰西岸,豈不是揚短避長呼。
此二敗也。
“城塞雖非高大堅固之城池,但以六萬士卒守之,仍然綽綽有餘。
我若為於謹,待我軍西渡,堅守城池,不與我軍決戰,那時我軍必為攻堅之戰,如若久攻不下,師疲將乏,必備於謹所乘。
此三敗也。
” “由此三敗,陛下若執意西渡,必備於謹所敗,到時大軍覆沒,陛下一旦被北兵所虜,那南朝危矣,社稷亡矣。
陛下必將成為南朝千古罪人……” “大膽逆子還不住口。
” 這時陳可尚打斷越說越激動的何春,陳可尚泛起怒容大聲斥責道:“逆子,你以為讀了幾天的兵書和幾篇《史記》就可以在陛下面前,目無君上的胡言亂語嗎?在陣前的諸位大人都可以稱得上久經沙場之士,難道他們作戰還用你這一豎子教嘛。
” 何春意識到剛才自己的話語確實有冒犯皇帝之處,嚇得忙下馬向皇帝請罪。
陳文帝聽完何春勸言,手捻鬍鬚想了一想覺得確實有幾分道理,於是赦免何春無心的欺君之罪。
然後轉過頭對陳可尚說道:“大將軍,令公子的話可有道理。
” 陳可尚立馬言道:“犬子雖是胡言亂語,但卻有幾分道理。
” 接著陳文帝又問群臣,諸將皆說說何春之言有理。
於是文帝低頭看了一眼何春說道:“何校尉,鄭恕你無罪,起來吧?” 何春站起身,上了戰馬後,文帝又問道:“既然何校尉不同意我軍西渡,那麼愛卿有何良策呢?” 何春不慌不忙言道:“我軍還是應該拔營起寨,不過不是西渡,而是向東後撤一里。
這樣我軍便有三益。
” 眾人聽后均疑惑不解,文帝連忙問何春其原由。
何春言道:“我軍營離曲水只有半里之遙,北兵的弓騎兵常常在對岸襲擾我軍,使我軍也不能棉,飯不能食。
對我軍將士的精力有很大影響。
今後撤一里,便可以避開敵弓弩的射程。
此為一益也。
” “我軍後撤一里,便可以留出半里之地,可以讓於謹排兵布陣。
” 一說道這裡,眾人頓時驚愕不已。
因為戰場上最為忌諱的是己方主動給敵人留下施展戰術的立足空間。
何春看了看眾人的表情,微微一笑頓了頓繼續說道:“於謹看到對岸有立足之地,便會率軍渡河攻擊我軍,到時我軍乘敵軍渡河立足未穩時攻擊敵軍,此為二益也。
” 聽到這裡不少的將領都流露出不屑一顧神情,因為何春的這一計說的簡單,但做起來並不是容易,何況對手又是老奸巨猾的於謹。
這時謀士徐陵冷冷說道:“何校尉此計雖妙,但於公未必會上當喲。
” 這時何春不顧眾人冷嘲眼神繼續說道:“據家父所言,於謹是位從不放棄任何一次破擊機會的主帥。
昨日,我軍新敗華容,士氣低糜,我軍後撤一里,軍士紮營而不休息,整軍備戰,軍中再傳出大軍預東歸之意,於謹乃善於用者,他知道,一支一心想撤退的軍隊,其守備必然鬆懈,何況此處曲水兩岸方圓幾里並無可伏兵之處。
” “所謂‘再猛之虎,偶有小瞌。
’(再強老虎也有打盹時候)我南朝與於謹交戰從無勝績,這足以驕其心,然而驕兵必敗,於謹聞我軍預撤後,必不起疑,必將率軍追擊我軍,常言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絕想不到我軍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將軍任忠打斷何春話冷哼道:“於謹在東岸派兵布陣后,正好發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背水一戰的戰術,如何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 何春聽后冷笑道:“將軍真乃宋襄公也。
” 眾人聽后哈哈大笑起來,任忠聽完后也無地自容,臉容一沉不再說話。
因為自己提的疑問被何春一解釋,就顯得太過白痴了,何況自己還是一個常年領軍將領。
這時中書舍人蔡景歷問道:“假設於謹不追擊我軍呢?” “那我軍就堅守此處,坐觀戰事發展,視機而動。
這也正是我要說的第三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