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一看,肖相先樂,“殿下,你寫的甚麼?”太子在上書房自創數字,宰相從孫兒嘴裡聽說過,沒想到殿下現已大有所成,可以寫上滿滿一頁紙。
昱琉也難,作為被雞的娃,白天在自己位面學文,晚上在位面餐廳學理,課間休息也不得閑,還得完成作業,“這是我寫的數字。”1和2已經過明路了,剩下幾個也不必藏著掖著,昱琉指著數字一一念了出來。
另兩人對數字不敏感,看著只覺得有趣,作為計相成天跟數字打交道,被阿拉伯數字吸引,一把抓起昱琉的作業,越看越心喜,有個念頭在心中一閃而過。
祖沖懿疑惑,“殿下,這種數字真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
昱琉長睫毛忽閃,工具龍宮再次出現,“是我在龍宮裡學的。”
昱琉夢見東海龍宮的事三位長者都知道,只當是小兒胡說,但手裡這篇數字已經寫得有模有樣,不想信又不得不信。
太過匪夷所思,涼亭里三位老者俱是一臉震驚,太子真能通神?除了皇上,沒人信宮裡那神棍,難道他們錯了,這世上真有神念?真有神仙?
“龍宮還教了你什麼?”太傅追問。
教他的多了,昱琉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我做冰粉,冰冰涼,好吃。”
太傅、肖相、祖相:“……”神仙也沒有不食人間煙火嗎。
這事太怪異,容他們回去好好想想。
昱琉還沒顯擺完,揚了揚手裡讓劉公公用炭條做的鉛筆,“外祖,這個叫鉛筆,不是毛筆,有了它,還有數字,你做官就容易多了。”祖沖懿作為計相平時很忙,已經有好長時間沒來東宮,昱琉要抓緊機會,把他學來的知識傳授給外祖。
這是錢老先生聽昱琉提到他的外祖父是計相,有好多間屋子的賬冊,提出的小建議,現代數字管理技術在古代最應該惠及的不就是會計學嗎。
錢老先生還教了句順口溜,昱琉好不容易記住,不懂意思,只會鸚鵡學舌:“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祖沖懿低聲重複了好幾遍,每念一遍,眼睛明亮一分,極少喜形於色,古板的士大夫,統領三司使的計相祖沖懿抓起昱琉的作業,連敬稱都忘了,“借外祖一用。”不等說完,迅速下了涼亭,小跑著出了東宮。
跟數字打了一輩子交道,祖沖懿有種直覺,一旦他把這句話研究明白,別說兵部的那點貪墨,大顯一年的收支他都能捋順。
這根本就不是三歲小兒能說出的話,孟博遠和肖叔年面面相覷。可接下來無論他們怎麼問,昱琉都堅定地用龍宮來答對。
鐵打龍宮,流水的技術,這是袁圓在位面餐廳給昱琉定下的對答策略。
大顯局勢不明朗,必須儘早做準備。昱琉雖然身份尊貴,但年齡在那,沒法發揮出影響力,找同盟者勢在必行。
借昱琉顯示的異常,伸出橄欖枝,接不接就看他們了。
能夠力挽狂瀾挽救大顯局勢的會是眼前這個還沒石桌高的小兒嗎?太傅和宰相已然石化。
……
周末又到,程墉必來報道,這次不是一個人,帶了一位身材嬌小,氣質優雅的老太太上島。
外婆一直念叨海鮮面,與其去駐地吃,不如來未眠島讓袁圓做,小姑娘廚藝那麼高,做出的麵條外婆肯定喜歡。
俞淑梅更喜歡袁圓這個人,看人先看眼睛,小姑娘眼神清正,不失狡黠,有飛揚的神采,但也能定得住,是個自信、沉穩又有靈氣的好姑娘。早年間,她跟袁圓去世的母親有過幾次接觸,留有深刻的印象,小姑娘身上有其母親的影子,長相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暗暗對外孫使了個眼色,眼光不錯哦。
心裡高興,老太太要好好消費一把,“孩子,除了海鮮面,外婆今天還想吃魚鯗。”
“魚鯗有,我前段時間剛曬的,外婆你想吃哪種魚鯗,鰻魚鯗怎麼樣?”
“鰻魚鯗啊,不太想吃,有野生黃魚鯗嗎?你阿公上回在你這吃完,回家把自己買的那條清蒸了,說還是你的魚好吃,把我饞壞了。”
袁圓衝程墉使眼色,到底該不該有?
剛拔完鐵公雞,又拔鐵公雞夫人的,可著一家拔毛,不太好吧……
程墉微微搖頭。
搖頭是有還是沒有?
“這個……可以有。”還是想拔毛。
“那就來兩條,阿墉一條,我一條。”散財老童子的夫人豪爽道。
“這個真沒有。”仇叔前兩天讓她江湖救急,她把剩的魚都賣給得月樓了。
一條也行,“‘帳子大棉床,冬瓜白鯗湯’一半跟冬瓜做湯,一半魚鯗烤肉。”俞淑梅懂吃會吃。
坐在吧台旁,邊看袁圓做菜邊閑聊,為了給外孫增加印象分,俞淑梅讓她家阿墉現場演唱一首叫《曬魚鯗》的歌謠,“我家阿墉唱歌可好聽了。”
見袁圓偷笑,程墉有種被家長拿去顯擺的窘迫,顯擺你讓我背詩也行啊,唱兒歌多掉價。
老太太沖外孫瞪眼睛,瞧你那傻樣,沒我助攻,你就等著吃護肝丸吧。老袁這個叛徒已經把他家鋼鐵直女的喝酒招親想法,第一時間透露給程墉。
迫於老太太的淫威,程墉不得不唱,“魚兒鮮鮮,魚兒肥肥,魚兒好像姑娘的腳背背……”
袁圓笑得腸子打結,程墉的低音炮配上這兒歌,不要太銷魂,886已經笑出鴨子叫,富貴這人來瘋,揚起脖頸學狼叫給程墉伴奏,一時間,夜未央里熱鬧非凡。
人超級開心,做飯就超級好吃。
不剖而成的白鯗也被稱為郎君鯗,最新鮮的極品野生大黃魚,經海水洗滌,吹過海風后,造就出極品美味,肉白,味鮮,鹹淡適口,肉質酥鬆,跟冬瓜一起燴湯,鮮得人靈魂出竅。
魚鯗烤肉是甬菜的精髓,鹹食與肉搭配出意想不到的極品鮮度,魚鯗和肉香相互融合,融合出一種人生難得幾回嘗的鮮妙滋味。
俞淑梅吃得上頭,又開始曬外孫,讓她家阿墉講講縣誌里有關魚鯗的典故。
幸虧魚鯗知識儲備豐厚,程墉這頓飯吃得跟進京趕考似的。文都展示了一通,下回他家俞淑梅女士不會讓他親自下海抓魚吧?
袁圓倒生出幾分意外,沒想到程墉還真為了她專門去了解美食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