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接侍衛府之際,桓玄公與文范親自由商團中的武士挑選。
在眾多武士之中,有一名武士在兩人挑選完后,於侍衛府前獨自站出向桓玄公與文范行禮。
「屬下叫莆川,雖然只是地方貴族出身,但劍術師承聖邏名師,今日前來是久聞桓玄公待所有部屬有如親人,所以特來投效桓玄公底下。只是屬下有個要求,想請桓玄公與文范公答應!」
桓玄公微笑地說:「且說無妨!」
莆川恭敬作揖:「聽聞文范公武術學承中國,屬下早已仰慕中國武術之精奧,想討教文范公的劍術,所以特此提出要求,還望能答應請求!」
桓玄公與文范相視,兩人同時看著莆川的面相,知道此人雖膽大無理,但不失是一名人才。
當桓玄公還在考慮時,文范已開口:「好!我接受你的討教。」莆川面露出喜悅的表情。
桓玄公驚訝,「文范啊!這…」
「父親,我可以應付!」
在宮殿中,侍衛府仍在交接階段,其副將仍暫由輔行的部屬擔任。
此時女王於仁康殿內與源丞查看王室的帳冊,兩人正為帳冊問題所苦惱。
輔行匆忙在殿外求見,「陛下,臣輔行求見!」
「進來吧!」女王回覆,見輔行進來后便問:「有事嗎?輔行公。」
輔行向女王行禮:「陛下,練武場上文范公要與新侍衛兵對招。」
女王臉上流露出一絲絲笑意,心想著:「正在心煩,去看一看文范的武功,這是難得的機會。」便向輔行説道:「輔行公帶路!」
「是!」
源丞也高興地跟上,「陛下,微臣也一起去!」
女王與源丞由輔行帶路到練武場的隱密處,看到文范拿著木刀站在練武場的一角,而另一角站著一位身穿侍衛服的武士。
桓玄公站在台上,向兩人說道:「比武點到為止,不傷害對方的身體。開始吧!」
兩人站立一時,莆川展開攻勢。輔行看到文范只移動左腳一小步,便迎上左方而來的招式;左閃同時用木刀擋掉。很快地又是一個右方的攻勢,文范右閃再用木刀擋掉攻勢。
剛閃開右邊攻勢,木刀已直往胸口而來,見他用刀橫擋在胸前抵著刀尖;並同時帶莆川的刀往左方傾斜。人也就被順勢帶往近身而來,文范的木刀柄末端已打中莆川的胸口。
莆川倒退幾步,文范仍在原處不動。
緊接著莆川又往文范的左上方攻擊,見他舉刀抵擋,木劍再往他左腳攻擊,他舉起左腳用腳底踢向莆川的手腕。
莆川退後幾步定身後又快步進攻右上方被擋,又直往文范胸前,見他又是橫刀抵擋攻擊。
此時,聽到一聲木刀斷掉的聲音,是文范的木刀再抵著正前方的攻擊時斷裂。
在女王與眾人心頭驚訝之時,只見文范向左快速旋轉,木刀由左方胸前而過,定身時劍柄已在左手打中莆川的後背。
莆川往前進了幾步,撫著後背傷處,聳聳肩又要開始攻擊。
文范丟掉斷裂的木刀,莆川的攻勢又直往腹部而來,見他向左側身,左手扣著莆川的右手腕處,順勢奪劍刀之時,右手掌已向莆川的胸口打去。
莆川慘叫一聲後退好幾步,手上無刀撫著胸口,刀已在文范的左手上。
女王、輔行與源丞心裡同時說著:「好身手!」
輔行是武士,看得出文范已經手下留情,剛才那一掌如是換作刀械,莆川早已沒命。
莆川向文范行軍禮,「屬下輸得心服口服!」
「起來吧!我非是要展示自己的武功,才要與你過招,而是要讓你了解武術不只是攻擊,防備更是重要。」
莆川問道:「大人只防守就能讓人無法招架,如果是採取攻擊,不是會讓人在幾招之內致命。難怪聖邏的高手駒蒴會在大人的一招之間便重傷被擒。」
「駒蒴是敗在心急,忘記該有的防備,才讓我趁虛而入。」文范解釋。
莆川疑問:「屬下觀看大人的招式相當快速,駒蒴如果正式對決,也難以勝得了大人。」
「莆川,你為何而輸?」
莆川回答:「是輸在武功不及大人!」
「錯!輸在你想贏!」
莆川請益:「莆川不解,還望大人說明!」
文范轉身向桓玄公方向繼續說:「我沒有贏你之心,所以能冷靜判斷你的招式。對決駒蒴也是相同的道理。駒蒴功夫比你高強,他除了心急亂套之外,還犯下另一個錯誤,就是輕敵。」
莆川彷彿了解,「大人的意思,是駒蒴輕忽大人的武功?」
「嗯!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未完全清楚他人實力之前,均不能輕忽!」
莆川行禮回應:「屬下明白!」
「莆川,武術不於高而是在於冷靜判斷。就算武功不及於對手,也不可心慌。防守的招式可使你看出對方的弱點,也能讓自己全身而退。由其身為陛下的侍衛,防守的招式不能不學。」
文范說完看見女王站在不遠處,便向女王行禮,「陛下!微臣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桓玄公與莆川望向文范行禮之處,見女王由源丞與輔行陪同下走出,兩人趕緊向女王行禮。
女王微笑地對三人說話:「本與源丞公正覺得心煩之際,聽聞文范與人對招,便前來觀看。原不想打擾你們,卻讓文范知道吾來到這裡。在這兒的所見所聞均是令人讚嘆不已!桓玄公有此一子,真是家門之幸,也是聖邏之大幸!」
桓玄公向陛下行禮,「陛下,您過獎了!」文范也同時向女王行禮。
女王向文范提問:「聽文范之言,好奇文范何時有攻擊之勢?」
文范露出笑容回答:「微臣想下山之際,師父為考驗我是否已學藝完成。」
「喔…!」女王聽言又感好奇,「可否說來聽聽?」
文范繼續回答:「師父的內力與武功均在我之上,我採攻擊之勢是為了佔師父不想傷人之便。但是我久久無法接近師父身邊,放棄攻擊之後。師父才說道:攻擊易使人陷於招式空洞,急虛不實。唯有防備之下的攻擊,才能使人著實於招式之中。又說:武術不在於招式之間,是在於應變與活用。」
莆川問道:「大人便從此學成下山嗎?」
「不!聽完師父所說之言,文范知道學藝還不精,於是放棄下山念頭,又留置山中精進修練。」
源丞有疑問:「那文范公又如何下山?」
文范微笑回答:「是師父趕我下山!」
「趕你下山?」眾人疑惑,女王微笑。
文范大笑后,向女王道歉行禮之後再回答:「師父嫌我太煩為理由,而趕我下山。」
莆川更加疑惑,「嫌大人太煩?」眾人心裡也是疑問。
「這是師父知道該是我下山的時候。在下山之前,對我再提醒一番,我便離開師父來到聖邏。」文范解釋后望向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