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級醫修重回真假千金文 - 滿級醫修重回真假千金文 第139節 (1/2)

另外幾個世家女也是心有同感地紛紛頷首,暗道:這些勛貴女實在是舉止粗鄙,難登大雅之堂。
嘈雜的喧嘩聲令她們聽琴賞雪的好心情一掃而空。
唯有庾朝雲神情不變,借著撫袖的手勢摩挲著袖內的香熏球,淡淡地提醒了一句:“她們也許又打算像上回在上林苑時那樣……”
此話一出,在座的其他人臉色瞬間都變了,不由都想起當日在獵場外韋嬌娘她們故意用鑼鼓聲擾亂琴音。
當時還害得自己彈琴時不慎斷了弦,真真可惡至極!身著一襲黃衣的曾姑娘輕撫著自己的手指,指尖又憶起當日斷弦之痛。
曾姑娘反覆地撫著微顫的指尖,玉齒咬了咬下唇,從牙關間擠出了四個字:“欺人太甚。”
說到底,韋嬌娘不就是仗著衛國公撐腰,才敢如此囂張嗎?
“庾姑娘說得是,她們定是存心的!”藍衣姑娘把聲音壓得低低,勉強維持著世家女的風範。
那個彈琴的紫衣少女自然也聽到她們的對話,手指一抖,琴音亂了一拍。
她緊緊地鎖眉,乾脆按住了琴弦,琴音戛然而止。
周圍一靜,右側傳來的說笑聲似乎變得更刺耳了。
“我看……”庾朝雲又道,兩個字把一眾世家女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庾朝雲不緊不慢地接著往下說:“不如與她們斗琴。”
斗琴?
一眾世家女皆是一愣,面面相看。
斗琴是大景朝的傳統。
傳聞太祖皇帝在位期間,時常在民間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有一年太祖皇帝下揚州時,在秦淮河上乘船偶遇一艘畫舫,雙方因為讓道之事起了爭執,兩艘大船堵在河道上,以致往來的其它船隻也難以行駛。
太祖皇帝見畫舫上有一絕色美人,又聽聞美人是揚州第一才女華清猗,琴藝出眾,就提出與對方斗琴,誰落敗,誰讓道。
華清猗接受了挑戰,一曲罷,太祖皇帝嘆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自嘆弗如,甚至沒有彈,就認了輸。
太祖皇帝有憐才惜美之心,可惜襄王有意,神女無心,華清猗婉拒了太祖皇帝的美意,一生鑽研琴藝,後來成為了一代大家,名震天下。
自那以後,大景朝的女子就有了斗琴的傳統。
斗琴“斗”的不是“意氣”,而是“才氣”。
曾姑娘挑眉斜睨韋嬌娘等人,略帶幾分嘲諷地說道:“她們會彈琴?”
“這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紫衣少女似笑非笑道,隨手撥了根琴弦,姿勢優雅,纖纖玉指如蘭似玉。
幾個其他世家女的臉上也露出相同的譏誚與不屑。
都說這些勛貴人家的貴女個個上馬能拉弓,下馬能提刀的,就憑她們的粗手粗腳,便是學過幾天琴,那也不過是半桶水罷了!
讓她們敲鑼打鼓還差不多呢!
第170章
“趙妹妹說得好,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庾朝雲掩唇輕笑,意味深長地環視眾人一圈,“不過,這鮮花還需綠葉襯。”
她這最後一句話說得眾世家女心中一動。
她們今天本來就是要在大皇子面前露臉的,有人襯托才能顯得她們的琴藝超凡。
庾朝雲將眾人的表情變化收入眼內,似有幾分感慨地說道:“我大景朝剛立國五十一年,正如鮮花著錦,蒸蒸日上。”
“自古以來,開國依靠武將,治國仰仗文官。”
“是以,先尚武后重文,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歷朝歷代的皇帝想要讓國家綿延昌盛,終究是要靠文官治國,這一點,任何一個皇帝都心知肚明,所以先帝才會力排眾議重新扶持世家,今上登基后也在拉攏那些寒門文臣。
帝心之所向勢必會影響整個大景的風氣,這些勛貴現在還尚武,但很快也會向他們世家靠攏,學習君子六藝,崇尚高雅之道。
回顧歷史,每一朝都不曾脫離這個規律。
聽庾朝雲這麼一說,曾姑娘、趙姑娘等世家女甚是受用,心頭的那點憋悶感一掃而空,一個個目露異彩,腰桿挺得更直。
顧盼間,別有一種高人一等的超然與自傲。
百年世家,即便國家朝代更迭,也唯有他們世家屹立不倒!
他們世家是鮮花,而這些個所謂勛貴,祖上不是種地就是放羊,要麼就是殺豬賣肉,甚至不乏商賈鐵匠之流,根本上不得檯面,也不過是陪襯他們世家的綠葉罷了。
“庾姐姐說得好。”曾姑娘神采飛揚地撫掌道。
庾朝雲唇角微微翹起,噙著一抹端莊溫和的笑容,似乎連那唇角的弧度都是精心計算、演練過無數遍。
她意味深長地接著道:“如今鳳陽大長公主還在,等到她……”
她沒有再說下去,未盡之言顯而易見。
無論鳳陽大長公主有過怎樣的輝煌,也敵不過歲月,她現在已經年過花甲,年老力衰,怕也沒幾年了……
曾姑娘輕輕撇了下嘴,略帶幾分輕慢地說道:“這些勛貴女子平日里舞刀弄劍,個個把鳳陽大長公主掛在嘴上,說什麼以她為楷模,呵,簡直是拿著雞毛當令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