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本紀 - 第15節

何太后回宮后氣不過,連夜將大將軍招進宮中商議怎麼對付董太后。
大將軍一無謀之人,對方又是太后,無奈只得尋我問計。
我不願過多參合後宮之事,便推脫臣子不得亂議後宮之事,讓他尋三公商議。
到得第二天早朝,自有大將軍的心腹出班奏曰,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後宮。
陛下遂下令讓董太后遷至河間安置,即日便起行。
大將軍一邊遷人送走董太后,一邊又派禁軍包圍董重府邸,問他索要印綬等物。
董重知道事急,無奈自刎於後堂。
直到家人的哀悼聲響徹整個董府,大將軍方才撤走禁軍。
經此一來,董太后一枝被廢,朝中只剩下大將軍的親信。
土常侍見此便以金珠寶物等勾連大將軍的弟弟何苗和他的母親舞陽君,求二人多在何太后和大將軍面前美言幾句,又早晚前往後宮問安,一時之間,土常侍再度得到了何太后的寵幸。
此後不久,大將軍暗令人前往河間毒殺董太后,然後舉柩回京,葬在文陵。
在這期間大將軍一直託病沒有露面,想要洗脫毒殺董太后的嫌疑。
最新找回4F4F4F,C〇M最新找回4F4F4F.COM最新找回4F4F4F.COM我心生一計,前往大將軍府說道:「大將軍,張讓等人在外散布留言,言大將軍派人毒殺董太后,欲謀大事。
此時若不殺了這些閹人,日後必生大禍。
昔日竇武欲殺內豎,可惜機謀不密,反受其害。
如今各部軍馬皆在大將軍麾下,朝中大臣也在您這一邊,這些閹人就在您的手掌中,此乃天贊之時,不可失也,還望大將軍早做決斷。
」大將軍一時也有遲疑。
而張讓等人得知了這事之後,又送了許多珠寶與何苗。
這何苗是一個無謀武夫,他收了張讓等人送的珍寶,又入宮勸何太后道:「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故欲誅土常侍,此乃取亂之道也。
」何太后一介婦人,哪裡懂得什麼國家大事,仗著太后的身份,將大將軍招入宮中一頓責問,又道:「宦官統領禁省,本是漢家規矩。
先帝剛走,你便要誅殺舊臣,這天下要都是像你這樣王,誰還願意當官,這漢家天下,難道就靠我們何家這幾個人不成?」大將軍本就是個沒決斷的人,聽了太后的話只得唯唯退出。
我日夜進出大將軍府,只為勸說他誅盡宦官,可惜大將軍一直舉棋不定,再加上土常侍將搜刮來的珍寶盡數獻給了大將軍的母親舞陽君和弟弟何苗,二人在何太後面前一直替土常侍開脫,何太后不願下旨,大將軍便一直拖著遲遲不下手。
眼看著大將軍遲遲不願動手,我再生一計,趁著眾多大臣皆在大將軍府書房議事之機,提議道:「太后遲遲不肯下旨,無非是舞陽君與何苗在旁替那些閹人開脫,再加上京中軍隊皆在大將軍手中,大將軍礙於親情,一時也不好下手。
」我環視四周,又道:「我有一計,或可替大將軍解除後顧之憂。
」大將軍眼睛一亮,問道:「本初計將安出?」我看著大將軍,高聲道:「不若大將軍密令四方豪傑勐將,各代兵將進京勤王,到時便容不得太后再有半分僥倖,大將軍到時振臂一呼,帶兵盡誅閹人,重振朝綱,天下歸心,到時憑著大將軍的威望,當可中興我大漢,贏千古美名。
」一席話說完是擲地有聲,半晌眾人皆是鴉雀無聲。
大將軍最先反應過來,大讚道:「本初此計大妙。
」眾人聞言亦是讚不絕口,一時之間,我面上盡顯得色。
忽而一人起身大聲道:「此事萬萬不可。
」我抬眼望去,見正是主簿陳琳。
他對著大將軍躬身行了一禮,勸道:「大將軍,您仗著皇威,又手握禁軍,若是想要盡誅宦官,如熔爐炙烤毛髮一般簡單。
只要速發雷霆,行權力斷,便可將宦官一網打盡。
如今您要招外兵入京,到時英雄聚會,各懷異心,若是生亂,必是大禍,還請大將軍三思。
」何進笑道:「此懦夫之言,天子腳下,又有誰敢禍亂京城,我意已決。
即刻將檄文發至各鎮,召赴京師。
」大將軍決意召外兵入京,眾人自然不好再勸。
曹操本欲勸阻,卻被大將軍一通責罵,言他懷有異心。
曹操暗地裡責怪我慫恿此事,我澹澹一笑,不置可否。
且說數日過後,忽有前將軍鰲鄉侯西涼刺史董卓,遣人入京獻表,曰:「臣聽說天下之所以民不聊生,戰亂不止,皆因土常侍等人侮慢天常之故。
臣聞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臣願領軍入洛陽,清除土常侍,如此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大將軍將董卓的表展示給眾臣相看,間有一人,乃侍御史鄭泰,出列勸道:「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生大患。
」大將軍不以為意,反倒譏諷鄭泰,說他性子多疑,不足以成大事。
又有盧植相勸:「植聽聞董卓為人,面善心狠,一入京城,必生禍端,不如令其原地駐紮,免致生亂。
」大將軍不停,鄭泰與盧植等人無奈棄官而去,一時之間,朝臣竟走大半。
土常侍知曉此事,共聚一處商議,張讓說道:「我等與何進如今已是不死不休之局,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
」便密令刀斧手暗藏於長樂宮嘉德門內,他們則入宮見何太后,哭訴道:「大將軍引外兵入京,想要將臣等盡數屠戮,還望娘娘救命。
」何太后聞聽此事,方才慌了神,急道:「你們何不去大將軍府謝罪,看在哀家的面子上,大將軍必不會為難爾等。
」張讓泣曰:「臣等若到了大將軍府上,只怕頃刻之間便會被砍作肉泥,還請娘娘宣大將軍入宮,我等當著娘娘的面向大將軍請罪,如若不然,臣等只能死在這裡了,還望娘娘垂憐。
」太后遂降詔宣大將軍入宮。
我在大將軍府聽聞此事,剛要阻止,陳琳在一旁勸道:「此必土常侍之謀,大將軍不可輕易入宮,入則有禍事發生。
」大將軍道:「太后乃是我親妹,太后招我,有何禍事。
」我在一旁說道:「如今招外兵一事已然泄露,土常侍定會反戈一擊,大將軍此時還要入宮嗎?」曹操介面道:「若大將軍執意入宮也可以,需先讓土常侍出宮,大將軍方可入宮。
」大將軍嘲笑道:「你等皆是小兒之見,我掌管天下之權,土常侍又能奈我何。
」遂不以為意,我見之又道:「倘若大將軍非要入宮,可帶上五百甲士,我與孟德隨大將軍左右,以護周全。
」大將軍點頭同意,我與曹操便挑選五百精兵,交由公路帶領。
我則與曹操佩戴長劍跟在大將軍左右,一同入宮。
我等跟隨大將軍一路到了長樂宮前,公路則引兵列陣於青瑣門外。
方至宮門,一黃門站在門口宣懿旨云:「太后特招大將軍入宮,余者於宮外守候。
」我與曹操只得停在門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