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 - 第二章 一雙少年 (1/2)

兩年後孫瓴求學歸來,在局裡的什麼辦事處工作,家人也搞不清楚,只道是當了個官兒。
倒是這次回來,至今還未見著鏡清,只說是從早啼巷中搬走了,大體是家貧,住不起那樣有天井的小院了,最後還是變賣了家宅。問了家裡人,也是不知的。
孫家在孝儒坊中是大戶,一向少與市井之人往來,總覺得失了身份。孝儒二字,經過多年的戰亂分家,“孝”傳至今日所剩不多,倒是個“儒”字至今被恪守著,不是儒雅之儒,而是儒士那條條框框的教條。
孫瓴欲去尋他,又遇上了這般時局,到處戰火紛飛,眼看這一片福地也將會在劫難逃,一堆亂麻子的事纏身,哪裡得個空閑。
只待局勢稍穩,從官面上的事里得了一絲清閑,才去找自己的小學生。
孫瓴此次回來,早已不住在孝儒坊的舊家,且不說家裡七嘴八舌的,光是離辦公處的距離也夠遠的。
正午時分,大家都各自乘涼消暑,街上甚少行人。看一疾步走過的青年,竟是相熟,他開口喚道:“小吳”。
吳帷庸倒比兩年前見時長了不少,不是說體態如何,而是面目表情深沉,不像個十五六的少年,大抵是當家早,國讎家恨,柴米油鹽的,把人活生生的折磨老了。
小吳一看來人,倒也有幾分歡喜。
“孫大哥,回家了啊”
“回過了,這不是尋不著鏡清,你和他最相熟,他哪兒去了?”
“哦,搬的不遠,就在二郎亭邊上,只是地兒比較偏,不太好尋”思量了一番,又道“不如我帶你去吧。”
孫瓴想,也好,省的耽誤了時間,這裡離艙山的住所可遠著呢,一來一回的,更是麻煩得去了。
“孫大哥現在是在里工作吧?巷弄里的人都誇好出息呢”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能有什麼好出息,又不是個能拿主意的人,打打下手罷了。對了,小朱呢?”
“小朱挺好,這缺衣少食的時候,他那一身膘也不見少,不過鏡清就不太好了,家裡似乎想要把他送人”
“送人?送誰?自家的兒子就這樣不要了?”孫瓴大驚失色。
“……那也是沒辦法啊,實在養不活了,大家都知道陳家只疼小兒子鏡全,過繼也是過繼大兒子,說過繼的是陳家的一戶遠親,六七十歲了,還沒個兒子,這個時候才想要找人過繼,大概是想有人送終,這無論如何,鏡清的日子是不會好過到哪兒去了”
孫瓴沒再回答,待到陳家門口,小吳便告辭了,只說買米已經遲了,怕家裡等得及。
孫瓴別了小吳,才細細打量眼前這幾間破落木屋,之前聽他說家裡揭不開鍋,沒想到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敲了兩下門,沒反應,喊了兩聲陳大叔,這才有人應門。
“來了來了”,一婦人一邊攏了攏頭髮一邊開門,“噯,這不是孫少爺嗎?”
孫瓴笑著搖頭“嬸,可別亂喊,我可不是什麼少爺”
“是是是,你看我一個婦道人家沒見過世面,什麼都不懂,現在不興叫人少爺了,都興做學生……鏡清,鏡全,下來,有客人來了”
就看到兩個少年噔噔噔的下了樓梯。
鏡清一看來人,就撲了上來“孫大哥,你可來啦,我還以為你當了大官就忘了我這小徒弟了”。
孫瓴看他許少這樣活潑,簡直就是活脫脫的應了“喜出望外”這個詞,當下就懊惱了起來,早知要帶些禮來才好,自己走的急忙,竟忘了這一茬。
“哪裡是當了大官,你這小潑猴,莫要胡說”孫瓴在他臉上掐了一下。
鏡清捂著臉,“哪裡是胡說,都說鼓樓的是拿公文包的,邰江都是挑扁擔的。哪兒錯了”
“是,你對行了吧”三言兩語下來,才看邊上還有一人,面目和鏡清有三成相似,卻不如遠不如鏡清清秀,木楞著一張臉,倒是個古板的孩子。
這時他娘拍了他腦袋一下“還傻愣著幹啥,快給孫少爺行禮……孫少爺你別見怪,這孩子嘴笨,不太會說話“
“嬸,我都說別叫我少爺了,鏡全,就跟鏡清一樣教我大哥吧”
“呦,那我們哪裡擔的起,不是高攀了嗎?鏡全,快叫人啊”
“……孫大哥”鏡全低著腦袋。
孫瓴答應了一聲,便不再去理那茬,轉頭問鏡清“你這兩年過的可好?”
鏡清知他要聽的不是面上的客套話,卻礙著母親弟弟,也不知如何回答。剛才高興的情緒一盪而空。低下頭去。
孫瓴看他這幅樣子,加上之前聽聞,當下也明白了七八成。開口便道:“嬸,我這次回來,還有些東西沒置辦清楚,想讓鏡清陪我出去一趟,打打下手”
“那行,有什麼事兒你儘管使喚”
說罷孫瓴便領著鏡清出門了。
南街是閩城裡最熱鬧繁華的地方,尋常買賣置辦到這兒也準是沒錯的,孫瓴雖找了借口帶鏡清出來,但哪裡是自己缺衣少物的,出身好又在政府辦事,缺了誰也不能缺了他的,大體是看鏡清在家呆的不自在,連說話都吞吞吐吐,才揀了個熱鬧地,讓他開心開心。
“孫大哥,你怎麼找到我家來的啊”
“路上遇到了小吳,虧得他指路,要不讓這麼偏僻的地,一時半刻還真見不著你。你也是,明知孫大哥回來了,也不去看看我。路長在鼻子底下,連問人都不會了嗎?”
“我不是不想見你,是這種情形沒法找你,大家都知道你有本事,我不想讓人覺得我靠你發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