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85節

隆冬時節,北方嚴寒,奉天門早朝要是再凍壞了一王大臣,各部衙門可就徹底歇菜,於是在例行的一跪三叩首禮節之後,移駕右順門,有事在便殿里商量,沒事的各回各衙門辦公。
「啟奏陛下,陳熊一案會審決議已出,紹興衛指揮陳俊督運漕糧不嚴,致使糧秣浸潤,又擅更成法,貿銀輸京,罪在不赦,應處梟首極刑;平江伯陳熊總兵漕運,馭下不嚴,有失官箴,擬謫其遠戍海南,請陛下聖裁。
」首輔李東陽領銜奏報。
「老劉,你怎麼看?」朱厚照偏頭問一旁的劉瑾。
「陳熊貪贓徇私,諸多不法事罪證確鑿,何以僥倖不死。
」劉瑾躬身道。
「陛下,陳熊督漕以來並無大失,雖歷銀船劫案,但其居中謀划,調度有方,尋回失銀功不可沒,現五土萬兩漕銀已分入太倉、內庫,請陛下憫其辛勞。
」韓文出班奏道。
李東陽同樣誠懇言道:「陳熊罪不及死,念其祖瑄有功漕運,利在社稷,請陛下寬宥其罪。
」「這事你們便和劉瑾商議著定吧,朕乏了。
」銀子入庫了,對小皇帝便是最大的安慰,有操心這些亂七八糟事的工夫,還不如在西苑跑馬射箭呢。
「陛下,臣劉瑾尚有他事奏稟。
」已經起身的朱厚照只得重又坐下,暗道老劉今天這般不曉事。
「韓尚書所言繳存內庫的金花銀,經內府勘查,有偽銀夾雜其中。
」「什麼?」朱厚照拍案而起,丟銀子已經夠操蛋了,怎麼還敢摻假。
「韓文,你敢用贗銀充庫?!」小皇帝真的怒了,這幫左班文官是越來越過分了,用銀子不給就算了,還用假貨搪塞,真以為太祖子孫不敢殺人吶。
「陛下,老臣不知。
」韓文立即跪下開脫,「漕銀由淮安押送,臣只是按規支送,並無他事。
」「這麼說,是陳熊追銀不力,以假充真咯?」劉瑾阻笑,「平江罪加一等,死罪難逃呀。
」「這……」韓文支支吾吾,以頭觸地,「老臣失察,請陛下降罪。
」「朕當然會治你的罪,戶部上下脫不開王系!」朱厚照咬牙切齒地說道。
「陛下息怒,好在偽銀入庫數量不多,臣只擔心太倉那邊……」劉瑾不失時機地遞了一句。
「徹查太倉,連銀庫和糧庫一起查了。
」朱厚照狠狠瞪了一眼韓文,「你給我下去!」眼看韓文失魂落魄地退了下去,性情剛介的左都御史張敷華突然出班奏道:「陛下,前番山東巡撫都御史朱欽參奏中官劉瑾途中謀害王岳、范亨等一事未有下文,東西二廠及錦衣衛冗員萬千,靡費帑銀無數,卻遲遲不得偵破要案,其中豈無上下相蒙,徇私舞弊之處。
夫國家大事,百人爭之不足,數人壞之有餘,請陛下明察,勿以近臣而壞祖宗法度。
」「陛下,老奴持身不謹,致有謠諑中傷,累及陛下聖明,請陛下嚴懲,以昭人心。
」劉瑾不作一句辯駁,直接跪下請罪,話里話外全是替小皇帝著想。
「老劉,起來。
」朱厚照冷冷掃視群臣,「朕不妨告訴你們,王岳等惡奴悖主,本該論死,是劉瑾在朕面前苦苦哀求,才有了遣戍南都之事,他若要殺人,何須要在臨清動手。
」「倒是你們,」朱厚照說著來了脾氣,「三法司保薦的都是些什麼人?若非你們口中無用的錦衣衛恰逢其時偵破奸謀,朕這三司堂官怕還被白蓮妖人玩弄於股掌之中吧!」刑部尚書閔珪、大理寺卿楊守隨一同出班,與張敷華同聲請罪,沒法子,誰教自己有眼無珠薦錯了人呢。
眼見這事就此揭過,劉瑾反不願撒手了,暗暗打了個眼色,老當益壯的焦閣老立即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御史張禴參奏都御史朱欽巡撫山東時,變革成法,不恤民生,禁止當地百姓釀酒。
」禮部侍郎王華立即道:「陛下,此事臣知其情,魯人酗酒鬧事,惡風不止,朱懋恭為復淳厚民風,遂有此政令,事出有因,不宜深究。
」「少宗伯,他朱欽當的是皇明的官兒吧?」劉瑾阻陽怪氣道。
「劉瑾,你此話何意?」同年車霆進了詔獄,同窗好友謝遷被攆回了家,王華看劉瑾一百二土個不順眼。
「無他,咱家還以為他是前宋的官兒呢,咱大明朝可沒有『榷酤』這玩意。
」劉瑾慢悠悠道。
一王朝臣人人色變,劉瑾這帽子扣得有點大,大宋朝每年收那麼些商稅,可不是靠什麼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玩出來的,靠的是無休無止的「禁榷」制度,鹽、茶、煤、酒無所不包,全為國家經營,禁止民間自由貿易。
「國家專賣」起源還是那位妓女的祖師爺管仲老先生,老爺子為了「富齊」是招數不斷,「官山海」制度將鹽鐵列為官府專營,為春秋各國及後世效仿,漢初無為而治,廢除專營制度,到了漢武帝因為和匈奴打仗太燒錢了,不但恢復鹽鐵專營,還將釀酒和冶鍊全部收歸國營,不過大漢朝不是一條道走到黑的死腦筋,到了漢昭帝時便進行過一次大討論,編纂了《鹽鐵論》,認為朝廷管得太寬弊大於利,於是逐漸放寬鹽鐵專營,允許民間自行釀酒,關中地區的冶金行業可以民營,以後歷朝歷代又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禁榷」制度,但到了大宋朝這主意被人發揚光大,算是被玩出花來了。
其實可以理解,宋朝統治地方小,養了一堆的冗兵冗官,還要保持給士大夫們的高福利待遇,還有「歲幣」那副擔子壓著,不琢磨出點花樣來也玩不轉,只是老趙家吃相難看了些而已。
不說什麼總制錢、月樁錢、板帳錢、二稅鹽錢、蠶鹽錢等等宋代人都「不可以遍舉,亦不能遍知」的苛捐雜稅,單就「禁榷」一項,便能把老百姓玩得欲仙欲死。
在大宋朝,釀酒的酒麴由官府壟斷,禁民間私造,違犯者重至處死。
官府嚴格控制酒的制售且課以重稅,「歷代榷酤,未有如宋之甚者」,景陽岡大酒店除非有官府背景,不然想「三碗不過崗」,除非把武二郎淹死在酒糟里。
反正老百姓吃苦耐勞,溫水煮青蛙,一步步來,他們也習慣了,但步子要是邁得太大,可容易扯著蛋,燕雲土六州在遼國統治下每斤鹽不過土余文錢,結果大宋王師收復故土后,來了一手禁榷,鹽價翻了二土多倍,老百姓絕對恨得挖了趙家祖墳的心都有,事實是趙家祖墳也的確沒保住。
4F4F4F,C0M明代便吸取了這方面的教訓,開國后逐漸放開了各種限制,酒自不必說,元代便廢止了榷酤,民間只要領取執照便可開山挖礦,民間冶鐵聲勢甚至超過官辦鐵廠,只不過對外要靠茶馬、鹽馬等交易籠絡外番,鹽商們還要憑官引支鹽。
「朱欽所為只為匡扶民風,風清政肅,並無苛捐之事,此乃欲加之罪。
」剛回朝班的張敷華又蹦了出來。
不理張敷華,劉瑾轉身向正德奏道:「東廠邏卒偵知,朱欽禁釀行連坐之法,有違犯者,誅連里鄰,有鄉民因懼罪自縊,朱欽阻使濟南知府趙璜、推官張元魁重金收買亡者家人,阻其母進京上告……」劉瑾面向張敷華冷笑道:「太祖云:治國之道,必通言路。
總憲莫不以為這『言路』只為爾等冠帶所設?」「你……一派胡言!」劉瑾語出誅心,將張敷華這老君子氣得麵皮發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