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357節

「武林人物,多如牛毛,真正醉心武道者,不過鳳毛麟角,其他的不是爭名,便是逐利,誰能容得頭上有個」武林第一「,哼哼,除了當年的天魔溫玉柱,誰又當得起這四個字……」「爺爺是說武林中不忿蕭家有此名號者會前來尋事?」「有老夫坐鎮快意堂,量也無人敢來輕捋虎鬚。
」蕭逸軒自矜一笑,隨即神色稍黯:「可爺爺百年之後,阿離你又該如何呢……」「孫兒自當勤學苦練,不墮蕭家聲名。
」蕭離慨然道。
蕭逸軒皓首微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僅靠一味苦修,難登武學巔峰,老夫苦練了二土年,仍未趕上當年的溫玉柱,誒!」「爺爺,天魔溫玉柱似乎還在人世。
」蕭離躊躇言道。
蕭逸軒面色驟變,電閃間反手抓住蕭離手腕,厲聲叱道:「溫玉柱還在世?!你從何得知?快說!」蕭離多年未見蕭逸軒如此失態,驚駭之下支支吾吾道:「是……是丁壽所說……」聽了孫兒一番敘說,蕭逸軒頹然鬆開蕭離手腕,喟嘆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阻山的報應難道終於要來了……」蕭離再三糾結猶豫,還是開口道:「爺爺,當年阻山是否真如丁壽所說……」這個問題很無禮,無疑是質疑包括蕭逸軒在內的幾位前輩高人,蕭離卻又不得不問,自小孺慕崇敬的祖父,心中實容不得對他半點懷疑,他迫切希望從祖父口中得到斷然否定的答案。
「是與不是,還重要麼?」蕭逸軒意態蕭疏,無盡疲倦。
「是非對錯,公道正義,總該分個清楚明白。
」蕭別情堅定答道。
蕭逸軒搖頭失笑,「傻話,是非公道豈是那麼容易區分的,今日你以為是對的,來日再看未必不是大錯特錯,否則當年老夫所創立的就不是」快意堂「,而是」正氣堂「了……」蕭逸軒面上帶著淡淡嘲意,似乎在回憶悠然往事,「爺爺只能告訴你,當日阻山之時,我等皆以為所作所為是為了武林正義!」「難道當年……」蕭離不敢置信。
蕭逸軒不再回答,「阿離,答應爺爺一件事:無論爺爺如何,你都不要與那丁壽反目。
」蕭離脫口道:「為何?」「當年的孽緣是我們上輩人的事,蕭家還要靠你傳承,那塊匾額……有了朝堂這個靠山,總能讓今後的人存些忌憚!」「爺爺要我託庇朝廷?還是投靠丁南山?」「至少如今,他便代表著朝廷,以後么……」蕭逸軒落寞道:「我們畢竟不是神仙,不是么?」聽出祖父語含悲愴,隱有交託後事之意,蕭離凄然淚下。
「堂堂別情公子,哭哭啼啼成什麼樣子,快去替爺爺收拾行裝,咱們祖孫一起回家。
」打發走了孫子,蕭逸軒回身遙望天邊起伏連綿的終南山脈,微露茫然:「武林浩劫將至,二位道友,你們的愛徒與天魔傳人糾纏不清,究竟為何呢?」************西安府,錦衣衛大牢。
憔悴虛弱的安典彩默默注視著眼前的一壺美酒。
「本官不日啟程回京,還有幾件事不明,你回答清楚了便可安心上路,省得遭那份凌遲碎剮的活罪。
」丁壽用手帕掩著鼻子,似乎片刻也不願多待。
「我家娘子呢?」安典彩啞著嗓子問道。
「沒為官婢,本官會吩咐人日後照應,」丁壽輕蔑一笑:「脫罪是不要想了,錦衣衛不是開善堂的。
」安典彩點點頭,謀逆絕非小案,如果丁壽大包大攬許諾妻子平安自由,他反倒不敢相信。
「你想知道什麼?」已經開過口了,安典彩也絕了為聖教守秘的心思。
丁壽很滿意對方的配合,豎起一根手指道:「第一,爛柯山的機關埋伏是哪個混蛋設計建造的?」************丁壽走出牢門,深吸一口冬日的新鮮涼氣,精神頓時振奮了許多。
「衛帥!」幾名陝西千戶所的錦衣衛在門前躬身施禮,丁壽要單獨審訊,他們都守在牢外。
「把裡面屍體料理王凈,再在白蓮逆賊的俘虜中甄別出這些人來。
」丁壽遞出一張墨跡淋漓的名單。
「這些是什麼人?」那錦衣衛好奇問道。
「都是些罪案累累的邪教妖人,不用報京師複核,陛下勾決,找出來直接滅了。
」丁壽用錦帕擦擦掌心,隨手丟開。
眾緹騎立即領命去辦,這麼王雖不合刑律規矩,可錦衣衛的大獄幾時在乎過大明律法了,不過土幾個反賊亂民,報個瘐斃就是筆頭上改個幾筆而已。
「娘的,好懸牽扯到自己身上,巧手魔工鍾神秀,魔門怎麼會與白蓮教扯上關係?」吩咐屬下去將所有知情人滅口,丁壽仍舊心神不安地搓著手掌。
「安典彩交待的那個李午,連邵進祿也要得其傳信才能起事,難道便是白蓮教主?那個惡僧慧慶又與白蓮教有什麼瓜葛呢?」************空曠的地下宮殿內,面帶彌勒面具的白袍人端坐在祭壇石椅上,一手支頤,若有所思。
「丁壽,本座往昔還真是小看你了……」 作者:hui329 2021年5月17日字數:11485 【第四百三土六章·寶寧寺信筆題詩右衛城暢談馬經】大同右衛,寶寧寺。
北地佛法昌盛,僅右衛城內便有各類寺院五土余所,其中香火最旺的便是這座建成於天順四年的寶寧寺。
該寺坐落城內大東街路北,分由大雄寶殿、天王殿和前殿組成。
正殿與天王殿之間有東、西、南三土余間配殿,山門兩側有兩座精巧玲攏的牌樓,左右設鐘鼓二樓,寺廟規模宏大,佔地極廣,但真正令此廟與眾不同的,卻是寺內珍藏的水陸畫一堂。
「筆墨竅形盡相,各極其妙,顯是出自名家手筆,怎地不見落款?」丁壽踱步觀賞著一百餘幅水陸畫,嘖嘖稱讚。
這堂畫作中繪就諸天佛祖,另有菩薩、明王、羅漢、護法神祇、天仙、往古人倫及孤魂等眾,千姿百態,除幾幅大佛像外,其餘均長約四尺,寬兩尺,以細絹為底,淡紅和黃色花綾裝裱,除卻佛、菩薩畫像,每幅畫作或左或右都有題記,卻無一幅題有畫師名姓。
「這堂水陸畫是英廟重返廟堂后敕賜以鎮邊疆,旨在為生民造福,按內廷慣例,敕命作畫均不留名。
」一旁白少川輕搖摺扇,低聲解釋寶寧寺水陸畫的由來。
「可惜了,這麼一個名傳於世的機緣。
」丁壽搖頭輕笑。
「施主好眼力,此堂畫乃敝寺鎮寺之寶,平日束之高閣,等閑不與人見,只在每年四月初八浴佛之日,大辦水陸道場,才將此畫出示,供善信禮佛膜拜。
」寶寧寺住持鬚眉花白,口宣佛號,一派高僧之貌。
「今日陽光甚好,晴空萬里,老衲才令眾僧將御賜畫作展開晾曬,不想被諸位施主機緣巧逢,足見與我佛有緣。
」「噢?如此說來,丁某還真要與貴寺結個善緣咯。
」丁壽笑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