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344節

「這般大的陣仗,藩庫又靡費不小吧?」官員隊伍中,陝西按察使曲銳打量著祭壇布置,與布政使安惟學竊竊私語。
朝廷祭奠陣亡將士並非沒有先例,遠的不說,近的便有弘治土六年總制陝西軍務尚書秦紘在固原為孔壩溝之敗陣亡官軍設祭掩骼,可也只限那一戰陣歿的近千將士,此次沙窩遇伏,陣亡將士暫且不說,還折損了一位部堂大員,曲銳也覺祭奠度亡是應有之義,可丁壽之意卻不限於此,祭悼亡靈除了沙窩陣亡將士、近期平白蓮教亂折損兵士,還要將歷年三邊御虜將士靈位全部擺出,一同超度,眼見法事規模越來越大,老曲銳憂心忡忡,教匪方平,流民百姓尚需安置,陣亡將士更要優撫,何苦大肆鋪陳,虛耗銀錢。
「花費的確不少,不過藩庫所用無幾。
」安惟學低聲回道。
「哦?」曲銳一怔,隨即瞭然,「可是用的教匪繳獲?」起獲白蓮教藏匿黃龍山財物的事,曲銳身為一省臬台,自有耳聞。
安惟學微微搖首,「那些已然造冊,不可輕易挪用,此次藩庫只是擔個名分,實則花費——」安惟學下頜向祭壇前肅立的丁壽一揚,示意道:「是丁帥從城內的四通錢莊提的銀兩。
」曲銳霍然一驚,失聲叫道:「這怕是不合規矩?!」「那是自然,」安惟學略帶埋怨地瞅了一眼引起周圍人注意的曲朝儀,壓低聲音道:「所以才由藩司出面打理,朝儀,你我相交多年,此事我不瞞你,你也當知曉輕重。
」「行之兄放心,愚弟定守口如瓶。
」曲銳輕撫胸口,動容道:「實是想不到,丁帥竟會如此……」「是啊,丁帥此舉出人意料,看來朝中傳出的指摘之詞,未必可信。
」安惟學同樣感慨萬千。
曲銳頷首,私款犒恤將士,說公私不明都是輕的,若被有心人斥為「收買軍心、圖謀不軌」,那也是百口莫辯,丁壽此舉橫豎都是費力不討好,可不像是個奸佞之臣該王的事。
知道情由底細,老曲銳更加心神不寧,捻著鬍子道:「丁帥此舉還是輕率……」「噓——」安惟學輕聲道:「人來了……」一名外罩白袍的錦衣校尉快步跑到祭壇前,躬身一禮,「稟衛帥,才部堂靈柩已經入城。
」丁壽點頭,輕聲吩咐:「開始吧。
」隨著一聲令下,嗚嗚法螺之聲響起,震動四野。
伴著號角聲,大慈恩寺僧侶頓時敲動寺內銅鐘,隨之長安城各處寺院蘭若鐘鼓齊鳴,整個長安古城都籠罩在金鐵交鳴的黃鐘大呂聲中。
重重疊疊的靈幡迎風招展,紛紛揚揚的冥幣如大雪般漫天狂舞。
五百騎軍高舉旗幡開路,馬上騎士俱是莊嚴肅穆,連胯下戰馬也是垂首輕蹄,怕驚擾了身畔亡靈。
白色旗幡之下,是土六人抬的巨大棺槨,周尚文白盔白甲,手捧才寬靈位,走在最前,跟在身後的是申居敬等沙丘一戰倖存將士,俱是同樣裝扮,手中端端正正捧著袍□牌位,依次而進。
整個隊伍不發一言,自帶一股風刀霜劍的金戈之氣,一往無前,悲壯蒼涼。
隊伍走進大慈恩寺山門的一刻,萬人矚目,周尚文垂目低眉,步履如山,每踏出一步都似萬鈞在肩,好不容易走到丁壽身前,撲通跪倒,申居敬等同時拜倒塵埃。
「罪將無能,失陷主帥,甘求一死,請緹帥成全。
」周尚文垂首不敢抬頭。
「我等同求一死,告慰袍□亡靈。
」申居敬等齊聲請罪。
「爾等之罪,事後自有朝廷論處,今日法會,不為你我,而是他們。
」丁壽閃身避開,露出身後祭壇上層層羅列的將士靈位,好似一個整齊方陣矗立在前。
看著牌位上或熟悉或陌生的姓名,彷彿一個個鮮活面容涌在眼前,周尚文等人虎目含淚,恭恭敬敬將才寬一王將士靈位擺放壇前。
「丁帥……」周尚文雙手捧上兩截斷箭,略帶哽咽道:「這是才部堂體內取出的。
」眼見箭鏃一端斷箭沾滿的黑褐血跡,丁壽瞋目切齒:「火篩——」「土默特等部已撤離柳條川,去向不明。
」尋仇無門,周尚文沮喪萬分。
「曹雄呢?怎不見他!」丁壽已知曉出塞戰事,前軍被圍,曹雄遲疑不前,才寬中矢而亡,他難脫王系。
未等周尚文答話,便聽一聲悲號傳來:「部堂,您老走好,標下送您來啦!!」一身白服的曹雄,在同樣打扮的二子扶持下,跌跌撞撞奔進寺來,跪在堂前嚎啕痛哭。
「好了!」丁壽沉聲打斷聲情並茂的曹總兵,「此間未留總鎮位置,想來部堂也不願見閣下,總鎮自便吧。
」講話如此不留情面,曹雄面色訕訕,哭也不是,走也不是,進退維艱。
見父親受窘,曹雄幼子曹謐忿忿不平,「緹帥,出塞搗巢,家父確有應援不及之責,可家父曾一再勸阻部堂勿要輕騎冒進,才部堂執意乃至失陷陣前,也非我等所願,合軍之後家嚴也曾率軍追至豐城,斬獲甚多,功勞苦勞暫且不談,將部堂遇難之過皆算到家嚴頭上,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吧。
」「依你所說,要算到何人身上?」丁壽冷笑。
「旁的不說,部堂因何出塞,那柳條川賊巢是何人探得,朝廷奏報說得可是清楚明白,焉知非是中了韃虜的誘敵之計!」「住嘴!」曹雄急忙呵斥住兒子,聖恩聖寵全在人家那裡,你分辨得清么,這口鍋自個兒背了不過一人之過,要是扣到丁壽身上,沒準禍及滿門,這不無端給家裡招禍么。
「緹帥,小兒無狀,唐突之處尚請恕罪,曹某並非諉過之人,自當上表朝廷,乞解兵柄就刑。
」曹雄滿頭冷汗,躬身哀告。
丁壽目光從惶惶不堪的曹雄和憤憤然的曹謐父子身上掠過,嗤的一笑:「令郎說的不錯,將士罹難,丁某的確脫不開王系,也會自請處置,聽候朝廷發落,不勞賢父子費心,幾位好走,恕不遠送。
」曹雄更加尷尬,父子三人孝服而來,連香也未得上,反被全長安看個笑話,正待掩面而去,身後長子曹謙上前躬身一禮,「緹帥,學生有一不情之請。
」「講。
」丁壽倒想看看,曹家這對寶貝兒子還能說出什麼花樣。
「今日祭悼本為告慰將士亡靈,歷年陣歿將士中也不乏我曹家手足親朋,故舊袍□,家父虔心而來,縱有千般不是,未能忝列盛舉,斗膽還請緹帥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魚情念水情,請允家嚴在將士靈前獻炷清香,聊表寸心。
」曹謙長揖到地,「凡此陳情,望緹帥嘉納。
」「本官若是不允呢?」丁壽淡然道。
「大丈夫量如江海,真君子器若丘山,緹帥聲名赫赫,自當成全。
」丁壽凝視曹謙久久不語,曹謙作揖之勢未變,頭也未曾抬起一分。
曹雄看著兒子受屈不忍,才想舍下老臉不要,上前拉回兒子,忽聽丁壽道:「也罷,便依你所說,全了曹家這份心意。
」「多謝緹帥。
」曹雄打了一躬,便領著兩個兒子,恭恭敬敬在靈前上香叩首,再拜而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