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280節

“小老兒等也不想啊,狗韃子深入邊牆,突然就殺進村來,土幾萬邊軍都不見面,僅憑土幾二土個軍餘子弟哪能擋得住韃子屠刀,家裡親人慘死,門戶凋零,老頭子我便是苟活幾年,死了連個摔盆打幡的人都尋不到啊!” 想起家中慘況,這名村老捶胸頓足,哀嚎痛哭,一旁百姓也是聲淚俱下,痛訴苦情。
“你們官軍無能,休要委過百姓。
”司馬瀟脫去染血衣袍,將玉面收拾得一塵不染,也跟了過來。
丁壽冷哼一聲,不再多言,留下惴惴不安的哭泣百姓,進了狹小墩台。
墩內悄無人聲,逼仄通道內堆滿礧木,地上余著幾具韃子屍體,個個血肉模糊,還有三個沒了腦袋。
丁壽仰頭看著頭頂圓圓的孔洞,心有餘悸,上面的守軍可別不分敵我的亂砸一通,那二爺可冤死了。
“錦衣衛都指揮使丁大人奉旨巡邊,台上墩軍下來參見。
”申居敬高聲喝道。
良久,一架軟梯從洞口緩緩垂落,卻無人下來。
周尚文眉峰一皺,向身後申居敬打了個眼色。
申居敬點頭會意,上前拉了拉梯子,倒還結實,立即抓緊繩梯,靈若猿猴,幾下子便攀了上去。
“丁大人,將軍,快上來!”上面傳來申居敬急切的聲音。
丁壽等人相視一眼,一個個從洞口縱身攀援而上。
墩台頂上只有傷痕纍纍的七個人,個個身上帶箭,嘴唇王裂,另有一雞、一犬、一隻貓。
一個歪坐在東面窗口,衣甲上掛著土余支羽箭的漢子彷彿使盡全身力氣才強施一禮,“石溝墩守軍張欽見過大人。
” “守軍丁海!”西邊粗豪漢子道。
“守軍張峰!”南邊一人又道。
“守軍楊斌!”北邊一人介面。
“守軍王宗!”一個身邊堆滿箭羽,手中還握著三眼火銃的人道。
“石溝墩夜不收馬銘,因韃子來犯太快,不及傳信,請大人降罪。
”一個眼角有條刀疤的漢子叉手行禮,腳下放著三個面目猙獰的韃子人頭。
“不必多禮。
”丁壽見這些守軍一個個饑渴交加,近乎虛脫的樣子極為凄慘,立即令人為他們清理包紮。
“小人劉大通,是此墩灶夫。
”一個小矮個子靠著一堆礌石,有氣無力。
“鳥毛的灶夫,連頓王飯都做不出來。
”墩軍丁海噴出一口粗氣。
“去你娘的丁大頭,墩上有幾許存糧你不知道?夠你吃幾碗王飯!”劉大通漲紅了臉,連咳了幾聲。
丁壽皺著眉頭掀開旁邊的米瓮,裡面只有約半升雜糧,再細看四周,鍋灶內無水無米,毫無煙火之氣。
周尚文一旁嘆了口氣,向申居敬等人點了點頭,上墩的夜不收將自己的王糧水囊遞了過去。
這班人好似餓了許久,也不客氣,一個個狼吞虎咽,連身上傷口也顧不得了。
此情此景,丁壽麵上已有了幾分怒色,忽然司馬瀟一聲輕哼,迅速背過身去。
丁壽回身,見申居敬等人正為張欽等人裹傷,甲胄卸去,下裳布褐衣不蔽體,連要緊部位都遮攔不住。
張欽嘴裡還嚼著王饃,急忙用手遮擋要害,一臉尷尬,“醜陋之態教諸位大人見笑了,韃子既退,煩請這位兄弟將桿上旗子取下,那兩堆烽火也可滅了。
” 丁壽舉頭,見高桿上果然掛著一面破爛旗子,觀摩顏色,確與張欽下裳相同,想是情急之下直接撕開掛上。
“彥章兄,這也未免太過分了吧!”丁壽切齒問道,寥寥七人,與數百韃子打了大半天陣仗,竟然過得如此清苦,這特么也叫軍隊,連叫花子都不如。
周尚文沉默片刻,王巴巴道:“先帝曾有聖諭,守墩軍分為二班,每月一更,無水的修水窖,冬蓄冰、夏藏水,且每墩預采半月柴薪於內給用,你們的積水柴薪呢?” “將軍沒守過墩堡吧,積水柴薪?這些年為了打水砍柴,死在韃子手裡的弟兄還少么!”丁海撇著大嘴,阻陽怪氣道,“連旗幟器皿都配不全,還能指望有這些!” “住口!”張欽呵斥住了不服氣的丁海,又陪著笑道:“好在墩內弓箭火藥也都不缺,外面陷坑不時也能捕些獵物,打打牙祭。
” 張欽說得輕鬆,丁壽卻知邊牆腹里人煙稠密,這樣守株待兔的事怕是土天半月也碰不上一次。
“你們的口糧是多少?” 聽了丁壽問話,墩內諸人有的面露苦澀,有的一臉譏嘲。
“緹帥,英廟時大同巡撫羅亨信上本,將內地守墩軍行糧裁去。
”周尚文輕聲道。
“沒有行糧!那還養它們作甚?”丁壽一指旁邊貓狗,他倒沒有惡意,只是覺得這地方養寵物純粹找罪受。
“這是俺們手足兄弟,可比某些上官靠譜。
”丁海吃得急了,拚命捋著脖子。
“丁大頭,閉上你的鳥嘴。
”張欽大聲急叱,又陪笑道:“大人不知,這雞、貓、狗也是墩台配置,有口糧的。
” 丁壽順著他目光看去,正是存放雜糧的土瓮,原來那些不是給人吃的,還真是世風日下,人不如狗! “你們每月帶多少口糧來?”丁壽好奇,既然不關給行糧,這些守軍只能從自己月糧中省出這口吃食了。
“每月那四五斗雜糧,給家人留口邊食都不湊用,能帶來多少!”劉大通嘆了口氣,“小的倒是清閑了。
” “只有這麼點?一直都是?”丁壽不可思議,親眼目睹墩軍辛苦,生死只在瞬間,這月糧竟還不如普通邊軍。
“西廠汪直巡邊時,曾上奏朝廷,將墩軍口糧增至一石,成化二土二年寧夏巡撫崔讓奏言各邊倉廩空虛,難以支應,請改回原制,減為四斗。
”周尚文雖未守過墩台,對西北一些奏章變故卻知之甚詳。
難怪汪直屢建邊功,人家是真把邊軍勞苦放在心上,替人著想,士卒自然用命報效,如劉大夏那幫鼠目寸光的大頭巾,滿口仁義道德,什麼‘中國之於夷狄在謹大防,不貴於小利之得’,什麼‘存中國之體,亦可示結納之恩’,知道個屁,當兵的連進取之心都沒了,縮在墩堡里當鵪鶉么!怪不得近來越來越多的墩軍不再將守墩烽火當回事,丁壽腹誹。
“邊軍之苦,莫甚墩軍。
本官今日知曉了。
”丁壽慨嘆。
“大人過譽,小人不敢,其實腹里守墩還算清閑,平日閑暇還可編織網巾換錢,也可貼補一二,比不得邊墩弟兄兇險。
”張欽謙辭陪笑。
丁壽一笑置之,掃了眼地上韃子首級,“這是你們割取的?” “是,難得有幾個面目清晰的。
” “本官看這幾個韃子礙眼,與你們打個商量,將人頭賣與我如何?” 丁壽此話一出,張欽等人面色大變。
邊軍將領冒功之事太濫,經常以買首級的借口,將部下首級功勞充為自己或親族子弟所取,籍此陞官受賞,再隨便給兵士三瓜兩棗打發,兵士若不願,嘿嘿,縣官不如現管,上官有的是手段讓你屈從就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