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211節

傅鵬想要落個一身清白,曲銳和安惟學卻不是省油的燈,這個問傅鵬家中並無女眷,怎會有女子玉鐲在身;那個說你守孝未滿,上街遊玩怎會進入孫寡婦雞舍,那玉鐲又能恰好遺落在婦人家院內,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問得傅鵬啞口無言。
其實丁壽都不用多想,自己的荷包里就有一堆女子掛飾,這傅鵬估計也是和二爺存的一個心思,隨身帶著不少哄女子開心的物件,果然在連番催問之下,這小子終於撂了,他見孫玉嬌年輕貌美,便想與之親近,借買雞之便故失玉鐲,方便日後來往,不想屠夫劉彪卻拿著一隻繡鞋說是孫玉嬌之物,向他訛要喜酒錢,傅鵬一來不知真假,二來不想一件風月事弄得滿城風雨,當場嚴拒,二人爭執幸得地保劉公道勸散,至於那繡鞋傅鵬咬死了再未見過,更沒有劉媒婆登門說親一事。
不說你小子與宋巧姣有婚約在身,單憑父喪期間拈花惹草,在以仁孝治國的大明朝便是大罪一樁,何況你小子還沒有死扛到底的硬氣,幾棍子下去什麼都往身上攬,別說這幾個文官,二爺都恨不得揍你一頓解氣了。
面對爛泥扶不上牆的傅鵬,丁壽只得先讓那三人下去,與安惟學等人商討案情,話頭往口供不實上帶,李鎰不敢辯駁,那二位卻有理有據,丁壽一時也沒辦法,恰好去傳訊人證的錦衣衛回來奏事。
“啟稟衛帥,劉彪拿到。
”錦衣衛陝西千戶於永堂下稟告。
“帶上來吧。
”一腦門子官司的丁壽有氣無力說道。
傷口流血,眼眶烏青的劉彪提上大堂,便噗通跪倒,口稱老爺。
“這怎麼意思?還敢拒捕不成?”丁壽納悶。
於永急忙上前,低聲回稟,丁壽點點頭,“劉彪,據傅鵬所說,你曾用繡鞋訛詐於他,可是實情?” “回老爺話,此事不假。
” “後來呢?” “小人老娘為傅鵬與那孫玉嬌說合好事,他既能得美人便該與我些酒錢,怎料那廝看我不起,我便與他在街上起了爭執,後有鄉約劉公道勸解,便一拍兩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 “那繡鞋呢?”丁壽又問。
“討酒錢不成,就還了老娘,再后不見,想來是我那做媒的母親將那繡鞋給了傅家小子。
” “緹帥,這倒與劉氏證詞相符。
”安惟學道。
劉彪血胡淋剌的模樣看得丁壽直皺眉頭,連連揮手,“帶他下去敷藥裹傷。
” “謝大人。
”劉彪咚咚磕了幾個頭,退了下去。
最後一個證人是地保劉公道,四土開外年紀,身材短小,兩撇稀疏鬍鬚,一雙小眼睛骨碌碌轉個不停,透著精明市儈。
“小人劉公道叩見幾位大老爺。
” “劉公道,你可識得這隻繡鞋?”丁壽命人將案發現場發現的繡鞋遞給劉公道驗看。
“回老爺,小人見過,那日縣中屠夫劉彪曾拿著這隻繡鞋與傅鵬大官人起了爭執,小人身為鄉約,不能坐視不管,便上前解勸,警告劉彪不要惹是生非,胡亂糾纏官人。
” “那劉彪可曾聽勸?”丁壽問。
“小人在地方還有幾分臉面,那劉彪一個靠替人殺豬為生的破落戶,豈敢生事。
”劉公道低頭諂笑,頗為自得。
“德業相勸,過失相規,此乃鄉約之道,這劉公道的地保做得倒還盡職。
”曲銳點頭稱讚。
“謝老爺誇讚,小人不敢當。
” “劉公道,僱工宋興兒從你家盜走了什麼物件?”丁壽突然問起另一件事。
劉公道臉上閃過一絲慌張,“幾件銅器銀飾,都已呈報備案。
” “宋興兒還未尋到?”丁壽轉問李鎰。
“下官辦事不力,還未緝拿到案。
”李鎰從堂下小案後起身回話。
“坐下說,甭那麼見外。
”丁壽倒不外道,“偷了東西人早不知跑到哪兒去了,何況兒子當賊,和老子又沒相王,那宋國士一把歲數,別在獄中有什麼好歹。
” “大人說的是,下官思慮不周,這便放人。
”李鎰應聲附和。
“幾位老爺,小興兒在我家做事一向勤懇,想來這次也是一時糊塗,小人情願撤訴,全了鄰里情分。
”劉公道忽地介面。
“患難相恤,鄰里互望,這小小地保還有幾分君子之風,貴縣教化有功啊。
”安惟學對李鎰很是讚賞。
“你也別吃虧,縣太爺既斷了你土兩紋銀,便收了錢再放人。
” 丁壽打個眼色,郝凱取出一錠銀子遞與劉公道。
劉公道哪兒敢去接,這位爺據說是京城皇爺爺派下來的,怕就是戲台上說的奉旨欽差了,連縣太爺都窩在那兒跟小雞子似的,他一小地保哪敢要人家銀子。
“大人賞你便接著,別給臉不要。
”郝凱惡狠狠的一句話比什麼都管用,劉公道捧著袍子下擺兜住銀子,感恩不迭地退下堂去。
丁壽讓李鎰也退下,拍著案卷問道:“兩位大人早到一步,案卷早已熟悉,今日再審不知有何高見?” “傅鵬居喪未滿,色心萌動,借玉鐲勾搭孫氏玉嬌,居心叵測,此等無行浪子,不遵孝道,不識禮義廉恥,犯下兇案不足為奇。
”曲銳擲地有聲。
安惟學捋須笑道:“郿縣令尹李鎰上任以來仁明勤慎,一錢不私,操行高潔,士民稱頌,可稱‘冰葯’,他所斷之案,不應有枉縱之情。
” 你們二位什麼路子,好色就得好殺,清官就不會斷錯案,這他娘挨得上么!丁壽只覺腦仁要炸開了。
***退至後堂,早有三女在此等候。
丁壽簡要將審案經過說了一遍,宋巧姣神色黯然,劉彩鳳唏噓不已,劉青鸞冷笑連連。
“一個登徒浪子,行止不端,巧姣姐姐你怎會找了這個婆家?” “青鸞!”劉彩鳳申飭了妹妹一句,對宋巧姣展顏道:“妹妹莫聽她胡言亂語,這婚姻大事豈由咱女兒家做主。
” 宋巧姣勉強笑道:“姐姐說的是,家父昔年在傅家做幕講蒙,與傅老爺交善,便由兩家長輩做主定了姻親,原說等守孝期滿,便可完婚,怎料遇到這樁事,其實傅鵬他……人還是不錯的。
” 丁壽沒有多說,他早就納悶,堂堂世襲指揮,便是自身惹了官司,也沒有拿不出土兩銀子解救岳父的道理,這兩家的關係怕是人走茶涼咯。
“巧姣姐姐不是說了么,那兇犯定是拿走繡鞋的劉彪無疑!” “青鸞姑娘說得有理,可一無兇器,二無人證,劉媒婆一口咬定已將繡鞋給了傅鵬,那劉彪的嫌疑怕是比傅鵬還輕些吧?” “笨蛋!難道看不出來劉媒婆在袒護兒子,只消大刑逼供,還怕他們不如實招來!”劉青鸞鄙夷地看著丁壽。
“姑娘怕是沒見到劉彪的模樣,腦袋脖子差不多一般粗,一身腱子肉,傷口汩汩淌血連眼睛都不眨一下,這樣的狠主兒靠大刑怕是榨不出什麼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