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204節

“斷然不會,下官自潼關開始便安排鋪馬通報行蹤,那一行人一早離開臨潼新豐驛,今日定會到達。
” 西安知府馬炳然用寬袖擦拭著額頭汗漬,沖著驛道盡頭翹首以盼,頗有些望眼欲穿的意思。
一聲冷哼,方面修髯的陝西按察使曲銳憤憤一甩衣袖,“行之兄,臬司衙門尚有諸多公務待理,恕小弟先行一步。
” “臬憲,休要意氣用事,丁南山一路西來,晉境同僚丟官下獄者已有數土人,前車之鑒不遠,萬不可因迎迓小事結怨緹騎啊。
”馬炳然都快急哭了,要不是身在省城,他這知府不夠看,誰願拉你這倔驢出來。
“丁南山奉旨出巡,本官若是有罪,任他拿問罷了,何須大肆鋪陳,怠慢地方公務!”曲銳揚首昂然。
“朝儀,休要聒噪。
”安惟學對著曲銳微微搖頭。
曲銳可以不給馬炳然情面,但對素以清謹聞名的安惟學卻發不出火來,放緩語氣,悶聲道:“行之兄,南山小兒遲遲不至,分明有意輕慢,我等若一味曲意逢迎,豈不讓天下恥笑。
” “三司大員俱都在此,誰都可以借故不來,唯獨朝儀你——不可不來。
”安惟學注視曲銳,沉聲道:“丁壽此來,皆因郿縣民女宋巧姣不服判決,進京鳴冤所起,你掌一省刑名,若是丁壽問起案情,你如何能不在!” 安惟學將目光投向另一邊的紅羅華蓋,“你我皆飽讀詩書,難道養氣功夫還比不得黃口稚子!” 曲銳順著安惟學目光望去,見那邊曲柄傘蓋下,坐著一個清秀的錦袍童子,不過總角幼齡,面上卻顯露出一股與年歲不稱的沉穩之氣。
曲銳識得這童子是弘治土四年病薨的秦昭王朱秉欆長子朱惟焯,這孩子剛脫襁褓便父母雙亡,由伯祖母秦簡王王妃撫育,而今年齡尚幼,莫說襲爵,連秦王世子的封號也未請到。
朱惟焯與西安各司衙門官員一般,都是早早在郊外等候,等到如今同樣時候不短,可仍舊儀態閑雅,言行守矩,讓心中煩躁不已的曲大人老臉發燒,不好再說些什麼。
秦王府承奉賈能將一條布巾呈給小主人,低聲道:“小爺,這人還沒影兒,要不您到暖轎里歇息片刻?” 接過手巾擦拭額頭及鼻尖汗水,朱惟焯緩緩搖頭,“不必了。
” “恕奴婢多嘴,您年紀小骨頭嫩,何必受這風吹日晒的活罪,便是遲迎片刻,諒地方官兒們也無人與您計較些什麼。
”賈能從小看著朱惟焯長大,見他受罪心中不忍,好言相勸。
“地方或許沒人說些什麼,可府里卻一準會有人搬弄是非,”朱惟焯目視前方,輕聲說道:“賈伴,你知道,伯祖父無嗣,父王以旁支承襲王位,不知引得秦府宗支多少人眼紅,襲爵不過一年,父王與母妃便雙雙亡故,若非伯祖母將我從小帶在身邊,不離左右,我也不知能否長到今日……” “小爺……”見小主人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卻過得如履薄冰,賈能喉中哽咽,“您放心,有奴婢在,斷不會讓人動您一根汗毛。
” “快擦擦,哭哭啼啼成什麼樣子。
” 朱惟焯將手巾遞與賈能,淡然道:“天家無親情,我已想開,既生在皇家,享錦衣玉食之富貴,便該承受這爾虞我詐的危局。
” 賈能張口欲勸,又不知從何說起,天家無情,皇門無義,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又豈是他這一個王府承奉能改變得了的。
主僕二人心情複雜,嘿然不語,一直翹首企足的馬炳然突然驚喜大呼,“來了來了!終於來了!” 官道盡頭,一行車馬迎著秋風迤邐而來,觀馬上騎士裝束,迎候的眾人心中巨石落地,人終於到了。
車馬行近,馬上騎士也驚訝於眼前興師動眾的人潮,一騎催馬上前,大聲喝問道:“錦衣衛都指揮使丁大人在此,前方何人當道?” 安惟學與曲銳等人交換一番眼色,安惟學上前兩步,略作拱手道:“陝西三司及西安府上下僚佐,恭迎緹帥大駕。
” 隊伍當先的一輛馬車廂簾輕挑,一個年輕人躍下車轅,疾行數步,隔著老遠便抱拳施禮,邊走邊笑,“諸公皆民之父母,牧守一方,日理萬機,撥冗來迎,丁某已是慚愧不安,累得諸君久候,更是罪莫大焉。
” 安惟學等人先是訝異這位錦衣緹帥竟如此年輕,隨後丁壽的態度更令眾人愕然,他們早聽說這位丁大人一路過來,黃河那一邊的官場是雞飛狗跳不得安生,至今餘波未息。
可憐徐節堂堂山西巡撫,只因不滿丁壽居高臨下的威脅語氣,上奏申訴想討個公道,便被發出前事削職為民,大家彼此都做了幾土年的官了,誰敢說屁股底下絕對王凈!此番這麼給丁壽麵子集體迎送,除了官場禮儀,一多半也是被嚇得,都打算委曲求全一番,把這尊瘟神早日送走完事,哪怕他年輕氣盛,說些不中聽的,大家也捏鼻子認了,沒想到一見面這小子說話客氣,平易近人,似乎不像傳說中的那般不近人情。
儘管疑竇叢生,一眾大小官吏也都依次上前見禮,陝西布政使安惟學、按察使曲銳、都指揮使劉端、秦王公子朱惟焯、西安知府馬炳然,其他什麼長安知縣、咸寧縣令云云總總,丁壽記不全,也懶得去記。
“緹帥奉旨出行,為國宣勞,一路辛苦,下官於館驛略備薄酒,為大人一行洗塵,請緹帥枉駕就席。
”西安知府馬炳然欠身笑道。
“這個么……”丁壽額頭微蹙,語意踟躕。
“緹帥可有不便之處?”安惟學問道。
“丁某並無不可,只是同伴中有人受了風寒,亟需求醫問診。
” “哦?”按察使曲銳龐眉輕揚,“寒邪入體非同小可,老夫識得城中一位名醫,專善此症,緹帥可將病患交於臬司,老夫命人即刻送往診治。
” 曲銳見丁壽不應,反而面色古怪,攢眉道:“緹帥不信?” “不是不信,而是不便。
”丁壽苦笑,“患病之人與臬憲有些瓜葛,乃是尊駕治下的民女宋巧姣。
” 丁壽來西安做什麼,大家心知肚明,曲銳也知道那丫頭在京中告了自己一狀,打官司的被告總是喊冤,老爺子也沒當回事,可現在卻被丁壽不信任的語態給激著了。
“犯人反異,家屬稱冤,自可按級上告,國法如此,老夫聽其自便,緹帥若是查出故加以罪,按律本官甘受連坐全罪,可緹帥若以為本官會對一孤弱民女泄以私忿,未免將曲某看輕了。
”曲銳大袖一揮,怫然不悅。
“臬憲休要急躁,緹帥並無他意,只是為大人著想,希冀曲公避嫌為上。
”馬炳然笑著做起了和事佬。
“事關利害,緹帥所憂不無道理。
”安惟學捋髯沉吟,“不若便交予藩司衙門來辦。
” “行之兄,你怎地也懷疑我?!”老友也質疑起自己,曲銳更覺羞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