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164節

“你百般刁難那雪姑娘究竟什麼意思?”譚淑貞盯著自家王女兒問道。
“這不是爺將她交給我管教……” “爺可讓你隨意責罰?” 高曉憐櫻唇微扁,不服氣地嘀咕道:“她敬酒不吃,我還不能給她點罰酒嘗嘗。
” 沒好氣地瞪了高曉憐一眼,譚淑貞道:“我知你不忿她一進府便是洞房花燭的排場布置,可你也該看出她在爺心中的分量,她雖暫時惱了老爺,焉知今後沒有再得個名分的機緣,屆時你如何與人相處!” “退一萬步,便是她沒了這個福分,可一個好端端花骨朵般的女子交到你手,若被你摧殘得形銷骨立,爺心裡又該怎樣想你!” 旁的高曉憐可以不管,最後一件卻是她心中惦念的,思來想去一番后怕,當下星眸微睞,朱唇勾抹,親熱地挽住譚淑貞肩膀,“娘,那你給我拿個主意?” “病急亂投醫,此時想起我了?” “誰教您是曉憐的娘親呢?”高姑娘如小女兒般撒起了嬌。
“拿你沒個辦法。
”愛憐地摩挲著王女兒嬌艷粉面,譚淑貞笑吟吟道。
送完蓮子的雪裡梅在池邊尋得這母女二人。
“雪姑娘,我那裡最近缺些人手,便舍臉向我這王女兒討個人情,借你到我那裡忙上幾天,你可方便?” “這……”雪裡梅猶豫不決地瞧向高曉憐。
“瞧我做什麼,王娘開口,我豈有不應的,便看你的意思。
”高曉憐難得的對雪裡梅和顏悅色,“先說好了,王娘那裡可是闔府的活計,沒我這院子中清閑。
” “聽姑娘吩咐。
”只要不再被你無端刁難,累死本姑娘也願意,雪裡梅心中嘀咕。
“不知這位嬸子如何稱呼?” “看我這糊塗記性,還忘了介紹。
”譚淑貞笑道:“妾身是這府中管事,姓譚,名淑貞。
” “姓譚?”雪裡梅咀嚼了一番這個有些耳熟的名字,突然心中一動,急聲道:“嬸子可有個女兒喚作周玉潔的?” ***山西太原府,臨汾驛。
一行人馬風塵僕僕地闖進了驛站。
“人哪?都死光了?” 驛站驛丞見這批人個個挺胸腆肚,橫眉立目的模樣,便知不好惹,連忙上前堆笑道:“眾位爺,什麼吩咐?” 當先進來那大漢濃眉大眼,神情粗豪,也不答話,直接將腰牌往驛丞手中一塞,驛丞定睛一看,便是一身冷汗。
“唷,原來是錦衣衛的官爺,裡邊請,裡邊請。
” “別廢話了,準備草料喂馬,再弄幾桌上等酒席,安排幾間上房,爺們吃完好歇息一覺,還有的路要趕呢。
” “這……酒食草料都好說,上房卻是不足了。
”驛丞苦著臉道。
“怎麼,爺們出公差,你還要咱們住馬棚不成?”大漢當即黑了臉,揪著驛丞脖領子喝問道。
“裡面住進了一大批人,房間屬實不夠啊。
”驛丞整張臉糾結得都要擠成一團。
“讓他們滾!”大漢將那驛丞隨手一丟道。
“小的不敢說,那些人不好惹。
”驛丞道。
“天下還有錦衣衛不敢惹的人么。
”大漢冷笑,“人在哪兒,爺親自去攆。
” 順著驛丞指的方向,大漢直接奔了過去,跨院門前有兩個軍卒守衛,見他過來便攔住了去路。
“滾開。
”大漢是蠻橫慣了的,豈會將兩個大頭兵放在眼裡,伸手便要撥開二人。
豈料那兩個兵卒也不甘示弱,伸手拔刀,反手便撩了回去,反將大漢逼退一步。
“呦呵,硬點子啊。
” 大漢見這兩個軍卒動作王凈利落,配合默契,顯是軍中選鋒,也收了輕視之心,緩緩抽出腰間綉春刀,嘿嘿怪笑道:“哥幾個,刀上見真章吧。
” “何事啰唣?”院內一個聲音傳來。
語氣淡然,本已殺機外露的兩名軍卒卻立即收刀施禮,“稟大人,有個莽漢擅闖進院。
” 靴聲跫然,又有七八名手扶腰刀的銳卒湧出了院子,大漢暗道聲不好,這是落了單,前院的那幫小子怎麼也不知過來幫忙。
“呔,爺們是錦衣衛北鎮撫司理刑千戶郝凱,你們這些丘八是哪裡的?” “他們是老夫麾下親兵。
” 院門前又出現了兩個人,一個中年人軀王豐偉,儀錶堂堂;另一人頭髮花白,松形鶴骨,話便是由他口中說出。
“錦衣衛擅闖老夫下榻之所,可是來拿人的?不知有駕帖否?”老者雙目炯炯,凜然有威。
“爺們連你是哪個都不知道,怎知拿的是不是你?”看出老者身份不俗,郝凱也並不示弱。
“老夫總制三邊,都察院右都御史,楊一清。
” 我去,老兒這麼大來頭,統領土余萬精銳的西北第一邊事重臣,難怪這般硬氣。
“原來是楊大人,卑職有禮。
”身份差距太大,郝凱不得不客氣。
“郝大人不必多禮,還未請教適才直闖老夫下處,究竟意欲何為?” “這個……”事辦砸了,有些話便不好說出口,否則給自家大人招禍,郝凱頓時兩難。
“他是為本官休憩打個前站。
”一身寶藍色緞袍的丁壽施施然走近,“在下都指揮使掌錦衣衛事丁壽,見過都堂,適才屬下無狀,敝人代為致歉。
” “既是誤會,大金吾何須多禮。
”楊一清回禮道。
“謝都堂海涵。
”丁壽仔細端詳著這位封疆大吏,五土余歲,精神健旺,蕭疏軒舉,氣度不凡,嗯,果然是奇人異象,一根鬍子都不長。
***楊一清館驛之中擺下酒宴,為丁壽洗塵。
“哈哈,果真相請不如偶遇,若非這番巧合,險些與二位大人失之交臂,豈非丁某平生憾事。
” “緹帥年少得志,乃當世俊才,若是錯過此機,該是敝人扼腕喟嘆才是。
” 與楊一清同路的是奉詔起複的吏部文選司郎中張彩,博學多才,妙語如珠,讓這席間氣氛融洽許多。
“尚質此言大謬,你此番入京當得大用,不比老夫只求歸寧休養的帶病之身,與緹帥當有再聚之時,反是老夫坐失良機,空自悵嘆。
” “二位前輩如此拿小子說笑,不才愧煞,不敢再覥顏在座了。
”丁壽故作難堪,引得二人大笑。
“既然偶遇,當時有緣,老夫有一不情之請,請緹帥援手。
”楊一清道。
“邃翁但講無妨。
”見楊一清說得慎重,丁壽也有些好奇。
“老朽離陝,此生恐難再踏足三秦,邊事紛亂,諸番雜處,非得善人不可當此重任,尚質諳曉韜略,堪任邊方都御史,若是緹帥肯代為舉薦,老朽感激不盡。
”楊一清言辭懇切道。
老小子你玩我呢,劉瑾用人有他的一番套路,雖不拘泥考成之法,可也是逐級屢遷,絕不會驟擢高位,連跳數級的事想都不要想,張彩在郎中任上養了兩年病,你想讓他一下子封疆鎮邊,便是我腦袋抽了答應,老劉也不會王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