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四卷) - 第143節

“錦衣衛?!沒有……啊!是丁南山!”劉鶴年委屈得還想辯解,猛然醒悟自家二叔說的是哪一回事了。
完了!一看侄子失魂落魄的神情,原本還抱著幾分僥倖的劉春通體冰涼,看來丁壽小兒說的是實情了。
“二叔,您聽侄兒解釋……”到這個份兒上了,劉鶴年也沒什麼好隱瞞的,原原本本將情由說了一遍。
“是楊用修求你幫忙?” 劉鶴年點頭,“正是,侄兒念著兩家世交,楊世伯又與您素來相善,不過舉手之勞,便可成人之美,何樂而不為。
” “糊塗!”劉春強忍住了再舉手抽這瓜娃子一頓的衝動,“你以為幫著楊慎小兒抱得美人歸便可結好楊家,殊不知正得罪了楊介夫。
” 楊家在成都,劉家在重慶,相隔不遠,彼此相熟,楊廷和還曾為賀劉家兄弟先後登科賦詩一首:“君家兄弟好文章,經學淵源有義方。
奪錦兩刊鄉試錄,凌雲雙立解元坊。
大蘇氣節古來少,小宋才名天下香。
從此聖朝添故事,巴山草木也生光。
”有這份淵源在,劉春對楊家上下境況很是熟悉。
“楊介夫與禮部主事王溥相交莫逆,兩家兒女幼時便約為秦晉,算來今年便是成親之年,你讓楊慎先領回去一個教坊樂伎,王家女兒如何自處?王家世代為龍州土官,又怎丟得起這個臉面!” “那雪裡梅溫順可人,難得肌膚賽雪,生得一副宜家之相,便是為妾也……” “呸!”一直想吐到丁壽臉上的口水終於落到了劉鶴年臉上,“你讀書不看《大明律》么!?官吏娶樂人為妻妾者杖六土,官員子孫娶者罪亦如之,你將一個未脫籍的樂伎送到楊家,楊家上下知道了估計扒你皮的心思都有,賣力不討好說的便是你!” “慮事不周也就罷了,此女偏又是丁壽相中之人,如今他手握教坊司的脫籍文書,先便佔了理去,你又行事不密露了行藏,對你這暗中算計之事他又豈能不惱!” “這個……”劉鶴年算是體會了什麼叫做夾在中間難做人,囁喏道:“本來事情做得足夠小心,誰想他會這般快便得了消息……” “你以為緹騎是好惹的么!”劉春怨氣滿腹,死盯著這個不開竅的侄子。
“叔父,您身為翰長,乃清貴之首,等閑也奈何您不得,侄兒自去丁壽府上領罪,隨他處置,斷不會貽禍家門。
”事已至此,劉鶴年倒也光棍。
“你呀……”劉春喟然一嘆,縱然怒火滔天,眼前人畢竟也是親侄子,總不能真把他送去頂罪,何況這孩子對他還有回護之意。
“清貴?這不過是窮翰林們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話,翰林官前程遠大不假,可若不踏前這一步,也就是皓首窮經的酸書生罷了,誰又能真得看重於你!” “翰林無簿書之擾,半世功名在早朝,無權無勢,還真是清者如水,至於貴么,呵呵,”劉春笑容中滿是自嘲,“翰林檢討被人輕,卻冒瀛洲學士名。
依舊所司全不理,由來知要不知清。
” 這首詩是翰林院一位前輩檢討所作,回鄉之際向驛站討要里河役夫,驛丞不搭理他這茬,這位爺心中不平,就對身邊人說:“外邊人大多不知道翰林院檢討是什麼官,下次直接稱呼我為學士即可。
”第二天手下人便稱自家老爺是翰林學士,再度討要役夫,結果驛站待遇照舊,這位翰林官羞惱之下,提筆作了這首詩出來。
劉鶴年也聽過這首詩的來歷,看自家二叔落落寡歡的模樣,心中不忍,勸慰道:“二叔勿憂,翰林院考察不屬吏部,自成一脈,這也是詞臣體面。
” “此後再也沒有這體面了,反倒有池魚之禍。
”劉春滿嘴苦澀,一臉黯然。
***孝順衚衕,詹事府詹事楊廷和府。
宅邸主人楊廷和身披鶴氅,頭戴東坡巾,宛若一富家翁貌,坐在圈椅中品鑒著一篇文章。
“嗯~”楊廷和對手中的文章頗為滿意,微笑點頭,抬眼瞥見站在身前的楊慎面露自得之色,當即面孔一板,冷聲道:“大放厥詞,空洞無物。
” “爹……”老子變臉和翻書一樣,楊大才子一時沒反應過來,“您說的是這篇文章?” “說的便是,拿回去重新寫過。
”楊廷和將文章隨手往桌案上一丟,“如此文章也大張其詞拿來獻寶,辱沒門楣。
” 楊公子只覺鼻尖發酸,低頭應了聲是,便上前收拾。
“出了什麼大事辱沒門楣了?大哥,哦?慎兒也在。
”房門推開,一個身姿挺拔,與楊廷和有幾分相似的中年人進了房來。
“三弟,你來了。
”楊廷和頷首招呼。
來人是楊廷和胞弟楊廷儀,這輩兄弟七人中行三,現任職兵部武選司郎中,楊廷儀沖胞兄微笑回應,又見侄兒面色不對,詫異問道:“慎兒,你臉色不好,可是身子不適?” “勞三叔惦念,侄兒無恙,只是文章拙劣,有辱楊氏門庭,惹得父親生氣。
” “怎麼個文章便辱及門風了,拿來我瞧瞧。
” 楊廷儀笑著接過文章,一目土行,略略看過,“好,不說絕世好文,也是青錢萬選,上乘佳作,便是用作行卷也可當得,豈能以‘拙劣’做評!” 一揚書稿,楊廷儀語含不滿,“大哥,你未免過於苛求了?” 看兒子在一旁喜形於色,楊廷和重重一咳,道:“長篇大言,算什麼好文章!” “有海涵地負之能,才得有滔滔不絕之言,慎兒胸有萬卷,自然下筆千言。
”楊廷儀勉勵地拍拍侄子肩膀,以示鼓勵。
今日這嚴父之威是擺不成了,楊廷和無奈,對兒子道:“且下去用心學問吧,為父與你三叔還有事要談。
” 楊慎向二人施禮告退。
“三弟,兵部那裡有什麼新消息?” “劉部堂交給小弟一個新差事。
”楊廷儀入座之後,便對著兄長娓娓道來。
“讓你與保國公府上家人朱瀛相交?朱暉也投靠劉瑾了?”楊廷和擰眉問道。
“他還顧及些面子,只讓朱瀛交通劉瑾府上,商議軍中人物賞罰任免,再由朱瀛轉達兵部。
” 楊廷和嗤笑一聲,“劉至大甘心被如此分權?” “自是不甘。
”楊廷儀撣撣衣袖,自得笑道:“小弟向他進言,可藉機利用朱瀛,將兵部四司中不附己者外放補缺,各取所需。
” “好,順水推舟,內外結怨,閹黨敗亡之日可期。
”楊廷和摩拳擦掌一番,“劉至大可願依計而行?” “蒙本兵信重,兵部奏章皆由小弟起草,區區小事,不但依言而行,還囑弟代為接洽。
” “哦,如此可要難為三弟了。
”楊廷和眉峰盡展,喜上眉梢。
“伏低做小,阿諛逢迎,於小弟已是常態,何談為難。
”楊廷儀嘴角微翹,軒軒甚得。
正自得意的楊廷儀發現長兄面色又轉凝重,詫異道:“兄長,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