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壽又立刻上前重新行禮,被永康大長公主止住。
“行了行了,今兒個的壽星又不是我們,這行起禮來沒完沒了的,還不喧賓奪主了。
” 永康公主鵝蛋臉,大眼睛,說起話來未語先笑,透著爽朗豪爽。
“緹帥國之重臣,不必客氣。
”相比姐姐,德清公主細聲細氣,溫婉淡雅。
“什麼國之重臣,不過是個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小猴子罷了。
”太后笑罵道:“成天東跑西竄的不得消停,也不知在瞎忙些什麼。
” “自然是忙著為您老準備壽禮呀。
”丁壽涎著臉道,“您老可不能念完經就打和尚,採辦的衣料器具可都送進宮來了。
” “南邊的雀羽織錦確實不錯,人人都說好。
”太后難得誇了丁壽一句,“這總行了吧。
” “那些不過小玩意,這壓軸的自然要今天才呈上來。
” 丁壽揮手示意帘子外面捧著禮盒的齊良上前,齊良看得已經呆了,按說皇宮是自己母家,這地兒應該他更隨便些才是,這位爺怎麼和到朋友家串門一樣,還和太后抬杠逗起悶子來了。
丁壽重重咳嗽一聲,齊良才反應過來,連忙跪倒,“臣齊良叩見太后陛下,永康公主殿下,德清公主殿下。
” “齊良?名字怎麼聽著耳熟啊。
”太后狐疑道。
“太后,這孩子是大姐家的長子。
”德清公主提醒道。
“喔,想起來了,小時候隨你母親進過宮。
”太后猛然省悟,笑道:“已經這麼大了,快進來,讓哀家瞧瞧。
” 齊良低眉垂首進了珠簾,不敢多發一言。
“嗯,不錯,生得一表人才,算來你和皇上差不多年紀,唉,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老咯。
”太后心有戚戚,長吁短嘆。
“太后您越活越年輕,那個不開眼的要說您老了,小猴兒我活扒了他的皮。
” 丁壽隨口一說,齊良卻心有餘悸的一哆嗦。
“瞧你這話把孩子嚇得。
”太后不滿地瞪了丁壽一眼,將齊良拉到自己身前,安撫地拍拍肩膀。
“良兒,皇姐怎麼未見?難不成身子不便?”永康用絹帕掩了下鼻尖濕汗,漫不經心地問了一句,“還是心裡不爽利?” 見太后臉色一沉,齊良翻身跪倒,“母親本想親來拜壽,無奈有孝在身,不祥之人怕衝撞太后吉辰,故失儀未至,請太后明察。
” “起來起來,這孩子,別動不動就跪下,都是一家人,講那些虛禮作甚。
”太后拉起齊良,長嘆一聲,“你母親的難處哀家曉得。
” “太后,仁和殿下的人雖未到,這心意還是到了的。
” 地址發布頁4F4F4F,C0M地址發布頁4F4F4F,C0M地址發布頁4F4F4F,C0M\u5730\u5740\u767c\u5e03\u9801\uff14\uff26\uff14\uff26\uff14\uff26\uff0c\uff23\uff10\uff2d第三百三土九章·嫌隙揭開檀香木禮盒的蓋子,頓有一股芳香之氣溢出,香味馥郁自然,如蘭如馨,聞者無不神寧氣靜,心曠神怡。
“這是迦楠香?”還未見盒中壽禮,張太后已經辨別出了味道。
“聖明無過太后。
”丁壽贊了一句。
齊良將一尊雕工精巧的觀音像捧了出來,雙手高舉過頭,“臣母未能親至,伏惟恕罪,囑臣獻上迦楠觀音一尊,念珠兩串,權作太后壽禮。
” 丁壽接過觀音,轉呈了過來,“太后您瞧瞧,這觀音相貌與您還有幾分相似呢,未必您老便是觀世音下凡,普度眾生來了。
” 張太后低啐一聲,“竟說些不著邊際的閑話,也不怕褻瀆神靈,菩薩怪罪。
” 話語雖透著責怪,歡喜之意溢於言表,旁觀的兩位公主如何看不出來。
“至治馨香,感於神明,有此寶物,太后今後禮佛念頭應更為通達,直抵禪心。
”德清公主恭維道。
“常言說一寸沉香一寸金,這迦楠香更是沉香中的極品,看來大姐手頭充裕得很啊。
”永康公主接嘴來了一句。
“前些日子還說什麼孀居家貧,上表請討皇家的煤窯,我那個不成器的駙馬還同我商議著是不是要接濟一下姐姐,嘖嘖,瞧瞧,真是杞人憂天啊。
” 欺君這罪名可擔不起,齊良慌亂跪倒,以頭觸地,“臣母萬萬不敢欺瞞君上,臣府中用度雖說不至窘迫難以度日,卻也稱不上豪富驕奢,這賀壽的迦楠香乃是……” 小子,你可別把我賣了,丁壽立即搶聲道:“臣聽小良子說過,這迦楠香是公主府莊戶所獻,倒是沒花什麼銀錢,有道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便是一盤子壽桃,太后也會領了這份人情,難不成還會怪罪人家只送了幾個麵糰團?” “去。
”太后把涎臉湊過來的丁壽一巴掌拍開,對齊良笑道:“良兒起來吧,這又不是朝堂上,別老是跪呀拜呀的來這套虛禮,看這小猴兒,渾沒把自己當過外人。
” “喲,太后您還挑理了不成,要不臣再跟您磕一個脆的,不過要是用勁兒猛了,一頭栽過去,可沒法子給您獻禮了。
” “你又準備了什麼新鮮玩意?”太后好奇道。
“一點小東西。
”丁壽指著簾外放著的另一個木匣,“臣延請江南名醫梅退之父子,與太醫院吏目李言聞共同研製了一味葯,名為‘七寶養顏散’,其主葯為上等合浦珍珠,並其他珠寶研磨成粉,可內用外敷,常用可保肌膚潤□,青春永駐……” 女人天生愛美,太后不禁手撫嬌靨,“當真有如此奇效?” “臣以為信不得。
”丁壽當頭先潑一盆冷水。
未等張太后發火,丁壽繼續道:“太后您本就芳華未老,這東西不過添個口彩,能當什麼大用!” 太后掩唇一陣嬌笑,“瞧瞧這小猴兒,嘴巴多甜,跟抹了蜜似的。
” “丁大人說得在理,臣妹以前便覺得皇嫂哪裡不太一樣,今日聽了丁大人的提醒,才發現您啊,是一天比一天年輕啦。
” 永康公主隨聲附和,又引得太后開懷不已。
***“二姐,你不該說那些話的。
” 出了仁壽宮,看著四下無人,德清公主小聲對永康公主說道。
“大姐尚在服喪,你那些話怕是傷了情分。
” “傷了又怎麼樣?”永康公主突然止步。
“二姐你……”一向溫婉的德清公主有些不知所措。
“咱們這些年還少受她的氣了?憑什麼她的駙馬就得是官宦人家的,咱們就隨便找個人家嫁了,你當初可差點被李廣給賣啦!” 德清大長公主神情驀地一窒,心中百味雜陳,垂首不言。
大明朝自太祖至英宗,‘親王納功臣之女,公主配大臣之子,未有疏忌之嫌’,可這之後,駙馬之選漸入民間,‘凡遇公主長成,當擇婚配,聖旨下禮部,榜諭在京官員軍民人等’,‘請命司禮監於諸王館會選’,就是說北京戶口有優先權,選駙馬的第一關在禮部,第二關在司禮監,這就給了一些太監們在其中上下其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