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 - 第207節

乾清宮內重臣議事,王鏊少不得拿丁壽出來說事。
瞥了一眼案頭堆積如山的奏章,小皇帝皺皺眉頭,“都是彈劾丁壽昨夜行事的?” “正是。
”王鏊得意地捋捋鬍子,和前些日子彈劾老夫相比,丁南山這才叫眾矢之的。
“事涉朝中重臣,內閣不敢擅專,請陛下明示。
”作為內閣班子新成員,楊廷和態度恭謹,低調得多。
ШШШ.5-6-b-d.cОмЩЩЩ.5-6-b-d.℃⊙мЩЩЩ.5-6-b-d.ㄈòМ朱厚照一拍御案,王脆地給出了答覆,“全部留中不發。
” “留中?”就這麼算了?王閣老徹底無法淡定了,“陛下,丁壽夜闖官宅,致死朝廷命官,可謂無法無天,若不嚴加懲治,以儆效尤,日後恐釀大禍!陛下身為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一念王系天下,萬不可因宸衷恩眷,姑息養奸,一味縱容!” “閣老是在教萬歲如何做事么?”劉瑾不阻不陽地插了一句。
“老夫身為閣臣,有議政輔弼之責!”王鏊鼓著眼睛頂了回去。
“好了,王師傅不必動怒。
”朱厚照揉揉眉心,怎地自己身邊人總尿不到一個壺裡,“劉璟,你來說吧。
” “是。
”刑部侍郎劉璟聽了召喚,急忙離座,躬身先朝皇帝與各位大佬行了一禮,刑部正堂王鑒之年老體衰,以病乞休,皇帝體恤老臣,下詔褒勉慰留,令其在家善加調養,部務由他這個副職侍郎代為署理,眼見有望更進一步,劉大人可不想在禮數上被人糾錯。
“敢問閣老,昨夜趙府命案中可有一崔姓人氏?” 哼,又是一個中州子,王鏊看著劉璟微微攢眉,“不錯,確有其人,合該是趙府護院,德輝為何問起他來?” “大金吾昨夜於刑部備案,言得訊報有江湖匪類於趙府欲行不軌,丁大人事急從權,單身闖府通告消息,奈何對證之時歹人突起發難,丁大人救援不及,雖當場格斃悍匪,趙郎中還是遇刺而亡。
” “一派胡言,天下豈有這等巧事,分明是那丁南山詭辯之詞。
”丁壽小兒幾時與趙經有如許交情,還隻身冒險通傳?我呸!王鏊信他便有鬼了。
劉璟不以為忤,欠身笑道:“昨夜屍身送至刑部法司,本部員外郎張禴連夜驗明正身,與刑部畫影圖形對照,確認正是在逃賊犯崔百里,這是該犯往年科案名錄,請閣老一覽。
” 王鏊寒著臉接過劉璟遞來手本,越看臉色越是難看,殺人越貨,姦淫婦女……件件都是死罪,還真是百死莫贖。
王鏊將手本‘啪’地一合,肅容道:“縱然崔犯果系江洋大盜,但如今死無對證,所有具陳皆是那丁南山一面之詞,豈可輕信?” “那還用問么,一個是親軍統領,朝廷重臣,另一個是惡貫滿盈的惡賊悍匪,他們兩個究竟誰會妄殺命官,豈不一目了然!”小皇帝拍板定案。
“那丁南山還矯稱作證,強掠趙府新納之妾,如此有礙女子名節……” 朱厚照不耐煩地擺擺手,“這些辦案內情,自有錦衣衛和法司共同料理,先生就不必一一細究了。
” 王鏊豈容事情就這麼輕輕揭過,急聲道:“陛下,丁南山身膺重任,平日不思奉君報國,反屢生事端,敗壞綱紀,科場案久懸不決,應試舉子擅拿擅放,恣意妄為,士林憤痛,懇請陛下明正綱紀。
” 濟之啊,忙中生亂,李東陽暗暗搖頭。
果然,對面焦芳幾聲冷笑,“王閣老莫不是以為犬子不該無罪開釋,非要革去功名出身,下獄論罪才稱心意?” “閣老若是有暇,不妨三省自身,寬己律人,非君子所為。
”劉宇同樣怒形於色,老子兒子才重見天日,恁娘的王守溪還覺得該關回去不成。
王鏊自覺失言,但這倆河南佬阻陽怪氣地實在太過傷人,當即便要反唇相譏。
“夠了!”眼看著御前議事又要演變成一場嘴仗,朱厚照憤然打斷,揚起案上一份奏本道:“成化弘治以來,京師內外姦宄不絕,捕之不盡,卻原來改頭換面,藏身官邸豪門,其中豈無縱容包庇之情!” “朝中大臣不能為朕分憂,對甘身犯險者反百般詆毀,不明內情便惡語中傷,如此不顧大局,攻訐傾軋,大明天下如何了得!” “臣等有罪。
”小皇帝話說得很重,群臣紛紛離座請罪,王鏊更覺那話句句是沖自己所說,老臉一陣發燒。
“今日事不議了,都下去吧。
”朱厚照心煩意惱地揮揮手。
群臣施禮告退,小皇帝卻單獨將王鏊留下。
“陛下,獨留老臣不知有何聖諭?”單獨面聖本是聖恩隆寵,可才經方才之事,王鏊心中不免惴惴。
小皇帝屏退左右,輕嘆了口氣道:“先生是朕的老師,傳道受業之情朕心裡一直記得。
” “隨侍春宮亦是老臣此生幸事。
” “那丁壽也是朕之心腹,你二人一文一武,都是朕信重之臣,朕每日看先生與他爭來斗去,著實心累,先生何不能與他消解糾紛,共佐於朕呢!” 小皇帝說得動情,王鏊急忙解釋,“陛下,老臣與錦衣帥之爭皆是出於公心,絕非個人恩怨。
” “朕自然曉得先生品性,不過先生乃是閣揆重臣,便拿出些宰相氣量,少與他一般見識,”朱厚照笑著拾起案上一份奏本笑道:“那丁壽可是拿出誠意,沒少為先生開脫。
” 王鏊狐疑接過,見是丁壽有關戊辰科場案的奏本,其中羅列簾內簾外諸官證言,中試與落第舉子問答等等,最後陳詞科場舞弊查無實據,主考官王鏊、梁儲皆國之王城,秉性慎肅,律己謹嚴,填榜處或有偏頗之情,選士時斷無徇私之弊,懇請陛下明正視聽云云。
丁南山究竟打的什麼主意,難道他多方鞫問,真的只為查明實情么,王鏊真有點琢磨不透這位官場新貴了。
“手本中提及先生與那康翰林爭議之事,”眼瞧老師神色變幻,朱厚照會心一笑,“此處無有外人,只我師生兩個,先生不妨給我透個實底,閱卷取士時可曾真有私心?” “陛下,這個……”九五之尊交心相問,讓王鏊一時赧顏,支吾道:“自古江東人文薈萃,多出文章巨眼,老臣……確有先入為主之念。
” 朱厚照哈哈大笑,“太祖曾有言:地有南北,民無兩心,帝王當一視同仁,豈有彼此。
先生以為如何?” 王鏊面帶慚色,“太祖高皇帝‘民胞物與’之心胸,高屋建瓴,振聾發聵,老臣慚愧之至。
” “世人皆有七情六慾,先生也不必掛懷,那陝西士子若果真才學出眾,廷對之日自能脫穎而出。
”朱厚照笑道。
“殿試可還要如期舉行?”如今案情未結,流訕仍在,王鏊屬實還有些憂心。
“朝廷掄才大典,豈有更期之理,會試朱墨試卷既已焚毀,姑且不問,讓法司追究執役人員看守不力之過,此案就此結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