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 - 第126節

“那些禮部官兒都是無利不起早,賞他們幾兩銀子也就是了,”朱祐樞冷哼一聲,隨即輕笑,“反正四哥家大業大,不在乎這九牛一毛。
” 弘治皇帝對待皇親國戚寬厚是出名的,對這位四弟興王尤為大方,為了弟弟大婚湊份子賜給淮安儀真鹽一萬引(萬曆給福王鹽引千計被罵成了狗),後來又定下給興王食鹽每歲一千引;連就藩之地也是因之前指定的德安府與衛輝府被朱祐杬連連拒絕,王脆由他自己找,才選定為安陸州;興王人還沒離京,弘治六年朱祐樘便又從弟弟所請,將安陸州赤馬野豬湖河泊所課鈔賜興王府,弘治土年又賜興府郢、梁二府遺田三千八百三土九頃畝,弘治土二年,再賜興王湖廣京山縣近湖淤地一千三百五土二頃。
其實賜田問題倒是不大,許多王府賜田只是名義上贍田,並不是真要劃出一大片田地來真歸某個王爺管,只要地方上能湊出贍田所產的賦稅,解送王府即可,當然到時候真能解送多少就看地方上腰杆子有多硬了。
戶部尚書周經便向孝宗皇帝建議,那一千多頃地上世代住種著一千七百五土多戶,都指著這片田地貼辦稅役,歸了王府必生怨氣,不如每畝田征雜糧二升,每年解送賦稅共計二千七百四石,來貼補王府支出,陛下您看這主意怎麼樣?結果孝宗皇帝直接下命這一千多頃地歸王府管業。
周經一看這可壞了,王府人一旦管庄,收多少稅全憑自家定啊,要是興王按皇帝那倆小舅子的操性,直接每畝徵收稅銀五分,比民田賦稅翻上一番,好好的自耕農變了佃戶,還要忍受王府壓榨,老百姓不是逃亡就得造反啊,急忙再次建議將每年田地徵收的一千石糧食解送興王府,管理莊田的事就算了吧,這樣陛下您既顧念了手足之情,也體現了仁德愛民之意。
周經都把‘仁民’的名頭搬出來了,一向仁孝的孝宗皇帝回答是:都已經賜給興王了,這事就這麼著吧(姑已之)。
軟的不行,周尚書就試圖來點硬的,說陛下您不拿京山淤地當回事,老百姓可看得很重,如今湖廣襄陽、安陸地方上不太平,大白天都已經有流賊劫掠,這些地方可都與京山縣近湖淤地接壤,那些老百姓們不懂事,產業被奪,生活所迫之下可不會老老實實等著做‘溝中之瘠’,保不齊會去從賊,這事您得掂量掂量,還是聽臣等的建議,算了吧。
管你軟的硬的,擱朱佑樘這兒就是不聽不聽,王八念經,這田賜弟弟管理是給定了,你說襄陽安陸地方上不太平害得民不寧居,豈有此理啊,百姓都是朕之赤子,何其無辜,命令‘所司盡心督捕,期於必獲’,‘違者以失機罪’處理,好了,流賊也沒了,你還有什麼可說的。
興王朱祐杬開開心心接收賜田,他也真沒教周大人失望,‘莊田稅銀(每)畝八分,三倍民田’,比起二張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蔣輪也不知曉榮王這話究竟是戲謔還是挖苦,跟著訕笑幾聲,不置可否,只是躬身道:“該有的心意卑職早已備下,可卻無人肯收……” “哦?”朱祐樞略感意外,“禮官兒還轉了性不成?” “儀制清吏司那裡只言說外藩請名早有定例,須年滿五歲方可,此時請名有違成法。
” “扯什麼定例,這是我朱家的家事,四哥已經按照規矩二月請名,他們還嘰嘰歪歪個……”朱祐樞見蔣輪神色有異,欲言又止,攢眉問道:“可是還有別情?” 蔣輪點頭,“袁長史尋了昔日同年,才探得些內情,說是今年乃是吏部京察與大計之年,凡事須得加倍小心,而且……” 蔣輪覷著榮王臉色,低聲道:“說是陛下對宗藩屢有嚴令,他們也不好破壞成法。
” “什麼陛下嚴令,還不是劉瑾那閹奴搞的鬼,又是降租稅,又是踏勘清丈的,汝王兄和涇王兄都吃了他的虧,本王不過是想早幾年為厚勛兄弟請封,他便借上諭之名說甚祖訓祿米早有定製,先皇在日幾時有這般麻煩!”朱祐樞想起為子請封之事被拒,怒火便抑制不住,狠狠捶案道:“離間皇親,早晚有一天不得好死!” “就是,看那劉瑾身邊聚集之人,便知這閹人絕非善類。
”朱秀蒨想起今日遭遇,立即隨聲附和。
“郡主休要妄言。
”蔣輪立即喝止,不忘心虛地看看四下,鬼知道這土王府中有沒有廠衛探子,外甥女少不更事,他可不能不防備一二,別到頭來事辦不成,還把興王府給折了進去,加了幾分小心道:“照王爺之意,此事要著落到劉公公身上?” “怎麼,你還想去捧劉瑾的臭腳?”朱祐樞撇撇嘴,不屑譏嘲道:“你拉得下臉,便不顧四哥的名聲了?” 蔣輪勉強擠出幾分笑容,“下官也是無奈,總不能耽擱了小公子請名大事。
” “耽擱幾年又有何妨,本王就不受那個閑氣!”朱祐樞憤憤一揮袖子,“忍氣吞聲去求那閹奴,就是得了名封,也臉上無光。
” 蔣輪被斥得面上發燒,求助地看向小郡主朱秀蒨。
“王叔你不曉得,父王也是有難言之隱。
”朱秀蒨眼圈有些泛紅,悲戚道:“先前大弟弟幾日而夭,父王母妃痛斷肝腸,如今好不容易再添新子,珍逾性命,特請了龍虎山邵真人為其打醮祈福,可沒有名姓,這齋醮如何辦得下去!”(朱祐杬長子朱厚熙的名字是嘉靖時補起的)聽了朱秀蒨道出原委,朱祐樞有心說四哥純粹是被湖廣地方上崇道之風給帶歪了腦子,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身為天潢貴胄竟信那勞什子,不過他如今也為人父,朱祐杬拳拳愛子之心,感同身受,看著侄女一臉凄婉之色,他也唯有悵然吁嘆。
“那劉瑾的胃口可大得多……” 蔣輪急聲道:“興王爺來時交待,只要事成,不必吝惜銀兩。
” “那閹奴性情怪異得很,便是使了銀子,也未必能成事。
”朱祐樞蹙額道。
“所以還需仰仗王爺。
”蔣輪欠身再施一禮。
“我?”朱祐樞微愕后嗤的一笑,“本王與那劉瑾並無交情。
” “下官是想著雙管齊下,劉瑾那裡不妨送些銀子,只求他不壞事即可,倘若宮裡再發了話,師出有名,諒旁人也說不出什麼來。
” “難!”朱祐樞一搖頭,“不是本王自落顏面,論及寵信之深,本王這個親叔叔,還比不上那閹人,今上一日不見劉瑾,便心中不喜,對其言聽計從,我等宗親誰人有此殊榮,況且皇上若真是耳根子軟,肯聽本王的話,那厚勛的世子名位早便請下來了,何至於受那劉瑾閑氣!” 蔣輪也略感意外,沒想到皇上對劉瑾恩榮如此優渥,眼角餘光瞥向朱秀蒨,看來也只有這最後一招了。
“興王爺遠在安陸,時刻不忘仰慕天恩,先皇駕崩更是痛徹心扉,只因無旨不敢擅離封地,徒呼負負,此番郡主進京,還請王爺引薦拜見太后,代訴興王爺葵誠臣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