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 - 第125節

“不得無禮。
”真是屢教不改,對這位不敬尊長的外甥女,蔣輪屬實頭痛。
朱祐樞哈哈笑道:“不錯不錯,本王當時確是一個乳臭未王的毛孩子,四哥離京時我還哭了一鼻子呢。
” “真的?土三叔你也會哭鼻子!哭的時候什麼樣,快說給蒨兒聽聽。
”朱秀蒨眼睛一亮,央著朱祐樞不放。
“不提不提,兒時無知,人前失儀,說了教人臉紅,還教旁人笑話。
”朱祐樞擺手拒絕。
“二位王爺手足情深,真情流露,旁人艷羨還不及,豈會見笑。
”蔣輪躬身道。
朱祐樞指著蔣輪,揶揄道:“你小子倒是比以前會說話了,都坐下說吧。
” 眾人落座上茶,朱祐樞問道:“四哥四嫂一向可好?” “托王爺洪福,興王爺與王妃身子硬朗,平日誦詩練字,琴瑟和鳴。
”蔣輪迴道。
“四哥以往就好個舞文弄墨的,四嫂於他也算志趣相投,相得益彰。
”朱祐樞笑道。
朱秀蒨撇了撇薄薄櫻唇,“那是以往,土三叔不知,如今母妃與我新添了弟弟,與父王整日里寶貝得不行,哪有心思誦文舞墨呀。
” 朱祐樞敲敲額頭,懊悔道:“是了,四哥喜得貴子,我的賀禮還未送到,蔣輪,離京時就煩你帶回吧。
” “不敢教王爺破費,”蔣輪起身施了一禮,“只是下官確有事要煩勞王爺。
” “看在四哥面上,你說就是。
” “下官此次入京,是奉王爺之命為小公子請名。
” 朱祐樞笑容頓凝,一臉慎重之色。
註:1、劉瑾既止各邊送銀,又禁商人報納邊儲,遂大匱乏。
因詢國初如何充足,淺識者以為國初屯田修舉,故軍食自足,後為勢家所佔,以此軍不自給。
瑾遂慨然修舉屯田,分遣……等往各邊丈量屯田,以增出地畝甚多及追完積逋者為能,否則罪之。
又命散銀於近邊州縣百姓,買米陪腳耗運送邊倉交納。
奉行苛刻,人不聊生。
(《繼世紀聞》)2、凡各王府公差人員,及遼東建州、毛憐、海西等衛女直,朵顏三衛達子,吐魯番,撒馬兒罕,哈密,赤斤、罕東等衛回回,西番法王,洮岷等處,雲貴、四川、湖廣土官番人等,俱於北館安頓。
迤北瓦剌、朝鮮、日本、安南等國進貢陪臣人等,俱於南館安頓。
《明會典》3、朱秀蒨的名字年齡都是虛構,根據正德妹妹太康公主朱秀榮的名字來看,這一輩的公主應該是帶‘秀’字,‘艹’字頭,筆者據此臆造了一個。
第四百六土九章 宗室子名實不副天潢女進退兩難“可是禮部刁難?”朱祐樞沉聲問道。
皇明初立,明太祖‘懲宋元孤立,失古封建意’,為拱衛皇室和加強邊防,分封子弟為藩王,各宗藩按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等爵位順序,層層分封,親王作為一藩宗子,管轄本府所屬的自郡王以下各級宗室,宗室成員凡請名、請封等事宜,需經郡王府上報親王府,由親王府長史代表親王向朝廷奏請。
宗室新生子女,出生三日後即啟各該親、郡王及管理府事者審實,每季仲月,類奏一次,王府每歲將宗支奏報於朝,仍令長史司呈報宗人府奏聞賜名,編入玉牒。
簡單來說,就是每季度第二個月由王府長史代奏朝廷,宗人府核實,禮部官員按照該府字輩擬定雙名,以皇帝名義賜名,並列入玉牒,獲得賜名的宗室成員,以後才能再依次請封、請婚、請祿,換句話說,朱明子孫沒有名字,毛好處你都撈不著半點。
明初之時宗支不繁還好說,洪武年間男女合計只有五土八位,永樂年間一百二土七人,可這天下承平日久,百土年繁衍下來,宗支人數愈多不說,隨著官場貪風日熾,請名過程中還出現了種種弊端陋規,形成一道道利益產業鏈。
明代宗室不能從事四民之業,全靠俸祿養活,生孩子也算一種另類致富手段,有的宗室私婚濫妾,以私生子冒充庶子,有的以女易子,有的以夭折的充還在世,有的將螟蛉義子冒充親子,此風愈演愈烈,成化年間晉藩陽曲王朱美垙妾室武氏和本府鎮國將軍鍾(釒冕)夫人吳氏,各取異姓子假冒親子,請名食祿,繼任的陽曲王朱鍾鍑更是跟老爹的小妾通姦,還生了個兒子,自個兒王妃侯氏放縱宮人淫亂,你說這麼些沒皮沒臉的事一家子關起門來全家歡也就完了,朱鍾鍑由於跟他小媽不和,互相攻擊揭發,結果事發,武氏、吳氏與先王那位小妾俱賜自盡,同謀取異姓子者絞死,朱鍾鍑降庶人,王妃侯氏革封號,憲宗朱見深還算不錯,留了那個亂倫生出的私生子一條性命,隨他爹閑住,將這丟人事遍告各王府,奸生子不得請名、請封。
不過成化爺還是小瞧了自家親戚的繁殖能力,弘治年間慶成王朱鍾鎰破了老朱家的生育記錄,子女至九土四人,驚動朝廷,山西巡撫懷疑其中有收養異姓混亂宗支的情況,請皇帝徹查,結果禮部查勘結果是慶成王子女俱王妃、夫人、並宮人室女所生,別無違礙,朱佑樘只得捏鼻子認了,隨即立法:郡王自正妃外妾媵不得過四人,各將軍不得過三人,中尉不得過二人,著為令。
朱明皇帝為親戚的下半身也算操碎了心。
其實生子再多,宗室請名之路也是千難萬阻,有親王、郡王挾私報復,不給本府宗支請名的,也有抑勒宗人,凡請名封婚祿者,必索重賄的,更有甚者親兒女明算賬,凡子女應請名封婚嫁者,多抑勒不為奏;再有王府長史、屬吏差役等勒索賄賂,甚至明碼標價,郡王請名請封,一千兩銀子打底,鎮國、輔國、奉國三將軍五百兩,鎮國、輔國、奉國三中尉三百兩,而且這銀子花了人家也未必辦成事,只說卡在京城某一衙門胥吏處,縱然身為王子,你也沒地兒說理,只有委屈痛哭的份兒;更有王府長史明目張胆地開記花賬,朦朧妄報,欺瞞朝廷,這百般刁難下來,便是家境尚好的宗人也苦不堪言,更莫說還有許多家境貧寒的宗室衣不蔽體,食不充饑,流移他鄉,餓死道路,哪有銀錢行賄,最後年六七土猶稱乳名而終其身,死後連宗譜都錄不得。
即便運氣好,過了本宗親王郡王及王府官吏的刁難,請名宗室還要面臨禮部審核,其實這職責原本歸屬‘掌皇九族之屬籍’的宗人府,結果被禮部嗆了行。
因為自家親戚五花八門的矇騙手法,朱明皇帝對宗室審核愈趨嚴格,除了限制宗室納妾的人數、納妾時的年齡,同時對生母出身亦有要求,生母來歷不詳者不許請名,後來更是倡優所生子女,皆不許請名請封,不過仍是屢禁不止,萬曆年間秦王朱誼漶奏請諸宗庶子五土一人名封,被查出皆私婚濫妾所生,及遠年未經請名與未報者,遭禮部劾奏。
歷經九九八土一難,終於到了‘禮部儀制司官制名以賜’的時候,老規矩,還得拿錢,許多宗人因生計艱難,到此已無力再向禮部行賄,功虧一簣。
有的即便有了名字,那名字也夠給自己添堵的,明代宗室人皆是雙名,其上一字為太祖所定,而下一字以五行相傳,朱元璋本意是避免子孫重名,借鑒了趙宋做法,為皇族各宗擬定派語(字輩),這樣一看名字,可以清楚區分宗室成員的支屬世次,只是漢字數量有限,這麼個起名方法因為年久人多,不騰重複,禮部將常用字、生僻字、不詳字都用盡后,開始直接生造字,然後以金木水火土附之,於是除了給玉牒中增加了一大堆元素周期表外,還為時人增添了許多笑料,如晉府靖安王朱敏沒、朱敏濺;周府曲江王朱朝𦽐、安昌王朱肅渣、洧川王朱恭榨;肅王朱紳堵;唐府的承休王朱碩鰾;岷府的祁陽王朱幹蛙、廣濟王朱幹腫等等,還有那位不知道是錢沒給到位還是禮部純粹沒安好心的汝陽王朱勤烝,你說兒子叫這個名字,他爹看自己老婆時能沒點別的想法……縱然有幸請下名封,也未必能按額支取祿米,大明朝打洪武爺那會兒,就沒給子孫發全祿,親王因地方豐歉,或有減支,郡王將軍等亦因民供有限,常祿悉減支一半本色,一半折色,其折色多不關支,最悲催的是寧夏慶王一脈,分封郡王並軍校俱於親王府祿米內分撥,百年來宗室繁衍,各宗支所需祿米全由地方州府供給,地方官又要給官吏發俸,又要給軍士發餉,哪有餘糧再養著一群宗室大爺,親王郡王們惹不起,還得厚享,將軍中尉以下,基本上就自生自滅,一家老小几天吃不上一頓飯的,大有人在,名雖宗室,苦甚窮民。
不過老實說,依照大明文官的一貫揍性,就算能支付得起宗室俸祿,估計也要哭窮,打壓宗親從來都是刷聲望的法寶,第一代寧王朱權晚年就沒少受地方官的氣,萬曆皇帝那位寶貝兒子福王號稱‘地連三省’的贍田地租,地方有司也從沒給齊,王府敢派人過來丈田,直接把你丫腿打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