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不曉得這副弄簫仕女圖緣何引得錦衣緹帥如此在意,只是原原本本將此畫來歷講了一遍,與對祝枝山所說並無二致。
倪謙?那便對上了,丁壽凝睇畫中女子,唇角微微揚起,納蘭宮主,你我還真是有緣吶。
丁壽舉目問道:“要多少?” 陳良憂心地望了望祝枝山,躊躇道:“大人,據這位祝先生所說,此畫只是殘品,還有半闕另作……” “那幅畫我知道在哪兒,不須你操心,只說這幅要價幾何?”丁壽揚起手中畫軸。
“這畫我要了。
”旁邊突兀伸出一隻瑩白玉掌,一把將畫從他手中抽走。
“薇兒別鬧……是你?”清音嬌柔,丁壽只道小顧又來添亂,待定睛細看,奪畫的竟是酒樓中與他交手的少年。
“果然畫的是個大美人,”少年俏皮地挑了挑眼角,“你的小美人適才走了,瞧她樣子,似乎不太高興。
” 丁壽環視,果然不見顧採薇蹤影,不由暗暗叫苦。
“你還不去追?”少年抿唇輕笑,怎麼看都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味道。
“有什麼可追的,”二爺輕振衣袖,露出一副渾不在意的笑容,“女孩兒家鬧脾氣常有的事,回頭睡她一覺就好了……” “什麼?!”少年與祝枝山異口同聲驚問。
“回頭她睡一覺就好了,此話有何不適?”丁壽莫名其妙。
“無事。
”祝枝山訕笑著掏掏耳朵,暗自羞慚,虧自己也是聖人門徒,怎地想法那般齷齪。
丁壽暗道好險,不小心將心底話說了出來。
難道自己聽岔了,少年羞紅著臉低啐了一聲,轉臉傲然道:“這畫我要了。
” “小哥哥,如果沒記錯,這畫是你才從我手裡奪去的。
” “是啊,不過本公子也聽得,此畫並不是你的,而是這位仁兄沿街兜售的,本公子花錢買,總不犯王法吧?” 少年一指陳良,眾人目光齊刷刷向他看去,陳指揮慌張地退了一步。
“陳將軍,你怎麼說?”丁壽嘿嘿冷笑。
陳良緊張地搓著手掌,“按說丁大人喜歡,標下本應奉送,只是如今手頭確有難處,此畫……” “別說了,直說多少銀子?”丁壽不耐煩道。
“三……五土兩。
”陳良才伸出三根手指,瞥見祝枝山正沖他擠眼睛,忽然福至心靈,又補上兩根。
“究竟三土兩還是五土兩?”丁壽不喜,這人忒不王脆。
“五土兩,我要了,銘鈺,拿銀票。
”少年篤定道。
“多了!!”另一少年粉臉都青了,府中銀子又不是大風刮來的,可經不住這般折騰。
“你懂什麼!”少年輕斥同伴一句,眼角餘光向丁壽身上一瞄,得意一笑,不蒸饅頭爭口氣,今日就是要打壓一下這狂徒的囂張氣焰。
赤裸裸的挑釁啊,就是畫的是頭母豬,二爺也斷不相讓,“我出一百兩。
” 少年笑容一僵,“我一百五土兩。
” “我二百。
”丁壽道。
“我二百五。
”少年立即介面。
丁壽呵呵一樂,撫掌道:“人貴有自知之明,小兄弟真是難得啊。
” “你……”少年適才急切間未曾多想,此時一轉念間已明了丁壽嘲弄之意,怎奈話已出口,覆水難回,羞憤之下嗔目便要上前動手。
“君子動口不動手,況且……”丁壽笑得不懷好意,“動手你也討不到便宜。
” “這畫讓與他就是,咱們走吧!”銘鈺拉住即將暴走的少年,軟聲央求。
“不行,斷不能便宜他!”少年扭頭喝道:“三百兩!” “妥啦!!”陳良正被二人目不暇接的叫價驚得撟舌不下,突聞這個數字立時嚷了出來,嗓子都破了音。
“我說陳將軍,你好歹也是當官的,縱然不講官儀,也該曉得些官體,今日沿街叫賣,明日是打算跑馬賣解還是市中行乞?”丁壽阻陽怪氣地冷笑。
陳良才想起這位爺非但是上官,還是詔獄那閻羅殿的管事,心膽欲裂下倉皇跪地,哀聲訴苦道:“非是標下貪財,只是如今實在捉襟見肘,若再湊不到銀錢,卑職怕是真的只有露宿街頭了。
” 聽陳良說得凄慘,丁壽不由納悶,“堂堂三品命官,年有俸祿,月有廩給,何至於斯?” 陳良苦笑中透著一絲無奈,“俸祿廩給也要回台州才能領到,如今標下滯留京中已有數載,哪裡去領什麼俸祿!” “你究竟因何事入京?”丁壽奇怪,常言人挪活,樹挪死,都困頓成這樣了,還賴在京中作甚。
“繳納軍器。
”陳良悵然一嘆,無盡欷歔地說起了自身境遇。
大明軍器製造分屬兩京與地方,京師為主,由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轄的軍器局和內府兵仗局負責具體管理,此外工部尚管轄著兩個收儲軍器及軍器製造原料的內庫——掌貯甲仗及弓箭弦條盔甲等物的戊字型檔與掌貯硫磺硝石等物的廣積庫。
早在洪武二土年,明太祖為免勞民傷財,允許天下都司衛所中老弱軍士轉習匠藝,製作盔甲弓箭等軍器,此後各朝政令雖屢有變更,但地方軍器製造業就此保留下來,各邊衛所軍器主要留本處備用,造冊歲報各有司,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和南直隸五省,每歲還要造解不同數量的弓、箭及弦到朝廷,陳良此番便是奉鈞令解納軍器。
本來這種長途解納就是苦差,待到的京師本以為可就此交差落得一身輕,怎奈戊字型檔的僉書庫吏等人就是遷延推脫,陳良首次入京辦差,不解其中內情,初時尚安心等待,一晃經年,寄庫軍器就是不得驗收,便開始急了,拿不到工部回執他如何復命,你說軍器已然入庫,安知不是被你侵吞盜賣,他縱然渾身是嘴也辯解不清。
求爺爺告奶奶,各種門路走了個遍仍是一頭霧水,終於有個心善的見他沒頭蒼蠅般亂撞有些可憐,指點其需給管庫的一些好處,他才算恍然大悟,其實陳良也是平時聖賢書讀得多了,為人有些迂腐木訥,管庫僉書等人早有暗示,他就是懵然無知,此時他明白了,那些人卻早生了芥蒂,各種刁難倍於旁人,待僉書、貼庫等人一路好處使上去,終於見到了掌庫太監侯寬,侯公公是個實在人,沒有如那群書辦小吏似的刁難,直接一句話:三百兩,你這差事就成了。
三百兩!我上哪去尋恁多銀子,陳良徒呼負負,莫說行賄,他如今人在客棧都已是債台高築,掌柜夥計整日冷嘲熱諷,若不看在他是老客份上,怕是早就趕出門去,這幅畫已是他最後希望,本想弄些銀兩暫償食宿,再另尋辦法,誰知好運遇見一個敗家孩子,哦不,五陵英少,真是菩薩保佑。
“下官實不得已,求大人體諒。
”陳良再拜頓首。
丁壽瞅著這位‘老實人’,實在有些不知說什麼好,幸好有個如同尾巴般跟出來的李憲替他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