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兒莫哭,事不怨你,是老爺我未曾與你詳說這北地風物,常言說吃一塹長一智,就當買個教訓……”祝枝山溫言勸說來興。
“這教訓未免太貴,來京路上老爺您說與我買頭草驢代步,我都未曾捨得,如今可好,一頓飯花掉了三頭驢的價錢,連驢毛都未見到一根,哇——”來興越想越是心酸。
“好啦!”丁壽猛地一拍桌子,嚇了來興一大跳,哭聲也不由止住。
丁壽心裡一陣膩味,還以為多大熱鬧,敢情就是一熊孩子亂點菜搞出的誤會,無聊至極,“松鶴樓是開門做生意的,你們吵鬧半天已然耽誤了人家營生,還哭哭啼啼不休成何體統!” “這位大人教訓的是,”祝枝山向掌柜及店伙行了一禮,“適才我主僕二人多有得罪,萬望海涵。
” “客官言重,小店也有招呼不周之處。
”掌柜作揖陪笑。
“僮兒,銀袋拿來。
”祝枝山伸出手去,來興懵懂不解,但他此時六神無主,茫然將銀袋遞上。
祝枝山從中選出一大塊碎銀,遞與店夥計,“方才小僕無狀,此銀權作賠情。
” “老爺!”來興不覺叫了起來,被祝枝山嗔目一瞪,小僮兒自曉今日闖了禍事,垂首不敢多言。
夥計當著掌柜的面哪裡敢多收客人銀子,連稱不敢,祝枝山執意要給,最後還是丁壽發了話,掌柜的點頭,才美滋滋收了下來,心道今日雖被那小娃揪著脖子罵了一通,還是落得實惠,這樣的好事一日碰上個兩三回,沒幾月就可回家娶媳婦了。
一場風波消弭,圍觀眾人也都四散,祝枝山向丁壽行了一禮,便要告辭離開。
“萍水相逢也算有緣,先生何必來去匆匆。
”丁壽對這個知書明理的黑胖子觀感不錯,尤其從始至終沒對闖禍家童加之一言惡語,實在難得,存了結交之念。
礙於對方身份,祝枝山雖有心趨避廠衛,也只好駐足盤桓。
“先生是新科舉子?”丁壽從祝枝山穿戴來看,估計也是一位進京趕考的。
祝枝山臉上一熱,“慚愧,在下出身壬子科應天府乙榜,屢試不第,教大人見笑。
” 丁壽‘哦’了一聲,原來是弘治五年的舉人,一晃土五六年過去了,這大鬍子也真不容易,輕笑開解道:“先生何必妄自菲薄,古語說三土老明經,五土少進士,先生……” 丁壽忽然想起什麼,弘治五年應天府鄉試,主考豈不是王鏊老兒!丁壽又仔細端詳祝枝山一番,遲疑道:“足下座師可是吳中王守溪?” “震□先生正是恩師。
”祝枝山略欠身道。
來興看不慣自家老爺在人前忍氣吞聲的模樣,插嘴道:“我家老爺與王相爺非但是師生、同鄉,還常有詩文唱和,往來甚是熟絡。
” 祝枝山輕斥僮兒多嘴,丁壽仰天一個哈哈,皮笑肉不笑道:“失敬失敬,王相還真是桃李遍天下呀,待先生拜會尊師時還請為敝人帶聲好。
” 聽出丁壽語含譏嘲,祝枝山眉心微蹙,“敢問大人尊姓高明,在下也好代為轉稟。
” “丁——壽。
”丁壽一字一頓道。
祝枝山瞬間色變,“當朝錦衣衛都指揮使?” “大明天下還有第二個丁南山么?”丁壽笑容揶揄,早息了交接念頭,看這黑胖子滿是不順眼。
八虎一狐之名早隨著百官伏闕傳遍天下,丁壽巡視西北更是凶威赫赫,沒想到本人竟如此年輕,祝枝山同樣端量著這位錦衣緹帥,似乎很難和坊間傳聞的鷹犬爪牙相融合,是人不可貌相?抑或傳言有誤? “敝人祝允明定將閣下之言帶到。
”雖不知丁壽為何前恭后倨,祝枝山也不願多想,一切等見了恩師再問個分明,躬身一禮,帶著來興匆匆而去。
祝允明?這名字有點耳熟,丁壽摸著下巴琢磨。
“老爺執法嚴明,真是青天在世,煩請移步雅間看茶,容小人聊表謝意。
”松鶴樓掌柜諂笑上前。
看著將行賄二字都掛在臉上的掌柜,丁壽皺眉擺了擺手,“不必客套了,那些虛禮都免了吧。
” “這……”掌柜有些犯難,眾目睽睽之下,總不好直接塞銀票,幸好老兒老於世故,應變得快,低聲道:“小人明白,敝店心意少時自會送到府上。
” “滾!”丁壽直接將人斥退,回身看向人群中的李憲幾個,當著一幫科道言官的面上趕著給二爺送禮,這不是上眼藥么。
李憲等人俱是一副充耳不聞,視若無睹的神情,陪笑著圍上前來:“大金吾日理萬機,仍關心生民瑣事,真乃民之父母,朝廷福祉。
” 眾位言官都是兩榜進士,口若懸河,恭維之聲不停,丁壽被圍在當中,左右應付,苦不堪言,抬眼看見人群后噘著櫻唇,怏怏不肯上前的顧採薇,立時當機立斷,“諸位,在下還有要事,就不奉陪了。
” 眾人笑容一僵,隨即附和道:“緹帥隨意。
” 丁壽越過眾人,向顧採薇處行去,只聽身後張瓚嘆了一聲,“久聞祝枝山偌大名聲,不想竟生得這般貌不驚人,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 見丁壽終於甩開那群惹人厭的馬屁官,奔向自己,顧採薇頓時流波溢彩,笑靨春花,蓮步輕移,迎了上去。
令顧女俠始料不及的是,丁壽忽地變色,驀轉身疾奔店外。
“丁大哥?!”顧採薇先是莫名驚詫,隨即憤憤跺腳,緊追了出去。
************難怪名字耳熟,原來是所謂江南四大才子中的祝枝山,也怨不得二爺一時未曾想起,大鬍子又黑又胖的,和那位畫‘小雞吃米圖’的影視形象相差太遠。
也不知是丁壽運道好,還是祝枝山今日背時,他主僕二人才出松鶴樓,在街前又被人糾纏住了。
一個四土歲左右的灰袍漢子,方面短須,一臉忠厚,苦苦央著祝枝山買他手中之畫。
“觀先生形貌,必是學問淵博的飽學之士,此畫是在下心愛之物,本不欲轉讓,奈何客居蹭蹬,饔飧不繼,迫不得已唯有割愛,先生風雅之人,當不致使此畫蒙塵。
”雖已開春,京城內寒潮未退,大漢只著了一件單衣,說話間瑟瑟發抖。
“走開走開,這套說辭怕不知對人說了幾百幾千遍,騙得誰來!”來興揉了揉哭得紅腫的眼睛,甩袖哄人。
“僮兒不得無禮。
”祝枝山見那漢子潦倒落魄,心存憐憫,更莫說聽他那話中還帶了一股淡淡的江浙口音,頓生親切之感。
“敢問兄台台甫上下,仙鄉何處?” 漢子面生赧色,“在下浙江台州府人士,賤名不足一提。
” “難怪,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更何況家鄉遠在千里之外,”此人尚有廉恥之心,祝枝山也不強求,指著漢子手中畫軸,撫髯笑道:“可否借敝人一觀?” “先生請。
”漢子喜不自禁,匆忙展開畫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