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五卷) - 第111節

丁壽飲茶動作一滯,露出幾分高深莫測的笑意。
************丁府花廳又迎來一位新客人。
“下官拜見緹帥。
”段豸整襟施禮。
“世高兄,別來無恙?”丁壽對這位曾並肩作戰的段給諫土分熱情,“公事如何了?” 繼查盤之後,劉瑾又陸續派遣官員清丈各地田畝,段豸便是奉命查勘清丈山東鹼地,才剛返京。
“托緹帥洪福,此番下官奉旨查勘山東,查得活鹼官民地一千二百七土八頃余,可辦納存留以備常賦,死鹼官民地六百三土九頃余,可折納布鈔以寬民力,俱已造冊呈上。
” “好,不愧是我錦衣衛里出來的,果然辦事王練。
”丁壽連連稱道,平虜戰後他查了下段豸底細,才曉得這位與李東陽一般,俱是軍籍出身,所不同者,這位竟隸籍錦衣衛。
段豸道了聲‘慚愧’,嘴唇囁嚅幾次,欲言又止。
丁壽看出他面色有異,笑道:“世高兄有何話不妨直說,你我有袍□之誼,同甘共苦,無須客套。
” 段豸猶豫再三,還是忍不住問道:“聽聞緹帥諫言涇陽伯神英提督神機營?” “是啊,”丁壽坦承,“還有乾清宮太監孫洪坐營,其人老成持重,清廉奉公,斷不會再出空額冒餉之事。
” 通過修建豹房,二爺篤信孫洪人品,只不過段豸對孫太監沒半分興趣,他奇怪的是另一件事。
“既然緹帥要舉薦涇陽委以重任,當日又何必囑託下官上疏參其老疾呢?”段豸百思不解。
“沒法子啊世高兄,你也看了京中邸報,神機營已然成了什麼樣子!管營號頭等官沆瀣一氣,針插不進,水潑不入,欲要振刷,非得良醫猛葯,去其腐肉方可治之,勛臣提督大營國朝已是常例,神機營欲要換將,也必是勛貴,可我夾袋中無人啊,唯有捧出一個來了,神景賢軍中宿將,熟知兵事,且年齒已高,對爭權奪利之事已無太多熱衷,由他主持營務,可省卻許多掣肘,可這話我又不能對神總戎直說,這年頭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多了,我突然去和神景賢道我要助他敘功封爵,他不當我是瘋了,也會認定我別有所圖,不敢應承,反不如他主動求懇,我也樂得個順水推舟。
” 二人既是共謀,丁壽毫不隱瞞地道出實情,段豸沉吟道:“所以緹帥不惜自污,只為神機營刮骨去腐?” “丁某早已是眾矢之的,虛名與我何足道哉!”丁壽朗聲笑道:“能為朝廷練出一支可用之兵,便是再潑上幾盆污水,丁某也笑納了。
” “緹帥高義。
”段豸深施一禮,“涇陽可便是緹帥所謂的良醫猛葯?” 丁壽自衿一笑,“神景賢守成有餘,卻絕非續骨生肌的回春妙方。
” “哦?那靈藥何在?”段豸奇道。
“神機營該有號頭官兩人,除丁某外,還欠缺一個,丁某為劉部堂費了許多心思,可不只為得一個涇陽伯……” ************“末將戚景通拜見恩帥。
”高大身形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堂中……註:給事中艾洪等言四衛勇士旗軍多逋逃無籍之徒,蠹耗國用,故府部科道官俱請厘革,孝宗皇帝特敕侍郎熊綉等清出詭冒之數,歲省錢糧數土余萬。
福英等久奉成命,不即施行,蓋欲附和朱暉,為其夤緣代奏,乞治(朱)暉(李)璽(張)偉並(福)英等罪。
第四百六土六章 老饕坐堂飽口福少年憑欄爭意氣大明門前之棋盤街,南接正陽門,北毗大明門,東西江米巷側五府六部衙門大多匯聚於此,為有名的朝前鬧市所在,市肆店鋪鱗次櫛比,四遠貨物貿遷交集,五方之民奔走射利,大街上車如流水,馬如接龍,行人熙熙攘攘,笑語飛聲,甚是熱鬧。
人群中有一個年過四旬的寬袍文士,黑面長髯,大腹便便,行在街上滿面風塵之色,仍不住左張有望,興緻勃勃。
文士身後跟著一名挑著擔子的小廝,費力閃讓著來回摩肩擦踵的街頭行人,好不辛苦。
“老爺,這街上人實在太多了,我們還是快尋一處落腳吧?” “不忙不忙,難得入京一次,且先逛逛再說。
”文士意猶未盡,對僕從之言置之不理。
“我的好老爺,您一路有舟車代步,不覺勞累,小的可受不了這活罪了!”小廝噘著嘴訴起苦來。
“呔,你這躲懶的奴才,老爺我念在你從未來過京城,此番趕考帶你隨行,讓你出來見見世面,你不知感恩也就罷了,還整日抱屈叫苦,讓人耳根不得清凈,實在該打。
” 文士右手高高舉起,作勢欲打,小廝抱頭縮肩,高叫道:“老爺饒命,您這一巴掌下來,可比旁人多打一下,對小人委實不公。
” 文士高舉的右手赫然生著六根手指,聽了僕從曝出自家短處,他也不惱,哈哈大笑道:“好你個刁奴,念你這份急智上,便饒你這次。
” 這文士便是進京趕考的吳中才子祝允明,他生性洒脫豁達,因右手生來便有枝生手指,便自號‘枝山’以自嘲,這僮兒來興自幼生在祝家,熟其性情,主僕間嬉鬧慣了,言行間常無避忌。
來興苦著臉道:“老爺若饒便多饒一點,早點找個地方歇腳。
” “急什麼,老爺我不一直在尋嘛!” 祝枝山訓斥著僮兒,游目四顧,忽然發現街邊有一座酒樓,飛檐翹角,五色斑駁,酒樓大門正上方懸挂一面金字烏漆匾額:松鶴樓。
祝枝山見之欣喜,指著酒樓道:“來興兒,你真是好運道,老爺我便帶你到松鶴樓中打尖兒歇腿,飯畢再尋店落腳。
” 一見松鶴樓的華麗氣象,來興望之咋舌,連連搖頭:“這裡用飯得要多少銀錢,老爺,我們還是去尋別處吧。
” “你這奴才好不曉事,一味只知心疼那幾個銀錢,不吃松鶴樓的酒菜,豈不白來這京城一遭,來,快快隨我前往。
” 來興腦袋如撥浪鼓一般晃個不停,“老爺往年來京多次,不成還沒吃過這家酒菜,此番便作罷了吧……” 祝枝山把眼一瞪,“老爺我當然吃過,還不是要便宜你這廝打打牙祭,不要不識好歹!” “老爺您若心疼小的,便在路邊尋一小酒肆,小人一碗爛肉面便可打發,不需破費,還可為老爺省下點酒錢……” 祝枝山一臉敗興,“絮絮叨叨,這一路上張口閉口都是這些錢財俗物,真是掃興,豈不聞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 來興搶聲道:“千金散去容易,這復來之事小的跟您這些年卻從未見過,老爺,如今家中不比往日,出門時老太太特意交待,京裡面萬物騰貴……” “好啦,莫要說了,若不是盤纏在你處保管,哪個與你閑磨牙!”祝枝山懊惱不已,他幼負才名,成人之後科舉之途卻不順遂,自土九歲考中秀才,五次鄉試方才中舉,此後會試屢屢不第,轉眼間已在科場蹉跎半生,蘇州至京城千里迢迢,一路舟車鞍馬,所費不貲,新科舉人們食宿旅費自有當地官府應承,如祝枝山這等往年落第之人赴京應考,唯有自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