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第三卷 朝堂風雨) - 第110節

第二百一土七章為病者諱「太后怎麼樣了?」仁壽宮外焦躁等待的朱厚照,一見丁壽便急聲詢問。
「陛下放心,太后該是一時急火攻心,應無大礙。
」丁壽道。
「那就好,那就好。
」朱厚照放下心來,又狠狠一捶掌心,「都是那兩個為非作歹的傢伙害得朕母子失和。
」「恕臣直言,太后一心想保自家兄弟平安,若陛下逼迫太過,怕會真的有損天家親情。
」丁壽換了一副嘴臉,憂心忡忡道。
「朕豈不知,可難道讓朕姑息養奸,由他二人繼續作惡不成?」朱厚照恨聲道。
「嚴懲怕是太后那裡不依……」丁壽故作思索一番,繼續道:「不如給二位侯爺一個教訓,既讓他們曉得輕重,又給太后一個台階。
」「什麼教訓?」朱厚照問道。
「罷了二侯的朝參,無旨不得隨意進宮。
」丁壽見朱厚照眉頭皺起,似有覺得輕判的意思,連忙解釋道:「一來讓二位侯爺曉得在宮裡失了寵,今後行止必會有些收斂;二來太后那裡也全了面子;三來么也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陛下執法嚴明,不徇私情,乃聖君垂範。
」「朕不在乎這些虛名。
」被忽悠起來的朱厚照眉花眼笑,卻還裝作不在意狀。
「另外關於刑部……」丁壽又道,既然首輔劉健都擺了一道,那率先給自己挖坑的閔珪要不收拾一下,二爺心裡實在氣不過。
「人犯獄中服毒自盡,刑部一王人等辦事不力,自大司寇下涉案人等皆以罰俸論處。
」既然劉瑾和王岳都不想在這事上深究,丁壽也不敢鬧出太大動靜,道:「也好給群臣一個教訓,今後勤於王事,勿有懈怠。
」朱厚照滿意地點了點頭,拍了拍丁壽肩膀,「進退兼顧,三思而行,這才是股肱之臣的樣子,天下官兒都像你這樣思慮周祥,朕該少了多少麻煩事。
」「陛下謬讚,臣惶恐。
」丁壽笑容滿面,難抑得意之色。
沒等丁二爺的小尾巴翹起來,朱厚照隨之來了一句:「讓你找的人怎麼樣了……」丁壽正發愁怎麼解釋這檔子事,遙見宮女翠蝶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張太后虛弱地躺在榻上,神色萎靡。
「母后,母后……」朱厚照立在榻側,輕聲呼喚。
太后緩緩睜開眼帘,「皇上,你那兩個不成器的舅舅……」「母後放心,丁卿已經與兒皇說過了。
」朱厚照將方才商議二侯的處置一五一土講了出來。
太后欣慰地點了點頭,「讓皇兒費心了。
」「母后哪裡話,都是兒子不孝,累您氣壞了身子。
」朱厚照一時真情流露,聲音哽咽。
丁壽把梅金書拉到一旁,低聲道:「這是怎麼了?剛才還好好地,怎地診完病更嚴重了?」「稟世叔,太後有暗疾在身,此番大怒,將體內燥郁之火激發,故而來勢兇猛。
」梅金書面色凝重,略一沉吟,繼續道:「觀其脈象,右手寸關二部脈甚洪大,左手心脈大虛……」大段醫理聽得丁壽頭疼,打斷道:「說人話,什麼病?」梅金書話語一窒,籌措一番言辭,繼續道:「鳳體積攢阻寒,阻虛火旺,似乎長期不寐……」不可能,就二爺見她這幾回,哪次不是日上三竿才起床,丁壽大搖其頭。
不但丁壽不信,湊過來的朱厚照也是不信,待喚過翠蝶細細詢問,不由二人驚訝莫名。
「太后整夜不睡有些日子了,白日里神思倦怠,心心懨懨地,吃過幾位太醫的方子調理,也不見效。
」「那為何不早日稟報於朕?」朱厚照憂心母親,龍顏大怒。
翠蝶慌忙跪倒請罪,「奴婢早想稟奏,奈何太后不許,只說自己知道,不要奴婢多事。
」「金書,你可有診治之法?」丁壽問道。
「此次痰火鬱結於心,引發暈厥,倒是有幾個方子應急。
」梅金書眉頭深鎖道:「可這長期不寐之症若不緩解,怕是治標不治本啊。
」「無法根治么?」朱厚照道。
「陛下明鑒,自古來上下尊卑分明,男女有別。
」梅金書為難道:「男醫女疾本就有諸多不便,況且以男子之身度女子之心,推斷病由,難免有失偏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微臣不敢妄施藥石。
」「那你還杵在這裡做什麼,去喚醫婆來。
」朱厚照喝道。
翠蝶面露難色,「陛下,宮中醫婆多年前俱都老病請辭了。
」「不獨宮中,便是天下間,也是女醫稀缺,杏林之憾耳。
」梅金書感懷道。
沒功夫聽梅金書感嘆大明朝婦科前景,朱厚照匆忙傳旨,欲徵集民間女醫為太后診病。
「陛下,臣府中西席便是女子,醫道精湛,可以一試。
」丁壽毫不猶豫把談允賢賣了。
「怎不早說,快快宣召。
」彷彿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朱厚照連聲催促。
丁壽見梅金書面色猶豫,便道:「此人乃梅太醫師妹,請梅太醫隨臣同去敦請。
」************車輪滾滾,沿著青石街道一路賓士。
「金書,方才宮內似乎有話要說。
」丁壽向同在車廂內的梅金書問道:「可是有何不妥?」梅金書嘆了口氣,「小侄無狀,怕是給世叔扯上了個麻煩。
」聽梅金書一番解釋,丁壽才曉得談允賢此次進京是有求而來。
談允賢幼弟談一鳳,弘治五年舉人,中舉之後屢試不第,在大明朝舉人想做官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首先需三次會試不中,才有機會候補派官,可即便派官也不一定輪得到,因為還有一批取了進士后朝考不合格的在家等著候補呢。
嚴格來說,那位中舉后就樂瘋了的范進老爺這輩子能不能熬到派官,還得看祖上積了多少德。
咱也別提那位舉人中的另類海青天,那位爺做官是因為嘉靖時期張孚敬改革吏治,三途並舉,談一鳳可不一定有那運氣。
不過好歹談家也是書香門第,世代為官,機會比同輩還是多些,在談一鳳中舉土三年後,總算是熬到了桂林訓導的空缺。
「府城訓導?」丁壽聽到這裡,面上露出輕視之色,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兒。
梅金書倒是沒有小瞧之意,只顧說道:「桂林地處偏遠,允賢心懸幼弟,想為他另謀一官職,恰逢長今小師妹延聘西席,聽聞世叔又是當朝紅人,便請託小侄。
」說到此,梅金書面帶赧色,「為小師妹早得名師授業,小侄厚顏答允,本想等待時機再面訴詳 情,又怕世叔為難,遷延至今。
」「不就是要補個實缺么,有什麼為難的。
」丁壽滿不在乎道。
梅金書面色凝重,道:「官職授受,朝廷自有法度,豈是易於的。
」丁壽仔細打量著比自己大許多的師侄,他老子梅退之一心想著造朱棣後人的反,兩個兒子卻一個痴、一個呆,替自己考慮什麼朝廷法度,還真是養子不「肖」。
梅金書被丁壽看得渾身不自在,「世叔,可是小侄言語有錯?」「沒錯。
」丁壽展顏一笑,拍了拍梅金書肩頭,「此事交給我吧。
」************烈日炎炎,蟬聲切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