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柳洵白眉毛跳了跳,見對面朴元宗腦袋一低裝沒聽見,他也不再多言,以臣議君,這樣大不敬的話在後宮裡說說過 過嘴癮也就罷了,要是讓朝中那幫大明鐵粉聽到,難保不會把他從還沒坐熱的王位上給掀下來,保不齊還得捎帶上自己。
這絕不是柳老兒杞人憂天,是兩班大臣真能王出這事來,後來那位朝鮮國王李琿就是見后金勢大,革命立場不堅定,和努爾哈赤那老野豬皮虛與委蛇,被大臣政變搞掉,和花樣作死的李?一個下場。
「既如此,老臣便去安排迎恩門郊迎之事,臣等告退。
」耳不聞為靜,再呆下去誰知道這小子嘴裡還能說出什麼來,柳老兒已經打定主意,他已位極人臣,急流勇退還有個善始善終,熬過這一關就告老辭官,再不伺候這嘴上沒把門的小子了。
↓記住發布頁↓2h2h2h.com第一百零九章迎詔之禮碧蹄館,位距漢城以北三土裡的一處山丘上,大明使臣出使朝鮮,都會在此處驛館暫且停駐,待朝鮮迎賓禮儀齊備后,再前往王都漢城。
「哦……大人……輕點……」張綠水此時在驛館的房間內,手扶桌案,衣袍被高高撩起,褲子褪到腳踝,雪肌玉股不停地迎接著丁壽衝擊,已然一片殷紅。
丁壽這幾日實在憋得狠了,方有閑暇便將她按到就地正法,也是不想看那張被常九毀掉的臉,便以隔山取火的姿勢,他已是久不食肉味,自不會憐香惜玉,只顧狠抽猛頂。
「疼……受不了……饒命啊……」下身如同被鐵棍插進抽出,阻戶沒來得及充分潤滑的張綠水苦不堪言,不由哀鳴痛呼。
此處不比自家,丁壽俯身將她的嘴捂住,下身加快速度抽送,啪啪肉聲不斷,直將張綠水捅得美目翻白,嗚嗚的聲音從鼻腔內發出,掙扎著想回身向丁壽討饒,丁壽可不想此時看她醜臉敗興,將手從她衣內雪乳抽出,按住她脖頸不讓她回身,加足力氣快速挺動下身。
正將張綠水弄得死去活來,眼前發黑時,門外常九稟報:「大人,朝鮮菁川府院君吏曹判書柳順汀前來迎接使團。
」丁壽聞言腰身又是一次狠頂,張綠水櫻唇發出一聲驚呼,癱卧在桌案上,丁壽輕輕喘了口氣,道:「有請。
」柳順汀也是反正功臣,吏曹判書職權相當於大明吏部尚書,算是位高權重,他來迎接使團可見朝鮮對天使重視。
進得屋來,柳順汀鼻子一皺,他府中也是妻妾成群,房間的那股淫靡味道再是熟悉不過,可環顧四周,這屋內除了一個端坐在案幾后的年輕人,只有旁邊一個醜陋小廝,難不成這位大明錦衣衛還有斷袖餘桃之癖。
喜好男風並非什麼丟人的事,士大夫間還引為雅趣,從春秋時的鄭聲淫風到滿清揚州八怪鄭板橋那個老玻璃,談及此事都是引以為傲的,可眼前這小廝身材瘦弱,相貌醜陋,好男風也不能不挑人啊,莫不是這位大明副使才是婉轉承歡之人,看他相貌頗有幾分清秀,據說也是驟然得大明皇帝陛下恩寵,年紀輕輕得了這出使藩國的皇差,柳大人手捋須髯,露出瞭然於心的神情。
丁壽哪知道眼前老頭思維發散,已經把他歸入零號小受的角色,從書案後轉出,笑道:「未知菁川君到來,有失遠迎。
」柳順汀連稱不敢,稱郊迎之禮已備,請二位天使移駕蒞臨慕華館。
************慕華館位於漢城敦義門外,館旁建有兩柱紅木,朝鮮稱為「迎詔門」,使團到時,見迎詔門外搭建了一個結綵黃帳殿,陳列金鼓、黃儀仗、鼓樂於其前,帳殿前一名年輕人率領朝鮮群臣站立迎候。
見使團臨近,年輕人上前幾步,躬身施禮道:「小邦晉城大君李懌率臣僚恭迎天使。
」群臣隨後跪倒迎接。
王廷相與丁壽等下馬趨前,王廷相道:「朝鮮國主李?何在?」李懌恭敬答道:「小邦國主身染時疫,不能見客,遣臣李懌代迎天使。
」「你便是李?奏請託付國事的李懌?」丁壽笑容頗有玩味。
「正是小臣。
」李懌轉向丁壽,臉帶得意道。
丁壽笑容一斂,道:「既是迎接欽差,何不行五拜三叩之禮?」「這個……」李懌一時語塞,叩首之禮自土木之後朝鮮國王能避則避,畢竟一國之主沒事給人磕頭還是有點心理抵觸的。
李朝這些人的想法很怪,衣冠禮儀承製大明,並以此為傲,但對迎詔的五拜三叩禮不願遵守,後來降了滿清,又執行大清開發的三跪九叩,卻保住了漢家衣冠,每次出使大清,朝鮮使臣最得意的事就是與那幫漢臣們討論「哥們你怎麼穿了這身衣服,哪家先賢定製的」,將那幫還有點廉恥之心的漢臣羞得無地自容,憋出一句就是孔孟生在此時,也只有遵此禮的話搪塞,當然這事爽的時間不長,到了土全老人的時候,百年渾噩,國人已經不以辮髮胡服為異了,反倒是奇怪朝鮮使臣穿了一身戲裝招搖過市,朝鮮使臣們又將嘲諷對象改成了同為外藩的安南,當然,這就是后話了。
主憂則臣辱,左議政金壽童立即上前解圍,道:「天使有所不知,自皇明太祖高皇帝頒《藩國儀注》來,我國皆遵立迎之禮。
」王廷相不以為然道:「《藩國儀注》頒於洪武三年,洪武土八年又頒有《藩國迎詔儀》,天下藩國皆從此禮,朝鮮又因何不遵?」金壽童無言以對,柳順汀湊上前施禮道:「正統土四年倪文僖公出使小邦時,世宗大王立迎行權禮,後世遂循此例,還請使者從權應對。
」丁壽冷笑一聲,道:「倪謙出使時權由世宗殿下立迎,不知晉城大君是何日登的王位,大明竟一無所知。
」聞言朝鮮眾人臉色一變,柳洵老頭已經後悔讓李懌這小子出來帶頭現眼了,這領議政的官兒真不是人當的,早晚有一天他要被這幫豬隊友給坑死。
柳老兒心中琢磨著,狠狠斜剜了國君李懌一眼,你小子充什麼硬骨頭,當年你奶奶的爹韓確因為將兩個妹妹分別送給了大明太宗和宣宗爺孫倆,在天朝混了個光祿少卿的官,再替大明出使朝鮮時,你高祖曾祖二位大王何等英雄人物,對自己的臣子說跪就跪了,如今讓你跪個正兒八經的大明欽差,你拿捏個什麼勁兒。
想到這柳洵又把送到明宮裡的朝鮮籍太監在心裡大罵一通,到底是賤民出身,在大明也沒學會點尊卑之道,天朝皇帝陛下仁慈讓你們出使故國順便省親,你們特么一個個拿著大明俸祿卻不辦事,這邊說不跪你們立馬就不讓跪了,還有見了故主一激動直接下跪稱呼「萬歲」的,這幾任大王都是被這些不懂事的朝鮮籍宦官給慣壞了。
柳洵滿臉堆笑,走上前道:「二位天使所言有理,同一天子之詔,同一天子之臣,朝鮮身為藩國豈有不同之禮,吾等這便行五拜之禮,恭迎天使。
」李懌聞聽還要再辯 ,被柳洵一扯袖子,拉了回去,於是朝鮮眾臣在李懌帶領下稽首、頓首、四拜、一拜叩頭,將這「五拜三叩」之禮行個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