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英雄之武穆傳奇 - 第二十三章 第三次北伐 (1/2)

紹興五年正月,金太宗吳乞買逝世。由其侄孫完顏亶繼位,金國政局也隨之而發生了很大的變動:原來操持軍政事務的粘罕失勢,不久憂悶而亡,由完顏昌接掌大權。
秦檜之前跟隨完顏昌的軍隊出征伐宋的時候,對他極盡討好之能事。不但幫他出謀劃策,還協助他搜刮財物,擄掠女人,所以建立了不錯的關係。
這次回到金國,他將高宗給他的財寶一大半都獻給完顏昌,所以完顏昌讓他住在府中,兩人有空就會討論金宋議和之事。
金兀朮之前派遣使者前往威逼南宋,最後導致岳飛第一次北伐,連破金國與偽齊聯軍,收復襄陽六郡,徹底破壞粘罕的滅宋計畫,使完顏昌的想法逐漸改變,再加上秦檜及力遊說,答應給他更多的財寶,最後終於成為金國的議和派主力。
岳飛二次北伐因為糧草不濟宣告結束之後,秦檜與完顏昌設計的議和內容也初具雛形;完顏昌接掌金國大權以後,便催促秦檜回南宋並儘快取得宰相職位,到時候兩人便可聯手完成宋金議和的大事。
秦檜回國之前,再度前往監牢去找韋賢妃說道:「太后回國之事已有眉目,待微臣回去與皇上商議之後便能成事,請太后在忍耐一些時日;不過太後進入浣衣院之事不宜聲張,為恐有人敗露,最後只能讓太后一人隨徽宗梓官回朝。」
秦檜回到南宋,正值岳飛戰事連捷,全國上下歡欣鼓舞,朝中主戰派氣勢鼎盛之時;因此高宗希望秦檜暫時隱忍低調行事,所以先將他外派到地方任職。
完顏昌,女真名字為撻懶。劉豫的偽齊政府一直都儘力討好粘罕,使完顏昌十分不快,甚至主張將這傀儡政權廢掉。
岳飛二次北伐時,偽齊當然馬上就向金國乞求援兵;不料當時正是完顏昌權勢最高漲的時候,對劉豫的求救完全置之不理。
儘管在金人那裡吃了閉門羹,劉豫還是決定以攻為守;但是他主攻的方向,並不是之前被岳飛收復的襄陽、鄧州地區,而是江、淮地區。
紹興六年九月,劉豫出動號稱七十萬的大軍,兵分三路進攻南宋。
東路由劉豫的兒子劉猊率領,預定從渦口渡過淮河進犯定遠縣,目標是宣、徽二州。
中路由劉豫的另一個兒子劉麟率領,取道壽春進犯合肥。
西路由孔彥舟率領,在谷口渡系橋渡過淮河,前往圍攻光州,然後直趨蘄、黃。
此外還有李成和關師古的部隊,也都分別編入以上三路之中。
劉猊率領的東路軍,一進入淮東就遭遇到韓世忠的軍隊阻攔,前進不得,只能就地駐紮在順昌府城內。
劉麟率領的中路軍馬,號稱有十萬之眾,築了浮橋由淮西渡水,駐紮在濠州、壽州之間,屬於張俊的防區。楊沂中的殿前司撥歸張俊指揮,這時剛好率領人馬由杭州抵達淮西,與張俊的隊伍會合。
雙方劍拔弩張,一場大戰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二次北伐成功之後,朝中有許多大臣,尤其是張浚,都勸高宗應該還都建康。就算沒有十分把握,至少也先將行鑾移駕健康,以提振朝廷聲威,鼓舞全國軍民的士氣。
高宗覺得有道理,所以就從臨安出發前往健康。才走到平江府就聽說前面即將爆發大戰,心中難免有點忐忑,躊躇不前。隨伺在旁的大臣中有趙鼑,一眼就看出皇帝心中的想法,順著大腿一下子就拍中馬屁說道:「微臣斗膽建議,在這種戰亂時期皇上最好回鑾京都,以安天下民心;眾位將領也才能毫無顧慮,各司其職,全心全意守好長江天險。」
高宗聽了雖然十分受用,最後還是鼓起勇氣下令繼續前往健康。
劉麟知道宋朝官兵很害怕金兵,所以下令給手下的簽軍,要他們都改穿女真人的服飾,成群結隊,經常出現於河南各處州府,使得南宋又廣泛地流傳說,金國和偽齊即將聯合出兵前來攻宋。
這個招式對韓世忠與岳飛固然沒有效果,但是要恐嚇那個一向勇於私鬥、怯於公戰的劉光世卻綽綽有餘,讓他更加害怕;他便乘機請託趙鼎,說他的大隊人馬駐屯在當塗,前哨卻分佈在廬州,首尾不能兼顧,使他的部隊聲勢上遠遠不及上游與下游的將領,所以請朝廷准許他把分佈在廬州的部隊撤退到採石附近。趙鼎替他說服皇帝,由樞密院明令允許他放棄廬州,把前哨部隊撤退到太平州駐紮。
高宗還聽從了趙鼎的建議,由朝廷下令將岳飛的部隊由鄂州移駐江州,填補長江中游劉光世棄守蘆洲之後形成的空隙。
這時岳飛眼睛的毛病正好處於最嚴重的階段。
連續幾年的盛夏時節,岳飛都在江南各處討伐游寇,行軍之地大都屬於煙瘴盛行的山林,讓他這個北方漢子很難適應,長期下來積重成為一種眼疾;後來又遭逢母喪,時常哭泣,使這毛病更加嚴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