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漢王在腦海中一比劃,怕是臨淄之西那座山。她受重傷,君姐姐負著她,走不得太遠,她遇刺之時,已近臨淄。應當便是那座山了。
不想山中,住了一位佳人呢。漢王悄悄望了眼君瑤,越發覺得她好看。
難怪古時許多名士愛訪仙山。
若知山中有君姐姐,她也愛訪。
君瑤端坐榻前,正等著漢王發問。問過了山是何山,此是何地,便當問她為何救她,救了她,又為何攜她入深山。
不想等了許久,也未見漢王開口。君瑤見她多半不問了,便欲離去。正要起身,又聽漢王那軟軟的聲音:“你在山中悶不悶?”
君瑤道:“不悶。”
啊?竟是不悶么?漢王失望。此處離臨淄很近,若是悶,她以後也可常來尋她解悶的。不想她竟不悶。
可若是君姐姐的話,漢王又偷偷地看君瑤,君瑤穿著一身白色衣衫,眉宇沉靜,風姿內斂。縱然靜止不動,也可想象一番,裙裾翩翩,杳若天人的風采。
若是君姐姐,想來縱然覺得悶,也不會說出來的。漢王十分瞭然地想道,山林寂寂,無人陪伴,無人言談,怎能不悶。
“我將來常來看你,好不好?”
君瑤皺眉:“不必。”
漢王十分瞭然地望著君瑤,稚嫩的小臉上努力顯出慈愛的模樣:“我知道的,你放心,我會獨自前來,不帶侍從,不攜親朋。”
君瑤:“……”
她欲再度拒絕,卻看到漢王紅腫的眼眸,與因疼痛褪去了血色的雙唇,拒絕之語便又吞了回去。
罷了,待殿下傷好下山,她自會離去,到時便是殿下再來此地,尋不見她,也只能作罷。眼下不如讓她高興一會兒。
漢王見君瑤不開口,只當她默許了,果真高興。
看吧,她就知道,其實君姐姐孤身獨處,也很孤單的。
漢王覺得她們相處三日,又說過許多話,應當算得上有些熟悉了,她的話也跟著多了起來。
“我赴臨淄是去就國,說是就國,其實並無熟識之人,也算是獨在異鄉,做了異客。你放心,便是我想與人同來,也尋不出能與我結伴之人。”
既是隱居山林,可見不大喜歡人事紛擾的,漢王再三保證,必不會攪擾君瑤清靜。
君瑤不說話,輕輕點了點頭,以示她在聽。
漢王越發有談興,一雙亮晶晶的眼眸望著君瑤,繼續絮叨:“我還是喜歡洛陽。只是洛陽很亂,大家都爭來爭去,繞著一個皇位……”
說到這裡,漢王頓了頓,遲疑著望向君瑤,不知她曉不曉得京中大事。
隱士多半極有能耐,譬如當下在京中攪弄風雲的那位衛先生,原先便是在邙山做隱士的。足不出山,而知天下事。
但邙山究竟在京郊,要打聽什麼也容易得很。
西山便不同了,地處偏遠。且君姐姐冷冷清清的,看上去便是對世事漠不關心的模樣。她興許是個不問世事的真隱士。
漢王想了想,便說得明白了些:“如今在位的是我侄兒,叫蕭德文。我還有四位兄長,一名幼弟,他們都想做皇帝,便不大服氣陛下。我阿姐受先帝遺詔,做了顧命大臣,要保扶皇帝,幾撥人便爭來奪去,京師也不大安寧。”
她眼角低低垂著,語氣間含著困擾與心煩,卻又是全然置身事外的模樣,彷彿說起的是對門鄰舍有幾個孩子,很不爭氣,繞著一份家資打得頭破血流。
君瑤莞爾,繼續聽她說下去。
漢王見她沒有聽得不耐煩,頓時很高興。她就知道,君姐姐獨在山林間,必是很悶的,多與她說話,她雖不笑,心中定是愛聽的。
“雖叫紛擾所攪,但洛陽還是有許多好去處。若是春日,最好往洛水畔。”漢王露出一個努力回憶的神色,彷彿是回想春日洛水的風采,一面想,一面緩緩說道:“洛水澄澈如鏡,兩旁山坡都鋪了一層青翠的綠茵,一眼望去,這綠意彷彿延綿到了天際,兼之和風蕩蕩,楊柳依依,是踏青的好去處。”
君瑤一笑,洛水她也去過的,的確如殿下所言,風景秀美。殿下剛換了葯,該睡一覺才好。她欲起身,好留漢王獨處。漢王卻又道:“倘若錯過了春、色,便該往廣平寺了。山間桃花開得晚,一旦綻放,卻是世間獨有的盛況。”
她說著盛況,語氣間分明是有些遺憾的。
君瑤心間一動,有些料到漢王要說什麼了。
果然,只聽漢王嘆息一聲,將小眉頭皺得緊緊的,很惋惜道:“可惜最大的那棵樹,不開花的。”
作者有話要說: 回復一下評論中的幾個疑問,這卷肯定沒有卷一長。
最後也是he,漢王轉世,總會遇到適宜修鍊的體質,王妃會等她的。
☆、第七十三章
漢王既上了心, 自也仔仔細細詢問了這棵桃樹是何境況, 結果卻得知此樹從開花。
“這麼大, 世間罕見, 倘若能開花,不知該多好看呢。”漢王一說起便是道不盡的惋惜, 她還欲尋求贊同,望向君瑤, 問道:“對吧?”
君瑤沉默:“……”
漢王等了一會兒, 未等得君瑤符合, 便又期許地望向她道:“必是最好看的,是吧?”
若不答她, 還不知她要問幾回。君瑤遲疑片刻, 勉強道:“是。”
漢王得了贊同,當即滿意地彎彎眼角笑,還很高興道:“是吧, 就說好看的。”
君瑤沒來由一陣羞意,看了漢王一眼, 不再開口, 起身離去。
說得好好的, 她就走了,漢王撓撓腦袋,很不解。沒人陪她說話了,她只得又一人獃獃躺著。
在山間,時日彷彿過得格外快。
君瑤在此處, 與在廣平寺中,無甚差別,一樣是清修參佛,只是此處還多了個小東西。君瑤清修之餘,還需照料漢王。
她原是每日與她粥吃。但過了三五日,漢王雖口上不說,也努力地一口一口,將粥都咽下,然光看她那吞咽速度,便可知,十分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