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瑤忙上前兩步,再看,只見窗下空空蕩蕩,窗外墓碑冰涼,墳土凄凄,何來她的小殿下。
君瑤大慟,終於痛哭。
齊國百萬大軍又如何,怎敵得過她三千年的妖法。可是她什麼都沒做,她眼睜睜看著小殿下焦慮難安,看著她輾轉反側,看著她廢寢忘食地與大臣排布兵防,看著她為魏軍大敗而一次次偷偷落淚,她什麼都沒做。
她怕涉入凡間太過,天道譴責,她怕毀了三千年修行,毀於一旦,便只一次次勸說自己,只等魏亡,她便可與殿下相守。卻從未想過,魏亡了,殿下又怎會一走了之。
殿下一向怕疼,上個葯都能疼得哭泣,不知那烈火焚身,她是何等無助。
君瑤找不到漢王了,九州四方都叫她踏遍,始終不見漢王。漢王彷彿魂飛魄散了一般,再無分毫蹤跡。
君瑤想到魂飛魄散四字,便不敢深想。她一面繼續找尋,一面開始想旁的法子。有一日,途經一處深山,聽一狐狸精說起,當年山魂自不周山下搶得一件可逆天改命的寶物,研究數十年,竟讓他找出了寶物的用法。
君瑤一聽逆天改命四字,當即便往山魂洞府去。
到得山魂處,本以為難免一場打鬥,不想山魂卻是將那寶物奉出。
整個妖界都知桃花妖君瑤發了瘋般找尋一凡人魂魄,入了情劫的精怪不少,如她這般走火入魔的卻少見,往昔的溫雅與鎮定都丟了乾淨,修鍊更是不知忘到哪處,中了魔怔一般地找一個興許早已被其他妖怪吞食的魂魄。
寶物是一面鏡子。
山魂知自己打不過她,乾脆給了她,還頗為幸災樂禍道:“這寶物,唯有天劫之時的天雷暴擊,方能開啟。開啟后可逆轉時光五十年。”
數千年修鍊,便為成仙,好不容易等來天劫,誰捨得逆轉時光五十年,何況區區五十年,於諸位活了千年的大妖而言,又算得上什麼。
君瑤一言不發,接過寶物便飛身而去。
她返回廣平寺,重新修鍊。幸而她本就與成仙不遠,心中還能存一個念想。
廣平寺中的主持換了一個,原先那位早已圓寂,新主持便是曾經那小沙彌慧稱。慧稱已是受人敬仰的大師,自不是幼年時叫師兄一騙,就哭泣的模樣。
他見幼年時不見的那棵桃樹回來了,也不驚訝,而是叮囑了寺中小輩,無事不許往園中嬉鬧。
君瑤不由想起漢王。當年殿下,便是托慧稱幾人,好生照料她。
想一人時,最怕的,便是觸不及防遇見與她相關的事。君瑤難以自抑,想起漢王曾心心念念地要回洛陽,便又去了一趟洛陽。
洛陽已恢復了繁華,只是不再是都城了。大魏時的皇宮仍在,然而破舊不堪,無人理會。君瑤來此不知多少回了,她走入宮中,宮中雖衰敗,太液池畔的桃樹卻長勢甚好,正值花期,桃花灼灼綻放,使人流連忘返。
君瑤想起漢王曾與她說過,這幾株桃樹是她幼年時最愛,便駐足湖畔,靜靜地看,心中又想。倘若千年前,她不曾上那座山,而是到了這湖畔,紮根下來。千年來,萬物變換,朝代更迭,她就在此處,歷經一年又一年,終有一日,一個皇帝在此建了宮殿,又有一個皇帝,建立了一個叫大魏的朝代,某年春日,一名玉雪可愛的小皇子來到池畔,看她甚美,便流連忘返,觀賞許久。
她每年春日都來。長大之後,她又會與旁人說,太液池畔那株桃樹,是她幼年時最愛。
君瑤正想得入神,一縷鬼魂飄近,君瑤抬眸,見到那鬼魂容貌,倒是意外,與她微微頷首道:“濮陽大長公主。”
濮陽死後,執念難消,留在人間,目睹兄弟鬩牆,目睹漢王稱帝,更是目睹齊軍來犯,大魏滅亡。
濮陽見她識得她,頗為驚訝,問道:“不知尊駕何人?”
君瑤回道:“漢王故人。”
濮陽一笑,大約是魂魄的原因,她的笑意十分縹緲:“原來是八郎故人。”
君瑤本非健談之人,見有人來,便要走,走出兩步,她又想起這是漢王最挂念的大長公主,便停住了腳步。
“大魏滅亡已久,大長公主何以逗留人間,不去投胎?”
濮陽道:“執念未消。”她當年一封手書送入趙地,與趙王起兵大義,為的是,諸王遲早要反,蕭德文保不住帝位,不如讓繼位之君名正言順,藉以使大魏江山穩固。不想後來,竟使大魏滅亡。
縱然沒有她那一封手書,諸王還是會反,衛秀還是會設計諸王自相殘殺。然而濮陽始終不能釋懷。
君瑤略一思忖,又道:“我可助你重新來過。”
濮陽大驚,忙洗耳恭聽。
“不過你死後的記憶怕是不能留存。”
濮陽一笑,彎身下拜:“生前最後一幕,足以使我警醒。若能重新來過,濮陽結草銜環,報尊駕大恩。”
君瑤聞言,便將她的魂魄收入袖中,返回廣平寺。
又過十年,君瑤修得正果,天劫降下當日,她祭出寶物,果然天地變色,時光逆轉。
五十年前,濮陽十七歲,漢王還是個孩童。
逆轉時光之時,君瑤受了傷,潛入宮中將濮陽魂魄附到她自己的身上,便去了廣平寺休養。
又是一年春日,漢王殿下來到廣平寺中,她在寺中閑逛,忽見寺后一片桃花林。林中那株從不綻放的桃樹,緩緩綻放,滿樹桃花,淡雅秀麗,是世間最美的景象。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請叫我粗長樹。
☆、第九十二章
八百年時光, 匆匆而過, 王侯將相如過眼雲煙、水中浮萍, 轉頭成空, 千年的大妖猶在人間苦苦尋覓。
君瑤徘徊凡間,一世一世找尋漢王的轉世。天下之大, 人海茫茫,要尋一個故人, 談何容易。她找到漢王, 有時是一白髮蒼蒼的老嫗, 有時又是待字閨中的少女,還有時候, 她已出嫁做人婦, 不論她成了什麼模樣,君瑤一世一世地伴著她,陪她老去, 為她料理身後事,又再踏上路途, 重頭來過, 去尋漢王的下一世。
她生生世世的追隨, 就為了當初西山木屋中,靜坐在窗下,轉頭來喚她一聲“阿瑤”的小東西。
這日君瑤來到太乙山下的一處小村落。
她於五十年前奪得一仙器,可於魂魄之中留記號,並可以神識感知這記號在何方。
君瑤得此至寶, 在漢王魂魄的手心留了一朵小小的桃花做記號。今日正是感知到這桃花在此村落中,方急忙趕來。
村落不大,稀稀疏疏的幾戶人家,多是陳舊的茅屋。君瑤走在泥路上,暗自以神識感知著漢王具體所在。
她有些急切,又恐太過著急,神識感知得不清晰,走過了,回頭再尋,反要多費上一刻,便十分警醒,將精力全數關注於神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