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異聞錄 - 京兆異聞錄 第26節 (1/2)

映入眼帘的是點綴著些許白色的蒼綠樹木,幽靜狹窄的山路小道兩旁是匍匐打霜的乾草,如果是在春夏之際估計能有半人高不止,不過現在寒冬凜冽,除去常青樹外,其他草木早已安靜地陷入沉睡,只等來年春風吹來再生根發芽。
雖然穆子川今日沒有一起前來,不過他貼心地提前把發現黎叔屍體的地點告訴了他們。
來到後山小門,沿著石階往下走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會看見一株百年紅梅樹,那株紅梅不同尋常,顏色猶如鴿血,靠近會有濃烈寒香,叫做心慧的小僧彌就是在那裡發現穿著單衣再也無法醒來的屍體。
白鳥目標明確,順著已經沒有雪痕的石階匆匆往那株梅花樹走去。
烏金礦什麼都好,就是太重,此外稍微有點打滑,如果不是林知默在她背後時不時幫她拽一下后衣領,恐怕在這樣狹窄的小路上稍稍錯開幾步,她就能像個球一樣直接哐里哐啷地從上面滾到下面。
一路磕磕絆絆地走到紅梅樹前,她才發現這棵百年老樹的體積大到有些驚人。
它和一般的梅樹截然不同,遠遠看去甚至會覺得這是一顆闊葉樹。
但只要靠近就能聞見源源不斷的暗香,抬起頭,視線上抬,需要花費不少功夫才能在幾近墨綠的繁茂枝葉中找到幾朵暗紅的梅花。
“這是梅花樹嗎?”她對比記憶中的梅花樹,感覺它更像是一種奇怪的植物。
“在國興寺建成之前這棵樹就生根於此,文人雅士們也只是覺得其花如梅,其香如梅,所以就叫它是紅梅樹。”林知默站在她背後,同樣微微抬首看去:“但或許它也是神器。”
白鳥忍不住又回頭多看了兩眼:“如果真是神器,那也不至於在這裡頻頻出現凍死者的屍體吧!”
“倒不如說那種東西還是少一點比較好。”她忍不住嘟囔了一聲。
畢竟奇物想要變成神器需要千百年的時間,可在此期間若是放任不管,那些邪祟害死的人恐怕只能用不計其數來形容。
“的確如此。”
林知默轉過頭來看了她很長一段時間。
她甚至以為對方是準備對她剛才那番話進行反駁或是批判的時候,卻聽見他也留下一句很輕的贊同。
他們繞著這棵參天的紅梅樹轉了一圈,今日樹下無雪,也看不出什麼異樣來,唯有風聲呼嘯著穿過葉間,將耳旁其他細微的動靜都撕得細碎。
“芝麻,你有看到邪祟之類的嗎?”
白鳥俯下身又撥開乾枯的草叢仔細探查了一番,最後心不甘情不願地承認這裡正常得像是任何一座在這個時代隨處可見的山腰。
林知默抬頭看向這棵梅樹,最後搖頭。
“不如直接去問那位小僧彌。”
白鳥最後停留在據說是發現死者的樹根處,她摩挲了一下那乾裂的樹榦,同意林知默的說法。
發現死者的小僧彌正是今日要開壇講經的法真大師之徒。
白鳥與林知默跟在另一位中年僧人的背後七繞八拐地找到他時,發現這個看上去只有八九歲,剃了光頭、留了戒疤的小男孩正滿頭是汗地搬經文去國興寺前方的空地上。
“心慧,有貴人前來找你。”
那位叫做心慧的小僧彌抬起頭來,疑惑地看向他們:“法善師叔,哪位找小僧?”
法善雙手合十,將他們幾位互相介紹后,便先行一步去整理不久后要開壇講經的物品。
白鳥上前一步:“要打擾你片刻功夫,你就是向大理寺報案的小僧彌嗎?我們是來找你問問具體的情況。”
“你可還記得在那天你在後山那棵紅梅樹下第一眼看見的情況?”
小僧彌摸摸自己的光頭:“兩位是從大理寺而來嗎?那日天陰,小僧原本第一眼並未發現有何不對,直到走近了才看見有人倒在那裡。”
第30章
白鳥沒有說話,雙眼緊盯著這位像是摸不著頭腦的小僧彌看了又看,對方的神情疑惑得太真,似乎完全沒有說謊的樣子。
“那心慧師傅可知,最近在國興寺凍死的屍體並非一人。”
聽到這話,心慧臉上就出現了猶豫的神情。
白鳥沒有放過這點蛛絲馬跡,繼續追問道:“心慧師傅可有什麼頭緒?”
“這……”他又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腦袋,見他們兩人一直站在自己面前,似乎並不打算將這個問題翻篇的樣子,這才看看四周,見沒人後低聲說道:“小僧的確知道那件事,進了冬,總是有凍死人的情況出現,去年冬天比今年還要冷,死的人便格外多,但大部分並非死在國興寺里,而是死在國興寺再往北的歸元寺附近,只是雙方靠得過近,流言傳著傳著就變了。”
林知默皺起眉:“從去年就有?”
“是。”他點點頭:“只是每年冬天都有,加上又都是些無家可歸的可憐人,人沒了,卻並未引起什麼重視。”
“那為何都是在那個歸元寺凍死的?”白鳥疑惑。
她抬起頭朝著北方看去,的確還能看見隱於一片墨綠山野之中的另外一座佛寺,那寺廟金碧輝煌,不知是不是角度的問題,瞧著竟比這國興寺還要再高大華麗一些。
“歸元寺近幾年來隱隱想比肩我們國興寺。”心慧說道:“他們自詡繼承佛教大乘正統,更說有佛子誕生引領世人,只要去歸元寺虔心禱告,佛必能度化俗人,實現心中所願。”
說到這裡,他又忍不住說道:“可若只是捐香油錢就算是虔誠,那又將窮苦人家至於何地,佛視眾生平等,怎麼可能像他們口中所言,僅靠修佛像、築金身就能前往極樂凈土,佛度世人,是告訴我們前方必有光明,只有修得自我真心,才能度過苦海,終達彼岸。他們那樣的——”
“心慧。”
一聲蒼老平淡的聲音打斷小僧彌的憤懣之語。
心慧打了個顫,連忙回頭雙手合十,低下頭認錯。
“師傅……”
來者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著一身顏色並不鮮亮的舊袈裟立於門前向他們兩人行禮。
“兩位施主,人世不存真理,萬事有光便有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