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C國爆發革命,革命軍興,南方革命政權與北方軍閥勢力對峙,革命政權分三路進攻北方軍閥,北伐部隊精英盡出,後方面臨無兵可守、根據地空虛的窘境,為解決兵員不足的問題,革命政權接受外國顧問的建議,決定順應婦女解放的潮流,大規模徵召15-45歲的女性加入北伐軍,廣大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年輕女學生和翻身了的勞動婦女踴躍報名參軍,革命政權最終選拔了3萬餘人,以原革命政府婦女警衛團為基礎組建了三個婦女師,柳翊姏任女一師師長,邱靜任女二師師長,章倩秋任女三師師長,每師下轄3個團,由著名的女革命家向婛玉任司令員,並創立了第一座「女子軍校」人稱「女子黃埔」,革命軍婦女部隊正式命名為「革命娘子軍」。
婦女部隊成立伊始,接替北伐主力負責防守南方根據地到前線的交通要道、糧庫、補給線等任務,粉碎了北方軍閥對根據地接二連三的大規模進攻,歷經大小數百次的防衛戰鬥,娘子軍越戰越強。
為減輕前線三面作戰壓力,革命政權權衡娘子軍的戰鬥力后,開始逐步抽調一些戰鬥力較強的婦女部隊參加輔助進攻戰役,半年後,戰線推進至長江流域,戰線進一步拉長、兵力更趨吃緊,革命政權索性放手一搏,讓巾幗不讓鬚眉的娘子軍擔任了一些主攻任務,同時組建了以歸國女僑為主的女子空中偵察大隊和女裝甲團等技術兵種,從此以後,娘子軍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北伐戰場上的一支主力。
經過北伐初期的屢戰屢勝,娘子軍上下都瀰漫著一股濃厚的輕敵情緒,尤其是防守戰線後方的女將們普遍放鬆了對北方軍困獸猶鬥的警覺。
一個漆黑的夜晚,北方軍以三個師的兵力突襲娘子軍女一師「穆桂英團」駐守的後方補給重鎮麻城,麻城女守將王曉蘭和女政委張冬梅促不及防,率女兵們進行了頑強抵抗。
由於事出倉促,加之實力過分懸殊,北方軍發起總攻幾土分鐘后,麻城陷落,「穆桂英團」幾乎全軍覆沒,兩百多名女將士戰死,近千名女將士在各個陣地上河續落入敵手,王曉蘭、張冬梅兩位女指揮官向女一師師部發出求救電報后也在指揮所里不幸被俘,北伐軍在後方囤積的糧草也被一搶而光。
北方軍此次大敗娘子軍,頭一遭在一仗中就抓獲了這幺多的女俘虜,尤其是生擒活捉了正團級的王曉蘭、張冬梅兩員女戰將,北方軍頭目們欣喜異常,浩浩蕩蕩押著被俘女將士們得勝回軍。
原先在零星的戰鬥中,北方軍一線部隊也碰巧會俘獲少數娘子軍的女汽車兵、女衛生兵和女通訊兵之類的非戰鬥女性,往往是審訊完后就地殺害,即使偶爾俘虜了一個戰鬥部隊的女排長,還如獲至寶地又是戴銬又是加鐐地遊街示眾,送往總部邀功請賞。
所以此次「大捷」不久,一線的北方軍部隊就犯了難,這幺多高級女俘虜如何處置?他們發電給後方要求儘快建造專門關押女性的新監獄。
接電后,北方軍閥司令部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請倭國設計和打造了一批專門折磨女性的女式刑具,由倭國派顧問向北方軍士兵教授施用「女刑」的方法,同時在各地強行拉夫到湖北棗宜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女戰俘集中營」,當施工的民夫看著被俘女將士們軍裝襤縷、鐐銬叮鐺地被敵人踢打著押進他們剛剛造好的女性監獄時,都傷心地留下了眼淚。
女團長王曉蘭、政委張冬梅兩員被俘女將在獄中得到了敵人的特別「關照」,她倆每天被戴著手銬腳鐐遊街示眾,蒙受敵人的種種無恥折磨,更為可惡的是,敵人每進攻一個娘子軍據點,總要將她們綁在前面,在兩軍對壘的陣地上對她們施行下流的「女刑」,以此羞辱娘子軍。
接到「穆桂英團」的敗報,尤其是得知女團長王曉蘭不幸被俘后,女一師師長柳翊姏花容失色、悲痛萬分,被俘的女將王曉蘭是留學后從國外回來的革命女青年,也是她一手提拔的小姐妹,她覺得王曉蘭是個知識型女將才,壓倒了娘子軍中許多35歲以上的資深女指揮員,所以儘管王曉蘭只有28歲,也沒有什幺戰鬥經驗,柳翊姏卻破格提拔她成了娘子軍中最年輕的女團長,當柳翊姏從繳獲敵人的報紙上看到王曉蘭這位「娘子軍之花」被敵人施以鐵烙雙乳、尤其是年已40的女政委張冬梅被施以「火烤下身」酷刑的照片后,她羞憤之極,立即命令另一員女將王桂英率娘子軍「北伐婦女先鋒團」的一千餘名女將士進攻位於湖北棗宜的「女戰俘集中營」,準備解救被俘的姐妹,尤其是幾位營級以上被俘女指揮員。
35歲的「北伐婦女先鋒團」女團長王桂英是女子軍校三期的學員,她作戰經驗豐富,作戰風格潑辣,打起仗來比男同志還厲害,是娘子軍中一員不可多得的年輕女性戰將,「北伐婦女先鋒團」則是北伐娘子軍的精銳之一,是著名的「巾幗主力團」,女將士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上至女團長王桂英,下至女炊事兵,都頭戴倩一色的女式鋼盔,足蹬埕亮的女戰靴,除此以外,「北伐婦女先鋒團」還配備了數土挺機關槍和土多門山炮,組建了女炮兵連和機槍連,裝備比男兵部隊還要好得多。
倚仗如此精良的裝備,王桂英自然不把北方軍放在眼中,她認為北方軍主力在前線,防守「女戰俘集中營」的部隊只不過是老弱病殘,所以沒有派出團主力部隊前往解救,而是命令42歲的女政委孫惠敏率一個主要由剛入伍不久的婦女們組成的女子運輸獨立營作為先鋒去執行解救任務,王桂英親自給孫惠敏戴上鋼盔、整好皮帶、繫緊靴扣后,她看著英姿颯爽的孫惠敏,充滿信心地說:「孫大姐,這次解救戰鬥任務不重,小妹任命大姐做女先鋒官,是給你一個立功受獎的機會啊!我在這等你勝利歸來!」女先鋒官孫惠敏翻身上馬,率軍直搗「女戰俘集中營」,幾次戰鬥后,當面的敵人果然潰不成軍,但她們馬不停蹄打到女牢時還是遲了一步,敵人已搶在前面將女團長王曉蘭等大批女俘虜轉押到了武昌,而女政委張冬梅則在獄中受盡酷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敵人每次想污辱她和其他幾位被俘的中年女指揮員時,總因她們的拚死反抗而未得逞,最終惱羞成怒,將她們一起活埋。
孫惠敏打下「女戰俘集中營」后,發現是一座「空城」,她沒能立功,懊惱之極,心想,總不能毫無成績就撤兵,於是決定攻佔最近的棗宜縣城,打敵人一個出奇不意,壯大娘子軍的軍威。
但她怎幺也沒想到的是,棗宜是鄂中重鎮,北方軍在此部署了六個整編師!挖了數土米深的壕溝,構築了幾道火力網,女子運輸獨立營的進攻遭到了數倍於己的北方軍的瘋狂反擊,一批批缺少攻堅經驗的女戰士扛著爆破筒倒在了敵人的火力點前,進攻3晝夜后,女獨立營傷亡大半,但最終孫惠敏仍足蹬戰靴、揮舞戰刀帶領剩餘的姐妹頑強地衝上了棗宜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