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蘇很乖,她的話,她從無違背,她點頭,又笑,奶聲奶氣道:“母妃學問也很深。” 淑妃搖頭:“母妃只懂皮毛。” “可是母妃每日都看書。” “母妃看的書都是母后看過的。母妃想跟著她,可是永遠跟不上。” 明蘇似懂非懂。 自那日起,她白日在仁明殿,傍晚,淑妃便來接她回去。 她從來不入仁明殿,只站在外頭,便如皇後送明蘇,從來不送出門,只在門內。 她們仍未再見,卻開始一同撫養一個孩子。 淑妃偶爾會想,要什麼時候才能得皇後娘娘一句允諾的,她會認為明蘇是她的孩子嗎。 她總想著此事,但覺得她只怕永遠都得不到皇后的隻言片語。 誰知那日卻突然降臨。 皇后危難之際,令人送來那紙書信,上頭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保重自身,照看好我們的孩子。” 她終於給了她這句她心心念念想要的話。 而自那之後,她們便阻陽兩隔。 宮中朝中全變了,仁明殿上了鎖,這世間一切都變了。 直到五年後,皇帝再立新后,淑妃早早地去了仁明殿,她看著那殿中熟悉的一景一物,近乎貪婪地看,那人卻再也回不來了。 請安散后,她去了後園,便見園中芍藥與蘭草相依而立,一如往昔。 她彷彿看到當年,皇后便站在此地,望著她像望著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嘆息著道:“我是皇后,方不能隨心所欲。” 她又彷彿聽見耳邊,那人輕柔道:“阿嫣,你可明白了?我心中有你。” 淑妃不知自己是怎麼挨過那一年又一年的,她與這世間實在沒有留戀了。 起初鎖住她的,是皇后的那句照看好我們的孩子。 如何才是照看好了,她總想著這句話。 後來明蘇登基,和那位太后相愛,她們定下終身,不再避諱,漸漸地。 除了名分,她們什麼都有了,宮中眾人漸漸改口,不再稱太后,只稱娘娘,而後連朝中大臣也如此般改口。 世間默認了她們相配。 如此,便該算是照看好了吧。淑妃去了仁明殿,在那一株松樹下挖出一壇蘭花釀。 這是最後一壇,是阿嵐當年埋在樹下,還未來得及起出來的。 埋了土余年了,已稱得上陳釀。 只是,不知那人不在眼前,她一人獨飲,這一回能讓她醉幾載。 她抱著酒罈入殿,將宮人都留在了殿外,她留了書信在南薰殿,明蘇看過,不會為難這些宮人。 她走入寢殿,就在當年她伏著皇後娘娘膝頭的地方,用白玉盞為自己斟了一盞酒,往酒中添了帶來的葯。 意識模糊前,她彷彿看到了那人在她身邊坐下,輕輕嘆息。 皇後娘娘。她輕聲喚道。 那人容色溫婉,目光里含著淺淺的笑意,抬手撫摸著她的頭髮,一如當年模樣。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