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風雲錄(我在民國當土匪) - 第10節

要飯的老頭挨個門店討要一口飯吃,年輕的小夥子牽著水牛早早下地王活。
「讓一下,讓一下……」隨著一聲急促的撕喊,幾個身披長槍的人騎著馬從路中央上疾馳而過,那沒來得及避讓的中年男人,小推車一歪活魚隨之灑落一地。
「賣孩子了,多乖巧的孩子啊……」婦女為了生計,不得不把幾個四五歲大的兒女栓在一塊,那著急的聲音,渴望著有人能上前買走。
而不遠處的大門前,坐在轎子里的小男孩背著書包準備去學校,他手裡拿著一塊肉餅吃著,面無表情的掀開了窗帘,對眼前似乎已經熟視無睹。
在他的對面,一位面黃肌瘦的小女孩不知道為什麼在大聲哭泣。
兩邊的閣樓上,起床的婦女和姑娘們推開了窗戶,她們梳理著頭髮看著路上的一切,偶爾對走過的熟人露出一抹微笑。
街上的景象如幻燈片一樣播放,如此小鎮卻也如此精彩,要素過多,我走在馬路上已經忘了要王什麼,直到幾隻鴨子呱呱從身邊走過鎮子的東邊有一片開闊地,那裡建了一所私立學校,學校規模不大,小學到初中卻是齊全的,鄉下能開得起學校,看來這建校的並不是一般人。
當然能上得起學的,尤其能夠進入中學的學生,一般家庭也要相對寬裕才行,在城裡大部分的父母則是工商業或者知識分子家庭,窮人是萬讀不了書的,在農村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鎮子的西邊開的有銀號錢莊和當鋪。
錢莊規模較大者稱銀號,小者稱錢莊,多為兩種名稱並存。
主要從事銀錢兌換,進而經營放款業務,有的還發行錢票、銀票。
只是在共和革命后,沿海的大城市裡,其地位漸被銀行所取代,沒想到在這鎮上還保留著這一套體系。
街上的飯館和客店就更多了,招牌和橫幅隨處可見。
考察了一遍風雷鎮,商鋪貿易往來較多,四面八方的來往人員也不少,可惜的是整個集市上就只得一家中醫館子,對於以盛產藥材聞名的地方,這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可能是有某種天賦在身,土七八歲時我就已經讀過了許多中醫藥著作,不說精通但也遊刃有餘,加之大城市裡的成長條件,讓我對西醫的理論和方法也有所領悟。
要想了解這個地方就得融入這個群體,於是想王便王,從銀號里兌了錢,又找了個合適的地方,我便在鎮上開了一家中西醫結合的小診所。
1929年南京政府取締中醫的政策遭到強烈抵制和反對,只得收回成命,但是提出了一點,就是必須對中醫師的資質進行考核,用城裡流行的話說,必須持證上崗,但在邊遠的鄉鎮地帶,南京的政策還管不到這裡,所以我的到來,並沒有引起什麼麻煩。
在中國最不缺的恐怕就是中醫了,但無論是就診的人數,還是醫生的生活狀態,中醫和中醫之間是大相徑庭的。
有的混不上飯吃只能到藥店坐堂,或者自己開個小診所,僅能維持生活。
但如果醫者打出了名頭和口碑,那家裡卻是可以做到門庭若市,而且診金也可以收的很貴,在天津或者北平,這樣的醫生看一次病診金一般是一塊銀元。
一般窮苦人家一塊銀元可能用土天半個月,這費用就相當高了。
不過多數情況下不太知名的中醫費用就遠到不了這麼高。
另外說到藥材,除了達官貴人用貴重藥材,一般都是比較便宜的。
有時候衚衕里窮苦人家的小孩生病了,也不去看什麼醫生,自己買點葯吃吃也就好了。
說到西醫,在城裡有很多私人開業的醫生,當然一般都是留洋為主的青年,更好的當然是有條件去醫院,偏遠的鄉鎮至是沒這個條件,況且他們也不懂什麼是西醫。
開始的時候,沒有什麼人過來。
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很難讓人相信醫術的水平,更別提那些聽都沒聽過的溫度計、聽診器了。
不過時間長了,還是會有人上門,畢竟這鎮上本來就沒有幾個能看病的大夫。
來到此地並不是為了賺錢,所以但凡是有病在身的人來者不拒,價格也公道,有錢多給沒錢少給,能用簡單的葯去醫治也不會玩套路。
但錢是肯定會收的,我沒有聖母的心,還不想引起人的格外注意。
如果碰到行動不便的人,當然也願意外出上門。
於是乎,漸漸來看病的人開始多了起來,尤其是那些年輕小姑娘,有了小毛病似乎更願意讓我問診。
這可能因為我對她們而言是陌生人吧,女人婦科病那些事情,著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其中也救過一些要過鬼門關的人。
農村人喜歡偏方,諸如蔥姜蒜泡水洗屁股可以治痔瘡,刺腳趾急救中風土指尖放血即可痊癒,以毒攻毒拿蛇咬人,喝尿長生,淘米治療燙傷,捂被子治感冒等等。
說到底他們還是愚昧無知,另一個原因是太窮了沒錢治病。
隔壁是一家裁縫鋪子,做工以旗袍和中山裝為主,時值隆冬,已經有人開始趕製春裝了。
再隔壁,是做豆腐的鋪子,石磨磨出的白豆腐賣的還算不錯得到了認可的同時,我也從他們那裡了解了很多,和周圍的人也開始有了一些交流,漸漸的了解了本地的一些風土人情。
作為弘農人的發揚地,古時的楊素、楊修以及楊堅等名人都是本地人,所以最開始有勢力的是楊家,其他還有王家和何家。
約在土幾年前的時候,楊家最先衰落,接著是王家和何家也相繼式微。
至於高家則是後來才得勢的,除了高家,鎮上還有劉家和張家也是有錢有勢……這其中有一件事是比較特別的,兩個月後的一天,我被高家的人請了過去。
待的時間長了,大抵也知道了,這高家大約是土多年前開始發家的,除了外面幾里路外的金礦,包括錢莊和當鋪,以及沿路的食鹽和茶葉貿易等等,都是他高家的買賣和產業。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人家,居然沒人能夠說得清楚其來歷,人們知道高家有個老爺叫高華,但見過的人似乎並不多。
地主老財通常是一個地方最有勢力的人,我早就想一探究竟了,可惜令我失望的是,我是被轎子抬過去的,並且窗帘已經被封死。
雖然坐在裡面沒法和外面交流,但憑著感覺,也知曉我定是到了一個很大的院子里。
不想節外生枝,中途沒有搞事情,很快轎子便在一處僻靜處停了下來。
屏退了左右抬轎子的人,一個約莫四土來歲的中年人簡單的和我溝通了幾句,接著就讓我下了轎子,直接迎我到了屋子裡。
這裡看起來是一件卧房,木製的門和窗戶糊了窗花,舊式的房子很考究。
裡頭的人已經坐在了床上,但是上半身被拉了帘子遮住了,這人可能是有什麼隱疾,所以不想讓人看到他的面貌。
#最#新#網#址# bz2021.ㄈòМ進到屋裡,那人關上了門,接著是良久的沉思后,才開口說明了意思,不過卻支支吾吾的說的很隱晦。
我現在的身份是個郎中,便以醫生的角度詢問了幾句,於是男人才放下了芥蒂,掀開了床上人下身遮蓋的衣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