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流[重生]GL - 向東流[重生]GL_分節閱讀_99

“我慶國,豈會懼怕一個馬背上的野蠻君王。既然溯北頻頻對我慶國不敬,那就打,打到他認命。”
“不是說蠻族是受長生天保佑的虎狼雄鷹,那朕就打算他的虎頭,敲碎他的狼骨,再扯掉他的翅膀。能在這遼闊九州遨遊的,只有我慶國的旌旗!”
禤景宸嚴聲道,目光含著無盡威儀。這就是慶國女皇的氣勢,當她沉聲拋出最後一句話時,百官如潮水般彎下了身軀,一致認可了她的決議:“陛下千秋,慶國萬世!”
禤景宸早有決定,在與眾臣表達了自己的意志后,開始商議了與溯北開戰的領軍人選。各家都有自己的人選,在禤景宸問起來之後,紛紛舉薦,顯然早有準備。
禤景宸點了一位穩重的將軍做統帥,令他不日開拔溯北,與瀾州駐軍匯合。
旨意下達之後,眾臣皆明白女皇對溯北一事是勢在必行了。刑部又在說了說鍾離程等人秋後問斬的時辰,禤景宸定了午門,由樂正潁與蘇彥卿監斬后,今日朝堂上的事好似都理清楚了。
“諸位愛卿,今日商議之事已有決斷。有事起奏,無事就散朝吧。”禤景宸說完了這句話,目光落在了站在百官前列的禮部尚書身上,朝他示意。
老尚書會意,舉著玉犢站了出來,正氣凌然地說道:“臣有事啟奏。”
“老尚書大人,還請說。”禤景宸挺直了腰桿,將目光落在了禮部尚書身上。
百官矚目,也靜待著老尚輕咳一聲,一本正經道:“陛下,慶國開國數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只近來亂象斗生,微臣深覺得乃是陛下登基多年未有皇儲,國基不穩,才致小人作祟。”
“因此微臣上奏,還望陛下能將大婚一事提上議程。老臣這裡有不少青年才俊,絕對堪為皇夫人選。陛下,為了江山社稷,還請陛下早日大婚啊!”
這套說辭,自去年開始,眾臣沒少聽禮部尚書在皇帝面前念叨。只是沒想到,如今朝中剛出了一個徐黨,又要對溯北宣戰,老尚書還不忘對女皇逼婚。
大臣們佩服老尚書的不依不饒,就連尚書的老友王丞相也不禁疑惑看了他幾眼,心想這老小子弄得哪一出。
禤景宸眉頭一皺,就在眾臣以為女皇會一如既往說拒絕的時候,一個早朝沒有開口的大司命項斯年站了出來。
大司命躬身,朝著女皇言道:“陛下,尚書大人言之有理,陛下近年是要大婚,中宮穩固,有益我慶國國運。”
“況且臣近來測得一星命,得知了東皇的旨意。”
禤景宸將目光落在了項斯年身上,見她面色毫無變化地說道:“陛下已遇上了命中注定之人,中宮人選天已定。此人星命主中宮,使國運昌隆,是東皇為陛下擇選的夫婿。所以,我監天司希望陛下能慎重考慮尚書大人的提議,準備大婚。”
禮部尚一笑,看著女皇言道:“陛下,人選已定,還望陛下聽從星命,準備大婚。”
“溯北之戰回來,就讓陛下的大婚成為凱旋的盛禮。”
百官們一頭霧水,看著達成一致的監天司合禮部,心中多了幾分計量。禤景宸沉默不語,望著項斯年,不知道在想什麼。王丞相沉吟片刻,言道:“此時大婚,於我慶國而言乃是一大盛事。只不知,大司命測出來的星命,乃是何人?”
“是鎮北侯家的小公子,樂正溯。”
項斯年說罷,朝著女皇躬身行了一禮,在竊竊私語的百官前,朗聲道:“鎮北侯府樂正溯,乃背負星命,入主中宮之人。為了國運昌盛,江山繁榮,還請陛下遵循東皇的旨意,早日大婚。”
在場的許多人,都記得中秋之夜那段繽紛之極的雲歌,還有西山行宮外陛下的伸手相邀。此刻一見大司命與禮部尚書,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無論是什麼心思,此刻他們都躬身,異口同聲道:“望陛下遵循星命,早日大婚!”
百官呼聲中,心情複雜的鎮北侯彎著腰,一語不發。
禤景宸怔了片刻,撫著扶手,看著殿下的百官,長舒了一口氣。她將目光落在了鎮北侯身上,好一會,才開口道:“鎮北侯……”
“臣在……”
“大司命之言,你可聽明白了?”
“是。”
“那朕……朕欲求娶樂正溯公子,以皇夫之位相許,不知鎮北侯可會允朕?”
“此乃犬子大幸,臣自當應允,謝陛下厚愛。”
幾乎一樣的對話,再一次得到許可之後,禤景宸忍不住輕笑了一聲。她望著殿下的百官,言道:“如此,那便大婚吧!”
“恭喜陛下!陛下千秋萬世!”百官高呼,將禤景宸壓抑不住的笑聲淹沒在恭賀的浪潮里。
第82章
禤景宸大婚的旨意,在次日朝堂上正式宣告。鎮北侯府加官進爵,鎮北侯成了定國公,而樂正潁則成為了國公府世女,侯夫人成了國公夫人,且有自己的爵位。至於樂正溯,這位即將大婚的皇夫,則按照前楚所有的皇夫一般,被封為安國候。
與此同時,向來節儉的女皇還賜下珍寶無數,以彰顯自己對皇夫的敬重與寵愛。
見過樂正溯的人,大多都聽過她肖似昭帝。在大婚旨意傳到每一家后,源州城中那句皇夫類先帝悄然流傳。因此,許多不知情的人都認為,女皇將樂正溯當成了昭帝的替身。
樂正溯年輕氣盛,若是個情種,聽到這樣的傳言免不了要與女皇鬧一場,或許帝君兩人就此有裂痕也說不定。只是可惜,樂正溯就是鍾離朔,聽到這樣的言論,她不但沒有不開心,反而覺得挺好的。
因為這樣,世人都知道女皇愛昭帝,且用情至深。
而如今的她,會讓時間證明,她就算是樂正溯,從女皇身上得來的寵愛也都是真的。
可鍾離朔不在意,並不代表禤景宸不上心。在源州城中開始播散這個傳聞時,禤景宸就調查了源頭,找到了多嘴之人敲打一二。
轉過頭來,關上房門,就與鍾離朔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幾日後,一絲日光在東邊破雲而出,高照在北門巍峨的城牆上,慶國的旌旗在烈烈秋風中展開了血一般的艷色。幾位金袍衛開頭,騎著高頭大馬穿過了厚重的北門,領著身後駕馬前行的兩人朝北方走去。
那是兩個男人,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年長的面若寒霜,英挺的身軀坐在馬上,好似利劍一般挺拔。年幼的頗顯稚嫩,此刻拽著韁繩,頻頻回望早已不見繁華的都城,臉上染著些許憂愁。
“仁禮,你在看什麼?要走了。”這兩人正是被流放到北地的徐仁青兄弟,徐仁青見幼弟如此,不禁喚了一句。
徐仁禮搖搖頭,心想,他知道要走了,走了就再也見不到樂正溯了。英俊的少年嘆了一口氣,拽著韁繩,跟在兄長的背後,頭也不回地朝前走。
也罷,似他們這般家破人亡之人,是不會有人來送行的。
一路朝北行了十里地,已經是早飯時辰。押送的金袍衛在路邊的小攤下馬,喚了徐家兄弟一道用飯。
秋日寂寥,這小小的驛站僅有這幾人用餐。不多時,一陣馬蹄聲從林中傳來。原本在用餐的金袍衛放下了碗筷,扣住了自己腰間的長刀。
奔騰的馬蹄聲越近,徐仁青只充耳不聞,與坐在對面的幼弟專心致志地用著飯。沒一會,一行人衝出了竹林,在並不寬敞的飯館前勒住了馬。
“可是送徐家兄弟北上的大人嗎?我乃安國候,特來此送送故友。”一道熟悉之際的聲音落在耳畔,埋頭用餐的徐仁禮猛地抬頭,看向了來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