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浪中想真心告白(1v2,父子丼) - 番外1·硅基

燕茯苓在很久之後,於陸鶴良郵箱收件箱翻出了一份作廢的訃告,整份郵件只有一個附件,她不知道是誰草擬出來的。
“陸鶴良,國際高級器械師。
……十六歲時同家人赴美生活,同年結識燕祁、宋京慈夫婦(已故),此後二十年間師從機動器械學教授詹姆斯,為我國生命新置醫療技術及智能器械臂發展做出傑出貢獻。二零一零年受好友燕祁託付,因事回國。”
她只草草看到這裡,後面提到的內容太過不吉利,被燕茯苓憤怒拖進了回收站。這份訃告讓燕茯苓跟陸鶴良發了很久脾氣。
“如果當時不是因為……,你是不是真的打算把它變成真的?”
陸鶴良對她的眼淚一向採取無底線妥協的態度,耐心地哄了半天,最後總會哄到床上。
陸延從學校回來的時候,手裡只拿了一支筆。今天是轉交檔案的日子,他被叫去學校簽字。
家裡安靜,除了二樓父親的房間。
陸延長呼了口氣,去餐廳接了杯溫水,而後上樓。
三聲敲門聲后,門內房間的場面幾乎和他想的差不多。給燕茯苓餵過水,陸延繼而加入其中。
-
發生轉變的契機,沒有人想到居然是那塊核桃大小的電子元件。
放射性的機器,生產最初是為了扭轉阮娘的前喻思維,但虛無主義盛行的當下,保守主義幾乎是唯一的良方。
助理趕出的報告里大致闡明了阮娘從碳基生物成功轉變為硅基生命體的過程,陸鶴良是在飛機上把這份報告看完的。
物理學的研究基礎理論穩固如同巨石,人們不斷試圖在解釋多樣性的過程中將之還原為基本概念里的一種或幾種,這種“簡化”的行為往往被稱為“奧卡姆剃刀”。
斯坦尼斯瓦父·萊姆在其巨著《技術大全》中對其進行解釋,指出作為科學中的一個基本方法論,“奧卡姆剃刀”的目的在於維持思想的最省性,是一種唯物主義的還原主義。
科學已經證明,只要給演化進程足夠長的演化時間,大腦質量最終一定會超過“臨界閾值”,從而引發社會的快速出現和發展。
斯坦尼斯瓦夫進而指出一種可能,即生物技術是否可以提前於物理技術出現?在世界中生存的生物選擇改造自己來適應特定的環境,而這種環境對於它來說可能是一個高度混亂、失去調控能力的存在。
這樣一種有計劃有方向的自動演化,因為無法解釋的干預(有時它被描述為“智慧生命活動的結果”),成為一種適應性撤退,一種另一角度的進化。
阮娘是這種意外干預下的產物。
現有關於硅基生命的想象有很多種,但大多傾向於硅單質組合形態,即帶有金屬色澤的黑色。而阮娘的身體呈現卻更傾向於硅的氧化物,近似玻璃與石英,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她曾經很熱衷於收集這些東西,現在她成了自己所喜愛的一部分。
狐狸的整個身體像是被生物化的電子集成器,而根據硅基生物的特點,他們在一千多攝氏度的環境下仍然可以生活,阮娘會像深海里的魚一樣繼續狩獵。
燕茯苓見到阮娘的時候,對方還沒有醒。
她看到阮娘的胸脯輕輕起伏,有細小的顆粒,應該說是微粒,伴隨她的鼻息,從鼻腔呼出來。
這是硅基生命新陳代謝的結果——一些二氧化硅,就像碳基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一樣。
人類的碳基智能在經歷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將在第三次與電子技術硅基智能合力,催生一個元宇宙基礎上,全新的生物意識。
阮娘會是第一個。
在碳基生物主導的世界里出現一個硅基生物,對方還並未恢復意識,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讓陸鶴良沒有簽和醫院方原本擬定的協議。
他在閉門思索了幾日後,提出改變治療計劃。
燕茯苓用這種強大的不確定性留住了陸鶴良,因為對方開始無法確定,她是否能在這種東西出現后,生活仍保持原來的平靜和安寧。
讓她能夠好好生活,本來就是陸鶴良最初的計劃目標。
蒸汽與電力時代的終結到來,讓太空科學時代似乎不再那麼難以企及。
陸鶴良對這種未知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科學能夠奪取火星月球,能夠弄清人的愛情怎樣在一串名詞術語里作為一種機制被生產出來,但它同時抹消了一個生命確定自己位置的坐標,時間和空間同時消失,彷彿是在做為一串運行代碼中的一個位元組而存在。
生命會找到它自己的存在方式。陸鶴良開始相信這句話。
當燕茯苓縮在他懷裡嘗試用毛線綁住他的手腕的時候,陸鶴良很難不慶幸自己做出的選擇。
他原本以為奇迹不會發生在他身上,永遠不可能發生在他身上,以為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會在身上發生這種事的人。
而隨後,一件接著一件,它們都開始在他身上發生,與發生在其他每個人身上一樣。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