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30節 (2/2)

林國斌擰了擰眉頭,顯然是正在思考先前那位教練所提出的悖論問題——華國隊與南韓的訓練風格是不同的,華國隊確實不可能考慮南韓的那種訓練強度。
會議室里,教練們在擰著眉頭冥思苦想,邊上如蘇涼、尚飛、孫睿翔他們這些選手,則只是在邊上安靜地聽著。
直到這會兒,一個冷靜的聲音從選手們所坐的方向傳了出來。
“林指導,我想,我們要避免南韓的那種超負荷量的訓練方式,但是或許教練們一直以來都陷入了一個誤區——滑行基礎訓練,並不等於超負荷量的訓練。”
說話的人自然是蘇涼。
他沒打算多說什麼,國家隊的教練組對於選手們的訓練,是有多重的考量方案的,過去跟著他爹訓練時,他爹也跟他解釋過許多不同訓練方案的個性化制定難點在哪裡,如果只讓他說出自己的訓練規劃,他還能夠給出建議,但讓他討論整體選手的訓練方案,他能夠給的建議有限。
蘇涼只是點出了最基本的一個邏輯陷阱。
很明顯,國家隊的教練組們其實是陷入了邏輯怪圈,以至於完全忽視了這個原本顯而易見的問題。
在蘇涼的提醒之下,在座的教練組成員們紛紛拍了拍自己的額頭——這麼簡單的一個邏輯問題,他們居然都下意識地忽略了!
其實這也和當前階段國內短道速滑訓練理論不完備有著不小的關係,包括先前開口的那個教練提出的‘訓練負荷’,這在國內也屬於十多年前才剛在國內被提出的概念。
理論上的不完備以及對南韓訓練方式的否定,讓教練組下意識地也將‘增強基礎訓練’和高強度的南韓訓練模式劃上了等號,以至於沒能想起來這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那天的復盤會議之後,國家隊的教練組似乎打開了一個新思路,短道速滑隊的選手們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基於滑行基礎的訓練也得到了明顯的增強。
***
隨著夏訓期的推進,短道速滑和花滑這兩個項目的訓練都有條不紊地推進了下來,而這兩個兄弟項目在這一個夏訓周期中都不約而同地增強了‘滑行基礎’這項訓練的重要性。
當然,除了滑行基礎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其它的細節變化。
這天,在例行的起跑銜接訓練結束后,裴景又一次看到蘇涼在常規訓練結束后,又開始自己的加練了。
——“蘇涼,超出訓練返回了,不需要滑行那麼多!”
裴景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蘇涼的銜接訓練時,很有些不理解,為什麼蘇涼在這個起跑銜接訓練中,會跑出那麼多沒有必要的距離。
按照裴景他們的訓練要求,選手們在起跑線接訓練中,需要做到的是,從靜止的預備姿勢到起跑疾跑再到進入直道滑行,到這兒也就差不多結束了。
運動員所需要做的,是做好從‘預備’到‘起跑疾跑’到‘銜接直道滑行’的這一系列的動作和練習,然後反覆增強這方面的訓練,提升起跑到銜接滑行的流暢程度和速度。
國家隊內的其他隊員和試訓選手都是按著裴景他們的方式進行的,但是蘇涼雖然也同樣認真地在進行這項訓練,可他的訓練總會超出裴景他們所要求的距離。
在到達直道最大速度之後,蘇涼還會繼續在直道末端直接進入彎道滑行,最後還要出個彎,這才算是他的結束。
問他為什麼,蘇涼就表示他記憶里都是這樣進行訓練的。
最初帶蘇涼做這個起跑銜接訓練的裴景沒在意這麼多,聽過蘇涼解釋之後,就跟他說:“我們只需要到銜接直道滑行就行了。”
但是許多回了,蘇涼在按照他的要求完成訓練之後,還是會像現在這樣,自己加練,把他認為該練的距離給練完。
裴景原本覺得蘇涼這孩子實在是有點倔,但是他在一旁看著冰面上蘇涼的銜接訓練,看著看著,看久了也覺出了點別的味道來。
他之前是一直覺得蘇涼的這個訓練有點累贅冗餘的,在國家隊里,起跑銜接訓練和入彎出彎訓練之前都是當做兩項不同的訓練在做。
這麼做一個是考慮到選手訓練中體能的消耗,另外一個則是認為拆分后的訓練能夠更加細節,從教練角度可以幫助選手摳好細節動作,而且這樣單個訓練的耗時也少,效率也更好。
可是在看到蘇涼這麼倔強地每天給自己加練之後,裴景看久了,忽然就一拍腦袋——蘇涼的這種訓練方式,好處也很不少啊!
畢竟你想想,你在起跑疾跑銜接到直道滑行之後,在正常賽事中可不就得進入彎道滑行階段了嗎?那麼進入到彎道滑行階段,再銜接一個出彎道的訓練……這可不就是理所當然?!
確實,蘇涼的這種訓練方式,全程耗時更長,每一次訓練對於選手的體能消耗也更大,教練對於選手的細節觀察和記錄也要更複雜,但是這種訓練方式其實更加符合正常的比賽節奏。
畢竟比賽的時候並不會讓你單獨只跑入彎和出彎那一段,從直道進入復步彎道滑跑的訓練,原本也是國家隊這裡有些缺失的一個環節。
想到這裡,裴景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起來。
“老裴,你盯著我家蘇涼這神情是幹嘛?”
蔣一波這會兒正有空,路過時看到裴景正盯著在冰面上訓練的蘇涼,臉色古怪,於是一臉懷疑地靠近了過來。
裴景被蔣一波嚇了一跳,沒好氣地吐槽他:“是是是,你家老大蘇涼。不是我說,你家老大老二,一個蘇涼一個蘇暖,還挺像親兄弟。就是你這當爹的居然姓蔣,真是格格不入。”
蔣一波翻了個巨大的白眼:“你才格格不入!”
裴景沒理會蔣一波,而是搖頭嘆氣道:“我剛剛看著蘇涼的訓練,是在想,我們的有一些訓練項目,恐怕還是有些太僵化了。就比如蘇涼在做到這個訓練,就是起跑銜接訓練,你知道的吧?”
“你家蘇涼之前其實跟我解釋過,他從前的教練讓他這麼練,覺得比拆分開訓練好,我當時還沒想太多,就拿我們拆分訓練的優勢要說服他。”
“但是剛剛我又在看你家蘇涼做完整的起跑技術銜接直道、彎道的訓練,突然才想明白,他的這種訓練方式其實更符合比賽邏輯和節奏。”
說到這裡,裴景感慨了一下:“波兒啊,你說蘇涼他之前到底是跟著誰訓練的呢?”
這段時間以來,國家隊在蘇涼身上總結出了不少以往沒有的訓練方式和細節,除了基礎訓練這個點和今天裴景剛剛反應過來的這個之外,包括蘇涼的混氧訓練方式,一些國家隊還沒有研究過的小肌群訓練方式——這些都已經是國家隊當前新的訓練方向研究內容了。
就連他們的總教練林國斌也沒有想過,他當初吩咐的一句‘觀察蘇涼的訓練方式’,居然真的整合出了許多國家隊所沒有了解過的內容。
蘇涼也清楚國家隊在依照他的訓練內容在做研究,他對此並不介意,甚至還主動提出了建議——他的訓練並不是適合每一個選手的,國家隊對於每個不同選手的訓練,要爭取往個體化方向更多地靠攏。
【個體化】這個詞,也是對於當前國家隊過於新鮮的一個辭彙。
但是細想之後,所有教練都能輕易地明白這個辭彙背後的含義——更好的訓練,不是讓所有選手做同樣的訓練,而是針對不同選手的不同特點,制定符合他們個體的訓練內容。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林國斌事後也在教練組開會時感慨過——【國家隊撿到蘇涼,真是撿到了個大寶貝啊!】
可惜的是,這個大寶貝居然患上了選擇性失憶症。
明明對於過去的一切都歷歷在目,但是問他教練是誰,父母是誰,在哪個學校上課,他能夠形容出具體的畫面和人物形象,卻說不出任何的名字。
這讓想幫蘇涼找回家人的國家隊也是非常的犯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