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身後的這個華國隊的傢伙不同。
這個華國隊的天才,確實已經天才到了閃耀的地步——又或者說,天才到了彷彿魔鬼一樣強大。
不論他在剛剛的滑行過程中怎樣調整自己的節奏,那個傢伙都始終以與他如出一轍的速度猶如影子一樣跟在他的身後。
果然是魔鬼吧。
在比賽進行到第九圈時,李在亨仍舊無法將身後的蘇涼甩開半點,而更加可怕的是,在他準備放棄對後方蘇涼的控制與試探,同時開始觀察前方選手的空隙時,還沒等他理清並抓住向前超越的時機,卻在下一個彎道的入彎位置,他眼角的一道餘光閃過——那個始終跟在他後方的傢伙,在前方的對手們都處於相對大角度的入彎位置時,一個閃身已經切到了內道以緊貼著內道的姿態,輕鬆超越了他的對手們。
現場沸騰的歡呼聲幾乎在同一時刻衝天而起!
“啊啊啊啊!卧槽!蘇涼牛逼!!!!”
當蘇涼用李在亨的成名絕技一刀變道閃身到內道上並且順利超越前方的3名對手來到第位時,現場掀起的歡呼聲浪之高,幾乎已經要掀翻了整個冰雪場館的頂棚!
而接下來,似乎才是見證這場比賽奇迹的時刻!
第248章
在上一場的世界盃加拿大分站賽的決賽中,冰迷們就早已經知道蘇涼同樣具備與李在亨相同的一刀變道的能力。
可這會兒在華國的比賽現場,黃維在親眼看到蘇涼的那個一刀變道之後,還是沒忍住地驚呼出聲:“艹!”
剛剛蘇涼的那個路線到底是怎麼選擇的,他到底是全身上下長了多少雙眼睛?又或者整個比賽現場都充滿了能夠為他所用的監控?
畢竟剛剛的那個入彎階段,在蘇涼前面的選手並不是全都在大角度上,在李在亨前一位的德國選手所佔據的位置相對靠近內道,因此就連直接在他身後的李在亨都沒有選擇在這個時機上嘗試變道。
但是蘇涼他偏偏就是敢了,並且真的這麼干還成功了!
現場沸騰的歡呼聲和驚喜的尖叫聲還在繼續,但是如黃維這樣的冰迷腦子裡想的則都是同樣的一個問題——剛剛那個路線,他到底是怎麼觀察到機會,怎麼敢這樣選擇的?!
就在那直道末端的位置上,硬是從靠近外道的路線上連續兩刀變道同時向前,在超越李在亨和那個相對靠近內道的德國選手之後,他還愣是又加了一刀果斷地在彎道上以一個普通選手絕對會失去平衡的角度硬是守住了自己的內道同時順利過彎來到第三位。
因為一切來得太過突然,以至於不論是賽場上被他超越的李在亨還有另外那兩名德國與俄羅斯的選手搞不清發生了什麼事,就連坐在直播解說席位上盯著監控屏幕在看的林方正和廖雨薇兩人都完全被蘇涼的這一個神乎其技的超越路線給震撼住了。
林方正有心想要解說一下蘇涼剛剛的超越路線,但是脫口而出的還是只有‘蘇涼成功超越了前方的三名選手,順利來到了第三位!’
別說是現場的冰迷和廖雨薇林方正他們了,就連同樣也在現場的國家隊眾人,這會兒看著賽場上的蘇涼,都只覺得腦袋裡一陣嗡嗡兒的。
短道速滑國家隊的總教練林國斌有一瞬間都覺得剛剛自己是不是老眼昏花了,他滿臉不可置信地看向身邊的蔣一波。
“小蔣啊,你們家蘇涼剛剛那個超越路線……?”
別說林國斌懵逼,蔣一波也懵逼啊!
他知道自家老大有天賦,但是他一直還在擔心自家老大力量不足,就因為這個原因,他至今還沒參與過國家隊的接力隊訓練呢。
結果他擔心的力量問題暫時看起來問題不大,反倒是天賦上的能力已經足夠他們驚掉大牙了。
剛剛蘇涼的那個路線……
蔣一波在腦海里拚命回憶那一瞬間自家大兒子的路線切換,然後張了張口,最後放棄似的道:“……我也沒看清,咱們回頭等復盤會議吧。”
那種瞬息之間的路線選擇和切換,就連他們這些觀賽的專業人士站在上帝視角觀看都很難清晰地看清那種變化,他真的也想不通自家老大究竟是怎樣才能做到這樣的切換的了。
坐在蔣一波懷裡的小不點並不知道大人們在討論什麼,他只懷裡抱著迦迦和剛剛兩個,然後一本正經地用超嚴肅的小表情看著賽場上的自家哥哥,小嘴裡不停地在念叨‘哥哥加油’、‘哥哥香香棒棒’。
而坐在蔣一波他們後頭的武剛還有孫睿翔這些選手,在看到蘇涼剛剛那一瞬間的路線切換之後,面面相覷,甚至一時都沒有繼續往下看比賽的勇氣了——就這?就這?就這能是人類可以做出來的選擇嗎?
林永勝看著賽場上的蘇涼,沒忍住感慨了一句‘神乎其技’,而在林永勝不遠處的武剛,雖然一直以來都對蘇涼不怎麼服氣,始終在想著要追上並超越蘇涼,可在這一刻,他也沉默了下來,然後點了點頭,對林永勝的這一句誇讚表達了同意。
他的動態視力是國家隊內較為出色的一個,對於賽場上的路線變化等等他能夠較為清晰地記憶,也正是因為如此,在腦內再次復刻了蘇涼的滑行和超越動作之後,武剛也沒忍住在心裡問自己‘這是我能做到的嗎?’,最終的答案是自己無言的沉默。
他可以坐在觀眾席上看到賽場上的蘇涼怎樣進行這樣的路線改變與超越,但是一旦置身於賽場,他的視野受限,能夠觀察到的角度和對手也受限,他嘗試著在腦內模擬剛剛蘇涼進行這個奇迹般的超越時,眼前究竟是怎樣的視野。
可是在他模擬出來之後,最終卻是嘆息式地搖了搖頭。
他做不到。
如果他處在蘇涼的那個位置,他根本做不到這樣的一個路線選擇——沒看在蘇涼前方的李在亨甚至也沒能做出這樣的選擇嗎?
而能夠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且滑出這個路線還取得成功的蘇涼……這究竟是怎樣級別的天才抑或魔王呢?
***
剛剛蘇涼的那一個超越,就連現場的觀眾、國家隊的教練組成員和國家隊的運動員們都沒能看清和想明白,更遑論電視機前的冰迷們了。
趙偉就是一個這樣的冰迷。
他自詡是資深的短道速滑愛好者了,從短道速滑成為冬奧表演項目的那一年開始,他就已經認識了這個項目,從那之後一二十年,始終在關注著國內的這個小眾的冬季項目。
身為短道速滑的資深愛好者,趙偉不僅熱愛這個項目,同時也樂於去學習、了解這個項目。
因為自身的經濟條件挺不錯,所以很早以前他就在家裡買了卡帶式的錄像機,可以將比賽節目實時錄製下來再回放,再在有空閑的時間裡獨自琢磨研究復盤比賽。
非得要說的話,他復盤比賽的能力已經不下於一些專業教練了,早年間或許有的冰雪俱樂部教練條件都不如他這好呢。
看得多又研究得多了,趙偉對於比閱讀比賽和理解比賽當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對於選手的路線選擇又或者一些時機選擇的能力,也能頭頭是道地講出個子丑寅卯來了。
也因為這些,他在冰雪王國論壇的短道速滑版塊中,一慣有著個‘大佬’的稱呼,有人對某些比賽看不懂的時候就會專門開帖來找他溝通閑聊,甚至於在論壇上和國家隊的一些教練員也有過溝通,甚至部分想法還得到了國家隊教練員的肯定。
就以趙偉的這種資歷能力,他自覺不會有什麼他看不懂的比賽了。
可是就在剛剛,他是真的看到了一場讓自己僵硬在當場的比賽。
作為華國隊的冰迷,也作為一個華國人,自從蘇涼在國內短道速滑的圈子裡橫空出世之後,趙偉就一直都很喜歡這個國家隊的年輕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