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246節 (1/2)

賽場上,當最前方的塞繆爾亞當斯察覺到蘇涼正落在小組的最後一位時,也在心中迅速地了解到了蘇涼的意圖。
但是這又有什麼用呢?
哪怕他在比賽之前就知道蘇涼打算在這一場比賽之中採用起跑拖后的戰術,可是他又真的能敢於把領滑的位置留給蘇涼嗎?
不可能的事情。
僅僅是蘇涼上午預賽中對於哈里克布拉西以及埃利澤勒佩奇的那種絕對路線壓制和對比賽的控場狀態,在場的餘下這5名選手中就沒有人會希望看到蘇涼再在比賽中位於自己的前一位——哦,前兩位也不行。
就如塞繆爾亞當斯,在順利來到領滑位置后,他始終保持著自己最好的狀態,雖然在第一位與第位上的俄羅斯和英國選手同樣也在嘗試著向前超越爭奪他的領滑位置,但是面對這些挑釁,塞繆爾亞當斯還並沒有放在眼中,雖然在過彎時偶爾也會讓出內道被後方的對手超越,但往往對手領滑不超過兩圈,就會被他在某一個彎道的位置重新拿回自己的領滑位置。
可以說,這場比賽的前半程,前名選手相互之間的爭奪撐起了這場比賽前半段賽程的所有精彩部分,現場的觀眾們在看到有選手超越時,也會熱情地給予掌聲和歡呼聲。
而直到比賽進入到第七圈的階段,賽程已經過半,選手們的單圈全速也已經越來越快,但蘇涼仍舊不緊不慢地跟在最後的一位上,絲毫沒有要向前超越的意思。
現場的觀眾們這會兒終於不免有些擔憂了起來。
啊啊啊,已經第七圈了,蘇涼不會有什麼問題吧?
只有坐在直播解說席位附近的觀眾一邊看著眼前的賽事實況,一邊聽著他們附近林方正和廖雨薇兩位名嘴的實時解說,這才覺得有些微的放心——
“可以看得出來,來自加拿大的名將塞繆爾·亞當斯是把‘暴力型領滑’的策略要在本場比賽中貫徹到底了。”
“是啊。”廖雨薇的聲音里也非常平靜,絲毫聽不出丁點兒緊張的意味,只見她笑著道:“不過別看我們說塞繆爾亞當斯在本場比賽中始終在走暴力型領滑的思路,但事實上塞繆爾亞當斯這名選手在個人能力、比賽控制能力和路線選擇上都是有著足夠智慧的,包括他在剛剛的滑行過程中,實際上並沒有真的讓自己徹頭徹尾地頂在領滑位上,他實際上也在控制著正常比賽的滑行節奏,適當地讓出自己的領滑位置,讓自己留存一定的體能,用以對付後續更難對付的對手。”
“不錯。”林方正也在這會兒笑了起來:“其實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塞繆爾亞當斯在這兩次被對手超越之後,都沒有第一時間就拼著耗費體能也要將對手超越,而是等對手領滑1-2圈之後,他才會瞅准對手的失誤重新拿回自己的領滑位置。”
“可以說,截止目前為止,這場比賽都還在塞繆爾·亞當斯的控制之中。”
當然,塞繆爾亞當斯‘控制’的對象有限,像是此時位於第五位和第六位上的兩人,就完全不在塞繆爾亞當斯的‘控制’之中了。
沒錯,第五位和第六位。
此時的賽場上,不僅蘇涼穩穩地墜在最後一位,就連一開始在第四位上的李在亨也早已經輕鬆地讓自己落到了第五位上,然後背著手保持著在蘇涼前一位上的狀態安詳跟滑。
他安詳,蘇涼比他更安詳。
這兩位全程跟個小老頭兒似的,兩手背在身後,哪怕過彎都沒有放下來過,簡直把‘優哉游哉’這四個字演繹到了極致。
如果不是知道這是一場正經比賽,還以為他們是在鍛煉身體呢。
:)
就很離譜。
而不論他們怎樣小老頭兒似的看似慢吞吞滑行,實際上他們前方的對手也一點兒都無法將這兩人甩開距離。
隨著比賽逐漸進入到了後半程的節奏之中,李在亨的神色也逐漸認真了起來,前半程他可以略微輕鬆,但是就算是他也無法保證,在後半程中自己一定能夠找到機會順利超越到最前方。
事實上,以他平時的比賽風格,他更願意讓自己處於第、第四的位次上,不至於完全落後在最後的位置。
畢竟世界盃上強手雲集,一旦小瞧對手,隨時就有可能會被對手翻轉戰局。
位於第、第四位上,會更有利於他在後程超越時尋找更好的機會。
但今天不同,他希望自己可以提前壓制住那個華國隊的蘇涼——一旦能夠在比賽前期打亂蘇涼的滑行節奏,那麼在比賽后程中來自蘇涼的威脅就能夠小上許多。
可是事實上,當他在第五位上試圖引導蘇涼的滑行節奏時,再一次體會到了那種背後有幽靈如影隨形的感覺——這個來自華國隊的傢伙,似乎天然有著一種能夠讀懂對手節奏的能力,又或者說,他的觀察能力太過細緻入微,同時對於自己的控制能力也已經強到超乎尋常。
因為每一個選手的滑行都是有跡可循的,不論是加刀提速又或者是放緩自己的滑行速度,又或者是要進行路線上的調整,只要是要在冰面上滑行,那麼每一個不同技術動作勢必都會有身體角度與方向乃至動作上的變化。
如果你已經深刻地讀懂了每一個對手的肢體語言,那麼你就能夠較為準確地對前方選手的動作做出預判,然後根據你的預判結果,對自己的滑行戰術進行調整。
這件事說起來困難,但是實際上能夠這樣做的選手還不少——大家都是運動員嘛,哪怕我對你不夠了解,但是只要我肯動腦子,那麼預判個五成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只是預判是一回事,預判之後你自己的行動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當你預判出你的對手出現動作失誤,接下來馬上內道上會有一個足夠供你超越的空隙出現了——這就是所謂的在冰面上出現的超越時機。
但與此同時,你預判出了這個時機,可你能及時抓住這個機會嗎?
短道速滑的賽程上,一切的變化說起來慢,但實際上在比賽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機會都是轉瞬即逝的,一旦你沒能抓住這個機會,那麼下一秒你的對手或許就已經重新彌補了這個失誤,讓你無計可施。
就比如上午的預賽中,實際上埃利澤勒佩奇在蘇涼最後一圈加速滑行開始之前,他還是處於第一位上的,完全有機會晉級到半決賽,可是他在被蘇涼壓制了大半賽程之後,自己的滑行速度已經下降,而在蘇涼突如其來的加速中,埃利澤勒佩奇沒能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同樣加速衝刺,這就被比他要快了一拍的崔尚勇抓住了時機,全力加速贏了在蘇涼之後的第一個晉級半決賽的名額。
要說崔尚勇當時的單圈速度就比加速后的埃利澤勒佩奇快嗎?
其實未必。
他比埃利澤勒佩奇唯一快的就是對蘇涼速度的判斷和對時機出現那一秒的判斷,他在察覺到機會出現后,第一時間毫不猶豫地就開沖了,這才讓慢了一大拍的埃利澤勒佩奇在反應過來之後,哪怕是全力提速也只能望著他的背影興嘆了。
而如果說崔尚勇對於時機和機會的把握已經堪稱精準的話,那麼在李在亨看來,他身後的這個蘇涼對於時機的預判簡直就已經達到了魔鬼的程度。
同時,不僅是對時機和對對手的觀察能力達到了魔鬼的程度,他對於自身的身體控制能力更是已經登峰造極。
要知道觀察是觀察,當你觀察捕捉到時機,同時又具備足夠的執行想法的膽魄時,你同時還必須具備對自己身體足夠的控制能力。
否則你倒是夠眼明心亮了,可身體跟不上腦子和膽量,那又有什麼用呢?
就像是李在亨曾經的那些對手們——有誰不知道他一刀變道的能力嗎?
不,所有人都知道!
可是他的那些對手們哪怕知道他的能力,可有辦法阻止他嗎?哪怕他就是刻意把後面的對手帶得路線偏倚,那些對手也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