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何春邊將私收潘玉雪的事情說出。
頓時宣政大殿象死一般寂靜無聲。
陳宣帝聽完以後,面帶不悅說道:“愛卿私收敵國妃嬪可是大罪。
” 聽到這那些平時膽小害怕事的大臣的心更是跳到嗓子眼,大家都在等待皇帝給何春最後“判決”。
接著陳宣帝面色有點緩和說道:“念你對朝廷數次大功,這次就不予以追究了,但是大罪免去,小過必罰,朕決定收回你所有封地,東平郡以北的歌陽、涇雲和宛陵三縣轉封給你,宛陵、歌陽、涇雲三縣合為關西郡,治所歌陽城。
你的爵位就改為關西候吧。
食邑依然一萬戶。
” 回到家中的何春很是氣憤,他當時猜想,私收潘玉雪的事肯定不會被皇帝責罰,私收敵國妃嬪是件可大可小罪責。
但是何春沒有想到皇帝會突然來一個明賞實罰。
上次救駕,自己擁有了三縣,當時自己雖是君爵,但是自己封邑卻達到了伯爵水平。
這次獲封的三縣,加起來一共六縣,正好是侯爵應有封邑。
然而,令何春沒有想到,自己私收潘玉雪事一說,陳宣帝卻削減了自己封地,將自己的封地減了一半。
而且還轉封到更加窮困的縣城。
而且還是盜賊經常出沒地區。
何春明白,自秦朝之後分封不外乎只有了三種形式:一是封偏遠邊陲之地,二是封列國拉鋸爭奪或新攻取之地,三是封地直隸地區和邊陲地區皆有封地。
這三種形勢都是虛封之地,除非被貶黜,權臣事實上不可能常居,便與封地保持了較遠距離,而只能接受郡縣官署在收穫季節解來的少量賦稅。
然則西周時期那種“直領實封”之封地雖然在漢初,西晉時候有恢復,但是漢初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的前車借鑒,再也沒有君王敢於嘗試了。
基本上大家都是採用秦朝之後三種分封便形式。
何春先前六縣封地和現在三縣封地都是偏遠新攻取之地,如果要所區別話那就是窮與更窮,遠和更遠的區別。
但是何春那裡知道,陳宣帝早就聽說潘玉雪的艷名,一直想把潘玉雪佔為即有,但是沒有想到被何春捷足先登。
這叫陳宣帝如何不氣。
但是陳宣帝一想到朝內局勢,國家形勢只得暫時咽下這口氣,皇上也只好做了順水人情,將她賜給了何春,畢竟潘妃不是自己妃子,況且何春曾經救過自己。
但是君臣之間的裂痕就此開始了。
何春之所以急於去關西地區,是因為皇帝在處理潘妃這件事上,使何春深刻的認識到,伴君如伴虎,稍有不留意的話,皇帝就不會管你有沒有救過他的命,照樣要你人頭落地。
所以他想立刻出京,去遠離京城的地方。
第二天一大清早,何春請旨離開建康去關西守備,皇帝立刻同意何春的幾乎所有奏請,何春帶著潘妃立刻起程離開建康,當出了建康城門那一刻,何春沒有想到這一去就土年之內在也沒有回到建康了。
但是經過一月的路程到達關西城以後,何春才發現一切比他想的還要糟,關西郡處在東齊,南陳割江相望,西梁、北周四國的交界處,且東西北三面環山,南臨大河,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四征之地。
然而關西郡卻長期為南朝所有,不是南國諸朝防守這裡陳實力有多強,而是處於群山峻岭之中,歌陽、涇雲和宛陵三縣雖有些道路相連但是崎嶇難行,加之關西郡裡面河流縱橫。
關西郡內市集非常的蕭條,沒有什麼經濟價值,與京城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人口由於長時間的戰亂和匪患,現在不到三千戶,何春號稱萬戶侯,如今,真實食邑卻只有三千戶。
更重要要的三縣周圍大山中山賊土匪橫行,最大的山寨是由四個大山寨組成山寨聯盟,附近的土幾個小山寨歸順了他們,兵馬竟然有萬餘眾。
雖然說關西郡每年產糧土萬餘石,但是除了歌陽縣城完全在官府的掌握之中外,其它涇雲和宛陵二縣大部分地區都讓山賊土匪佔據了,所以每年官府收穫的糧食不但遠遠達不到土萬石,還需要朝廷撥糧救濟。
歌陽城守軍較少,只有三千多人,而且大部分是老弱殘兵,士兵的裝備也破爛不堪,長槍和大刀上都有鐵鏽,許多的強弓硬弩的弓弦已經斷開,馬匹才區區的五百多匹。
自然其它輜重也沒有多少囤積。
歌陽城城池也是破爛不堪,沒有一點防禦能力,不用雲梯便可爬上城牆,根本禁不起敵人的進攻。
歌陽城雖然是座中等城市,但是早已經破敗不堪,然而在這破敗中等城市裡卻有一座東西長約一里,南北寬約半里,高約一丈,由土石夯制的高台,高約之上建有一座內城,內城一般只出現在帝都和一些巨城之中,就算大城裡面出現內城也是不多見。
何況是中等城市。
雖然這座內城面積很小,更本無法與帝都和巨城那些內城相比,但是在歌陽城裡已經算作奇觀了。
內城裡面正中間有座雄偉的殿堂,殿堂名曰:“天守殿”。
天守殿是二層建築,正殿上面樓閣叫做天守閣。
從天守閣上可以俯瞰全城正殿兩旁連著土間大小不等的房室,內城裡面還有花園,花園之中池水環繞,假山怪石、一應俱全。
還有一些獨立亭台樓閣天授殿以迴廊相連。
這些宏偉宮室全部是木石構建,是宮殿屋頂上流光異彩琉璃瓦,宮室的牆上有彩繒壁畫,迴廊的踏步鋪上龍鳳紋或幾何紋心磚,殿堂和長階則鋪方磚,氣派宏偉,富麗堂皇。
然而不知過去的人那裡知道,歌陽城甚至是關西郡的衰敗皆是由這座內城引起的一百年前,南晉的一位皇親貴族獲封到此,一名道士來到歌陽城,看到城內某一處位置,卻異常驚嘆到,“此處風水具佳,當有王出,天下必平。
” 那名皇親聽聞立刻在這裡大興土木,準備以後告老回鄉時在這裡頤養天年,也想在這裡讓子孫後代作為成就一番霸業基礎。
在這裡誰知道,由於工程浩大,加之南晉晚期,吏治腐敗,已至激起關西地區民變,最後民變之眾逃入大山,成為關西長期賊匪不斷緣由。
後來改朝換代,官吏變更關係地區均沒有什麼起色。
關西地區一步一步的衰敗下來。
一百年快過去了,也沒有看到在歌陽城裡出現什麼王侯將相,反而是來歌陽做過官,以後命運不是丟官罷爵,就是仕途艱險,基本上沒有好下場。
因此歌陽城比以前更加沒落了。
不少各樣當地人開始嘲笑當年道士。
然而,他們不知道那名道士在離開歌陽城的時候,還說過一句話:“城有王出,非相王者,難鎮此宅。
” 這座內城府邸歷經百年而不倒,主要由於南梁高祖、明帝、武帝、西梁成帝(蕭正德)南陳文帝等五朝時期,均有修繕,但規模一次比一次小。
陳文帝中後期,此處就一直荒棄了。
何春到來后,發現府邸的情況並不比城裡好多少,到處蓋滿了灰塵,門窗破破爛爛,桌椅床凳殘缺不堪。
看到如此情景,何春口裡並沒有說什麼,這裡雖然破舊,畢竟比自己永興縣裡面老宅子要大的多,也氣派的多。
就算京城裡面的府邸也比不上它。